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镇
地名由来:辉南镇原名谢家店,以谢姓开店而得名。后清宣统元年(1909)建厅时,因其地处辉发河之南而更名为辉南。
2021年4月,辉南镇入选2021年农业强镇创建名单。
2014年7月,辉南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辉南镇地处辉南县中部,幅员面积296平方公里,城镇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2个街道、25个站办所、12个行政村、 64个自然屯,常驻人口43000人,其中农业人口23000人。耕地面积60933亩,其中:水田20234亩,旱田40699亩。
辉南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公路四通八达,铁路贯穿南北,是周边8个乡镇的经济中心和进入长白、抚松、靖宇、桦甸的重要门户,也是进入国家级森林公园——三角龙湾的必经之路。
辉南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林地面积8万公顷,每年木材输出近10万立方米;石灰石、硅、金等储量非常可观;经济植物有各种野山珍和滑菇、黄烟等,经济动物达20余种。
辉南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镇域经济重要增长点。形成了冶金制造、木制品加工和矿产建材民营企业群体,民营企业已发展到210户。
辉南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几年来,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进行了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成了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道路、供水、排水、有线电视、通讯、文教、卫生医疗、环保、商贸流通和集中供热十大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整体功能逐步提高,营造了良好的“畅、绿、美、洁、亮”环境,小城镇品位和档次不断提升。
镇党委、政府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吉林省经济十强镇。
西关遗址
西关遗址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地址:辉南镇西关村新石器晚期至年代:青铜时代类别:古遗址管理单位:辉南县文管所是否开放:否位于辉南镇西关村南500米的南山漫岗缓坡上。西北距辉
历史沿革:
据《奉天通志》、《辉南厅志》、《辉南县志》记载:清代初期,这里被封禁为盛京围场。
1879年(光绪五年),设置海龙厅时,本镇归海龙厅管辖。
光绪二十八年(1902),盛京围场全部开禁,逐渐形成居落,海龙厅升为府,本镇归海龙府的海甲社管辖。
宣统元年(1909),海龙府划出东南8社,设立辉南直属厅,设治所谢家店(今辉南镇)。
1913年,废厅改县,改为辉南县。
1919年,辉南县将8个社改为8个区,本镇归第四区管辖。
1923年,辉南县将8个区改为8个社,原冠于社首的“海”字改为“辉”字。
本镇归辉甲社管辖。
1925年辉南县将8个社改为4个区,属第一区管辖。
1928年,废除区制。
1932年,设伪县公署于此镇,该镇属辉南城厢街,设街公所。
1935年,辉南县设立5个警察区,归第一警察区。
1936年,建立辉南街。
1945年11月,辉南县民主联合政府成立后,把全县划为8个区,建立第一区(辉南区),辖辉南街、南关、东关、北关、集贤、双桥子、松树沟、石棚沟、矫大桥、大阳、永兴、三合、德胜、长碾沟14个村,政府驻地辉南街。
1947年3月,本镇第二次解放,辉南县人民政府设于本镇。
仍属第一区(辉南区)。
1949年11月,辉南县人民政府迁至朝阳镇。
1951年,一区辖解放、新胜、胜利、三合、七合、集贤、矫大桥、德胜、永兴、松树沟、石棚沟、西城边、东城边、大阳、长碾沟12个村3个街。
1956年3月,改区村制为乡镇制,一区改为集贤乡、辉南乡和辉南镇,辉南镇(乡级)辖镇内解放、胜利、新胜3个街。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中,由原镇内各街辉南镇、集贤乡、松树乡的15个高级社和工商户组成红旗人民公社,辖集贤、庆阳、大阳、东关、南关、西光、高升、三合、七合、松树、永兴、城镇12个管理区,68个生产队。
1961年,全县人民公社调整,红旗人民公社改为辉南镇人民公社,辖集贤、东关、南关、西光、德胜、红旗、红星、三合、七合、高升、松树、大阳、永兴、友好、复兴15个生产大队。
1962年,全县人民公社调整,辉南镇人民公社分为辉南镇人民公社、大阳人民公社、辉南人民公社和松树人民公社,辉南镇人民公社辖集贤、东关、南关、西关、德胜、红旗、红星7个生产大队。
1965年,全县人民公社调整,辉南镇人民公社辖胜利、解放2个街和南关1个生产大队。
1982年,全县调整生产大队和生产队,辉南镇人民公社辖解放、胜利2个街和城东1个生产大队,7个生产队。
1983年,全县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改革,改为辉南镇,辖解放、胜利2个街和城关1个村,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9年11月14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辉南乡,将其原管辖区域并入辉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