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侯祠碑刻

柳侯祠碑刻

共 1658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23

历史沿革

柳侯祠碑刻所依托的柳侯祠建筑包括主体建筑柳侯祠,附属建筑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亭、思柳轩等。柳侯祠为纪念唐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始建于唐长庆二年(822年),现址为明代柳侯祠庙址,清宣统初年在原址重建。解放后,柳侯祠几经修葺,现存的柳侯祠建筑结构为清代三进制木砖结构,面积约2000平方米。
《荔子碑》刻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柳州路文宣王庙碑》刻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柳宗元像跋碑》刻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柳州路重建灵文庙记》刻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计宗道书荔子碑》:刻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罗池庙记》刻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

文物特点

柳侯祠内外共存宋代至现代有关柳宗元史迹及柳侯祠沿革的碑刻50方,其中宋代刻的《荔子碑》为国家一级文物,因其句首“荔子丹兮蕉黄”而名,碑文摘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诗赞柳侯,字为苏轼亲笔,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故称之为《韩文苏书柳事碑》或“三绝碑”。此外,元代刻的两方柳宗元石刻像、元代刻的《柳州路重建灵文庙记》、明代刻的《荔子碑》、清代刻的《重修罗池庙记》等都是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的碑刻精品。
柳侯祠

文物遗存

《荔子碑》刻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唐韩愈撰,宋苏轼书。内容是韩愈所撰《柳州罗池庙碑·迎享送神诗》,供柳州地方人士祭祀柳宗元时吟诵。因碑文首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名“荔子碑”;碑集韩文、苏书、柳事,三人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故又称“三绝碑”。此碑为柳侯祠的镇祠之宝,其刻石技艺刀法恣肆狂放、深浅奇正、随笔赋形,与苏东坡雄奇、深厚的书法相得益彰,被人推为苏东坡书法碑中第一。
荔子碑
《柳州路文宣王庙碑》刻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唐元和十年(815年)八月,柳宗元主持重修柳州文宣王庙,十月落成,并撰文《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原碑久佚。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重刻,上方为柳宗元碑记,下方刻柳宗元像。
《柳宗元像跋碑》刻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唐代罗池庙(今柳侯祠)曾镌刻有柳宗元像,宋末元初,毁于战乱。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重刻,藏于柳侯祠至今。
柳宗元像跋碑
《柳州路重建灵文庙记》刻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碑文记录了时任柳州路总管梁国栋主持重建灵文庙(今柳侯祠)的原由及经过。
柳州路重建灵文庙记
《计宗道书荔子碑》刻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唐韩愈撰文,明计宗道书。碑双面刻字,一面镌刻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一面刻《迎享送神诗》,即《荔子碑》。
计宗道书荔子碑
《重修罗池庙记》刻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碑文记述了重修柳侯祠的经过,对柳宗元文章、政事给予高度赞誉。
重修罗池庙记

文物价值

柳侯祠碑刻记录了柳侯祠的历史变迁、历代对柳宗元政绩的赞颂与评价等,是研究柳州历史文化、城市沿革的重要实物资料。

历史文化

柳侯祠
柳侯祠始建于唐长庆二年(822年年),为纪念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而建。现存建筑为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尖山式硬山,由仪门、中殿、后殿、东西廊、东西厢房及前、后庭院三进式庭院组成。
相关人物
(773~819年),曾任唐代礼部员外郎,后被贬为柳州刺史,病逝于柳州。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柳州任职期间,政绩显著,废除奴俗、破除迷信、修明礼乐、开荒掘井、劝农生产、兴文办学,并引进中原先进科技知识,深受柳州百姓敬爱。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柳侯祠碑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2023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柳州柳侯祠《荔子碑》《柳州路文宣王庙碑》《柳宗元像跋碑》等6方碑刻文物入选。

旅游信息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