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共 154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19
古墓简介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位于新疆西南16公里(原称克尔木齐)境内的山间盆地中,以海依那尔、科克舍木老克木齐、喀腊塔斯、喀腊希力克别特、阿克托别等为主的十一个地点,分布着数量较多的人像及古墓葬,形成南北宽12.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总面积达43.7平方公里左右的墓葬分布区。
墓葬形态
年代的上限为时代,下限沿续至汉、魏。遗址中墓葬形制多样,以大型茔院制石棺墓和石围石堆墓、石棺墓最具代表性,石雕人像的数量及类型居阿勒泰之首。
地区分布
切木尔切克古墓
墓群分布区南北宽12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总面积达437平方公里左右。遗址中较集中地保存了大批的古代墓葬和基地石人。
形制多样,以大型茔院制墓、环石围石堆墓和石棺墓居多。出土了大批精美的、和金属器。29尊墓地石人大致代表了阿勒泰地区墓地石人发展的各个序列。
石雕艺术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其年代上限可达青铜时代,下限晚至汉魏时期。石雕人像及墓葬群,全都分布在切木尔切克乡境内,以乡政府为中心,形成四条遗址分布线,即:北线,提依尔敏、科克舍木老克木齐、阿克托别、阔克托别古墓点;北偏西线,谢天尔德、海依那尔、喀腊希力克古墓点;西线,阿克希古墓点;西南线,喀腊塔斯、喀腊希力克别特古墓地。分布区域南北约12.5公里,东西约3.5公里,总面积达43.7平方公里。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中包含的主要遗迹有墓葬群及石雕人像。
石墓居多
切木尔切克石人
墓葬中以大型茔院制石棺墓、石围石堆墓和石棺墓居多,最集中的一处墓葬点分布着近50座各类墓葬。 石人,因大都立于墓葬的东面,面朝东,而又被称为墓地石人或草原石雕人像。新疆墓地石人大体可划分出四个时期:
第一期,墓地石人产生初期,即(公元前1200—700)。其造型古朴,表现出以圆形脸面为特点的石人雕像。
第二期,发展时期,包括了,两汉至南北朝(公元前700年至公元6世纪中叶)。其雕刻逐渐细腻,脸面的雕刻趋向于表现性别特征,有圆形、方圆及椭圆形面孔,雕刻以人的面部为主。
兴盛时期
第三期,兴盛时期,主要是这一时期,又称作突厥时期(公元六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中叶)。石人雕刻上出现了圆雕形式,有些石人的雕刻具有肖像化效果,以及表现出带有程式化的突状眼睛。
第四期,衰落期,主要是及辽宋时期(公元九世纪中叶至十一世纪)。石人以线刻为主,简单。
切木尔切克乡境内的石人则全都表现为第一及第二期的类型。
对于墓地石人的解释,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一般学者认为,早期墓地上立的石人,首先应该反映的是祖先崇拜,或者说具有人形神的崇拜,具有灵魂保护的意义;晚期的石人是军事长官,以此来代替祖先或英雄,并认为石人逐渐趋向于肖像化,表现出具体的个体。
保护措施
切木尔切克石人
对于墓地石人的解释,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一般学者认为,早期墓地上立的石人,首先应该反映的是祖先崇拜,或者说具有人形神的崇拜,具有灵魂保护的意义;晚期的石人是军事长官,以此来代替祖先或英雄,并认为石人逐渐趋向于肖像化,表现出具体的个体。
乡境内的石人则全都表现为第一及第二期的类型。
文化意义
切木尔切克石人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墓葬群所蕴含的文化及史学内涵,因其在考古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而被重多专家称之为切木尔切克文化。它是阿尔泰山草原文明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