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王刚上市业绩就拉胯,母婴零售之王怎么了?

调皮电商

共 5508字,需浏览 12分钟

 ·

2022-05-16 20:43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蓝字关注我哦~

调皮的话:

孩子王是母婴零售行业的老大,也是社群和私域运营的标杆案例,只是没想到孩子王上市后,竟然很快出现业绩大幅度下滑,2021年的净利润下降高达60.8%,孩子王创立已经12年,模式创新,运营扎实,为何会出现业绩大衰退呢?疫情原因?生育率下降原因?还是别的呢?

今天这篇文章或许可以解释一二,不过这篇文章发布后,读者的留言,也挺有参考价值,我放在最后,大家自行评判吧:

01



2009年12月18日,孩子王在南京建邺万达广场开出首家旗舰店,这家经营面积近8000平方米的店铺,在开业5个月之后就实现盈利,在零售行业被传为一方美谈。

而如今,儿童消费在中国家庭总消费中占比达到40%,“儿童经济”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消费增长点。而发迹于江苏南京,如今在全国已经斩获数百万会员用户的孩子王,更是凭借其推陈出新的商业模式,成为了令无数资本趋之若鹜的宠儿。
2016年,孩子王曾在新三板上市,彼时市值一度超过140亿。2021年10月14日,孩子王如愿冲击A股,在创业板敲钟上市,开盘大涨近300%,市值超250亿元,成为A股母婴零售品牌的“市值之王”。
可如今,那个让无数宝爸宝妈挥金如土的孩子王,似乎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如今,这已经成为无数“千禧一代”的中国家庭们消费观念的真实写照。
据中国儿童工业中心发布的数据,当下,80%的家庭儿童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近30%-50%,家庭儿童平均消费1.7万-2.55万元,儿童消费市场规模每年约高达3.9万亿-5.9万亿元。①随着儿童经济已成为拉动教育、饮食、文娱、玩具等行业消费增长的“超级蓝海”,各路品牌巨头也不免要摩拳擦掌,竭尽全力抢占这条“长坡厚雪”的黄金赛道。
而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母婴零售品牌之一,孩子王曾经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从江浙沪皖这块经济“宝地”发迹并一路成长壮大,而如今,羽翼日渐丰满、拿下多个行业第一的孩子王却正在悄然迎来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如何解决“守”位之困。
4月27日,母婴童服务龙头孩子王发布了2021年财报及2021年一季报。数据显示,2021年,孩子王实现总营收90.49亿元,同比增长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亿元,同比下降48.44%;扣非净利润1.22亿元,同比下降60.84%。
而在2022年一季度,孩子王实现营收21.09亿元,同比减少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3243.51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4060.23万元,由盈转亏;扣非净亏损约为3895.88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766.5万元。
对于刚刚走过原始积累阶段的孩子王来说,随着人口红利逐步走向天花板,“亏损换增长”的老旧故事在投资者眼中也不再性感。在股价下跌,市值缩水,投资者不断撤退的背后,“母婴零售第一股”将如何讲出一个更为精彩的新故事?
 孩子王业绩下滑,成为其创始人、老板汪建国也难解成长的烦恼。

02



作为刚刚上市不久的注册制次新股,孩子王的“业绩变脸”实在不能让投资者满意。
与历年财报作对比后可以发现,这是孩子王近5年来首次净利润出现下滑。
对此,孩子王称主要受新租赁准则、疫情、门店扩张叠加减租优惠取消等三方面因素影响。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财报)

与公司的解释相对应的是,在整个2021年,孩子王确实出现了门店大幅扩张的现象,全年共新增门店71家,关闭门店10家,截至2021年底,共有直营门店达到495家。②
与此同时,2021年孩子王门店的店均收入为1636.06万元,坪效收入为 6905.77 元 / 平方米,门店店均收入相较2020年有所下滑,坪效近两年基本持平。
那么,孩子王究竟为何要开如此多的店铺?门店的批量化、标准化复制,对于孩子王来说有何意义?
业界普遍认为,孩子王的打法,复制的是日本母婴零售龙头之一的“阿卡佳模式”,以店铺、商品、数字化以及全渠道营销为四大战略支点。其中,“大店模式”的批量复制,是阿卡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只是,“阿卡佳”模式也不是万能的,在经济繁荣,新生儿人数向上周期,母婴生意拥有强大的刚需支撑,加之实体店面在核心商圈算得上是一种稀缺资源,通过不断重复获取这种资源,将其作为品牌引流获客和举办线下活动的根基,一举拿下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样的打法可谓屡试不爽。
而如今,疫情潜移默化的改变了经济业态和人们的消费模式,多数企业在实体经济的寒冬面前,或停下脚步,收缩战线,做自我调整,或改变方向策略,更多聚焦于产品、人群、渠道,而孩子王却反其道而行之,在诸多门店处于培育期,开支较大且收入、坪效均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持续逆势扩张,意欲何为? 
而更为令人担心的是,相比于阿卡佳,孩子王在门店上的投资更为巨大,由于单店面积可达3000-5000㎡,远远超过了阿卡佳的1000-2000平方米,势必会给孩子王带来更多的运营成本。这也导致在疫情严重冲击线下消费的影响下,“店大压身”的孩子王难以有效控制其总体成本费用,“入不敷出”的局面十分明显。
对于想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孩子王而言,过度扩张带来的恶果似乎早有先例——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孩子王店均收入就从2414.92万元降至1732.81万元。而坪效收入则从2018年的7855.05元/㎡降至2020年的6878.73元/㎡。③
除此之外,“阿卡佳模式”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坚持全渠道发展,注重与客户在不同场景上的沟通和交互,尤其是注重发展线上市场及私域流量;在此方向上,虽然孩子王也下足了功夫,但收效似乎并不明显。财报显示,2021年孩子王线上平台实现营业收入8.41亿元,仅占其营业收入的9.29%。
纵观整个母婴消费赛道,随着零售线上化趋势不断加快,爱婴室、乐友、爱婴岛、丽家宝贝等诸多竞争对手已纷纷加快线上渠道的建设和维护;而在疫情加剧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线下门店客流量难免受到冲击,激活线上用户,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已经成为了各大品牌商想要活下去的必修项。
对于依旧“重仓”线下且独木难支的孩子王而言,如何更好的实现线上、线下两个市场的均衡发展,将其全渠道运营体系马力全开地高速运转起来,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03



在兵家必争的线上渠道,孩子王为何陷入了难以逾越的增长瓶颈?
从孩子王的打法中可以发现,孩子王以大店模式为主,选址高端,注重单客经济,但对于产品力和品牌力的打造,似乎并不在孩子王的战略核心体系之内。
时至今日,当人们提起孩子王时,联想到的更多的是诸如三福、屈臣氏一类的“百货公司”的角色,即以线下大店集合模式,售卖各品牌产品,虽然在营销,服务模式上有所创新,但到了强调回归产品“本真”的线上渠道,这些优势却都无所施展。
毕竟,用户一旦离开门店场景,企业对于用户施加心智影响的能力急剧降低,只能期待用户再次路过门店时被再次吸引进店。而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之下,用户不可避免的集体向线上渠道转移,面临优势品牌商的精准狙击,孩子王空有较强的营销力,但欠缺品牌力、产品力的劣势一览无遗。
从淘宝孩子王官方旗舰店来看,销量靠前的贝亲、好奇等商品,都有各自品牌的官方直营店。而这些官方直营店无论是在价格、质量、服务等层面,比起孩子王线上终端都更具竞争力。再从消费者行为习惯来看,官方自营店和“中间商”之间,多数消费者都倾向于选择官方自营店,孩子王同样没有与之抗衡的获客能力。
而更为糟糕的是,即便是在营销这一块,拥有会员制度和较高粉丝基数的孩子王也并不占据优势。比如,一些从电商渠道起身的头部品牌,对于线上的不同玩法早已驾轻就熟,会在全年的不同时间节点,通过各个社媒平台进行广告投放(如618,双11,年货节等等),持续扩大品牌声量;反观孩子王,由于自身营销体系相对封闭,且产品较为多元化,分散化,在线上就很难建立强有力的品牌宣传阵地。
其实,和所有线下渠道类似,母婴渠道成长本质仍然是流量及效率的生意,如何更好的解决客户需求,提供满意的商品及服务,是持续获得流量及流量粘性的前提,在此角度而言,孩子王在线上的郁郁不得志,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其品牌力和产品力的欠缺,或者说缺乏能够沉淀线上用户的爆品效应。
在行业内,多数玩家的做法与孩子王相反,即以单一爆品树立品牌,建立多元品牌矩阵,最终渐次发展线下门店,与消费者建立更加立体化,多层次的联系,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Babycare,三只松鼠等休闲零售品牌,就是这样一类成功的典型。
诚然,每一种做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并非孩子王的大店模式就不可取,只是每一个品牌的侧重点不同。孩子王侧重于建立高质量的零售终端,同时,其独特的线下体验模式更有利于IP的打造,塑造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和互动的空间,提高消费者粘性。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度强调重资产运作,孩子王也因此牺牲了自身对产品、品牌的聚焦和把控,导致企业在线上市场被动挨打,无法与大力发展自有品牌的竞争对手抗衡。
从这一个角度而言,孩子王想要真正做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需要加足马力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尤其是加强对自有品牌的规划和培育,在“全品类”打法盛行于世的背景之下,孩子王提高竞争力的最大挑战仍然来自自己。

04



“在你最好的时候,要去寻找第二个抛物线。”
当年,汪建国卖掉每年数亿利润的五星电器再创业,其卓越的眼光、胆识与魄力,绝非一般人所比。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创业经历中,汪建国不停地寻找自己的“第二个抛物线”。而在众目睽睽之下横空出世的孩子王,正是让汪建国付出大量心血的代表作之一。 
五星控股像一个舰队,五星控股集团是航空母舰,孩子王、汇通达、好享家等各子公司是一艘艘快艇;子公司既依靠航空母舰,又有独立作战的能力。
面对在互联网电商浪潮冲击之下“大器晚成”的孩子王,汪建国既带着更多偏爱,也抱有更多期许。
在汪建国的设想中,孩子王不同于他卖掉的很多企业,它是一道不会轻易拐头落下的抛物线,是一家能够代表中国新零售行业发展方向,能够稳稳实现基业长青的企业。“上市只是一个补给站,让我们有足够的体力走得更远。”
只是,说归说,做过做,对于习惯了背靠大山好乘凉的孩子王来说,想要独立行走又谈何容易?
在2021年10月11日披露的招股书中,孩子王曾表示,公司拟募集资金24.49亿元,分别用于全渠道零售终端建设项目、全渠道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全渠道物流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最终,孩子王实现的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少18.93亿元,以缩水7成的代价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计划与实际募资金额形成如此大的反差令外界咋舌——好家伙,明明6个亿就能搞定的事儿,孩子王为何敢一口气就向市场要24个亿?
无独有偶,在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中,孩子王曾预计,300家数字化直营门店稳定运行后将实现112.18亿元的营业收入,以及5.02亿元的净利润。
而在2020年年报中,公司434家经营门店加其他业务收入合计只实现了营业收入75.2亿元,以及3.91亿元的净利润,一份如此低于“预期”的成绩单,再次让投资者心生凉意。

一方面,是经营管理能力欠佳的孩子王非常渴求获得融资,为此不惜在招股说明书中给投资人“画饼”聊以充饥;另一方面,是孩子王自身造血能力难以匹配其巨大的野心和欲望,在上市未久之时,又再次向市场抛出融资计划。
今年4月27日电,孩子王公告,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总额不超过10.39亿元,拟用于零售终端建设项目和智能化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上市刚刚半年,孩子王前前后后向市场募集高达十多亿资金,一边讲故事,一边“吸金”保住市场优势地位和想象空间的同时,交出来的成绩单却是差强人意。
而翻阅过往的历史可以发现,在自身难以克服“成长的烦恼”时,孩子王动辄把收割韭菜的“镰刀”向投资人亮起,似乎早已成为惯例。
2016年底,孩子王曾在新三板挂牌,但短短两年之后,孩子王就遭遇退市。期间,孩子王的净利润分别为-8854万、-1.38亿、-1.44亿,处于连续巨亏状态。④
而从新三板摘牌以后,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孩子王几乎都要经历一次股权变动,据招股书显示,累计易主数量高达14次,第一批投资者如知名机构景林蒋锦志、高瓴资本、华平投资等多个股东,均已减持离场。⑤
在资本的助力下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今天的江湖地位,并不是孩子王引以为傲的资本。当孩子王的二次上市演变为了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这就表明那些“陪跑”多年的股东,对孩子王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并不看好。
在母婴领域做到行业份额第一后,汪建国需要好好思考的是,离开了自己及一群“衣食父母”的“爱的供养”,长此以往,孩子王将以什么为核心竞争力持续走下去?
是继续背靠五星控股和资本市场这两棵“大树”,对投资者予取予求,还是重新审视自身的一系列优点和不足,以更好的产品和品牌重新出发,成为消费升级浪潮下真正茁壮成长的“孩子王”?
答案,或许还要通过更多时间才能验证。


注: 

①2021.6.9,赚盆电商资讯,《儿童经济走红趋势愈发明显!吞金兽的背后商业蓝图究竟有多大?》

②2022.4.28,北京商报,《孩子王2021年净利润3.91亿元 新增门店71家》

③2021.9.29,雷达财经,《孩子王隐忧:坪效收入下滑,近三年罚款以上行政处罚达50起》

④⑤2021.4.29,虎嗅,《万字拆解孩子王:充满矛盾的母婴零售之王》

本文来源:商业大咖 
作者:华祥名

新建直播电商交流群,欢迎加小编入群!实名制入群真诚交流,需提供信息:姓名-公司-地区

1

618要想新客拉动快,就用阿里妈妈万相台

2

又学会一个新词:“苟住”

3

互联网平台要“苦尽甘来”?

我知道你在看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