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园

共 5331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4-05-24 10:21

历史沿革

瞻园
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瞻园始建于明朝初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因朱元璋御授该府与徐达而未受领,后以该府对面关帝庙为基敕建新府,广造园林,是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现仍留存的石矶及紫藤。
明朝初年,因念功臣徐达“未有宁居”,特给中山王建成了这所府邸花园,经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缮与扩建,至万历年间已初具规模。
清顺治二年(1645年)该园成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巡视江南,曾驻跸此园,并御题“瞻园”匾额。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瞻园先后为东王府、夏官副丞相衙署和幼西王府。
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夺取天京,该园毁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瞻园两度重修,但已非原园景况。
民国时,江苏省长公署、国民政府内政部、水利委员会、中统局、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等政府机关曾设园内。瞻园历经岁月变迁,范围日渐狭小,花木凋零,峰石徙散,虽然曾有过几次修葺,但都没能恢复原来的盛况。
1949年后,公安三分局曾驻斯园。1957年夏,迁入。
1958年,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指示重修瞻园。同年修缮工作开始,一期工程为修建瞻园西部。
解放前的瞻园平面图
1958年后,南京市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设在园中。
1960年,中国著名古建专家教授主持瞻园的恢复整建工作,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格局特点,而且还充分地运用了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的造园艺术。历时6年,用1800吨,使瞻园面貌一新。
1983年,瞻园以“瞻园觅秀”列入之中。
1985年二期工程上马,1987年竣工。共增园林面积近4000平方米,修建楼台亭阁13间,建筑面积2882平方米。扩建后的瞻园,东西二园合一,其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园林风格,又汲取现代南北方造园艺术精华,形成兼容并蓄之特色。
2004年,瞻园被指定为“2004年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指定接待景点。
2005年,“”评选揭晓,瞻园名列其中。
2012年,“新”在此评选,瞻园以“瞻园玉堂”列入其中。

建筑布局

2011南京瞻园平面图
瞻园园虽不大,却颇具特色,是江南名园之一。瞻园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全园面积25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园林绿化面积15500平方米。园内有乔灌木810株,竹类面积400平方米。
山、水、石是瞻园的主景,东瞻园有展区、水院、草坪区、古建区,西瞻园有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静妙堂等景点。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位于瞻园东部与东北部,此即原为江南行省与江宁布政使署之建筑,由照壁和五进庭堂组成。
大门在东半部,大门对面有照壁,照壁前是一块太平天国起义浮雕。大门上悬一大匾书“金陵第一园”,字系所题。
西瞻园静妙堂位于瞻园西南,坐北朝南,面对南假山,西靠西假山,北望北假山,是西瞻园主体建筑。
南假山位于静妙堂前,面积900平方米,系用1000余吨太湖石拼接堆砌而成,临池绝壁高7米,主峰高9米,由危崖、溶洞、钟乳石、蹬道、石矶、瀑布与步石组成。
瞻园
北假山位于西瞻园北,面积1100平方米。
西假山位于瞻园西部,面积1050平方米。从北假山经8.87米长三曲桥登岸,即西假山。
东瞻园水院位于北池之东,西与西瞻园长廊相连,东与展览区相通,占地面积800平方米。
东瞻园草坪区位于东瞻园中部,东为展览区,北靠水院区,西依西瞻园,南临古建区,面积1026平方米。
东瞻园古建区位于东瞻园东南部,占地面积797.5平方米,其中心建筑为籁爽风清堂。

主要景点

扇亭

扇亭
扇亭是王府的一大奇迹,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空调建筑——铜亭,是最早的取暖设备。

仙人峰

仙人峰
仙人峰是南门后庭园中置立着一块玉立多姿的,仙人峰是瞻园名石的代表,瞻园的奇石还有缔云峰、友松石、步石、炸石等,为江南园林山石之珍品,有些还是宋徽宗花石纲遗物。

倚云峰

绮云峰
倚云峰是一块突兀灵秀的太湖石,在花篮厅东南角的桂花丛中,和仙人峰齐名。

静妙堂

静妙堂
静妙堂建于明代,为三开间附前廊的硬山建筑。檐口高3.82米,面积195.75平方米,室内以隔扇划厅为南北两鸳鸯厅。东西山墙均开小窗,南北皆为落地隔扇门。厅南建月台与坐栏,可观水池游鱼与南假山景色,为瞻园观景西瞻园全貌。
静妙堂是一座面临水池的鸳鸯厅,它将全园分成南北两大空间,并置有南北两大水池。南水池紧接静妙堂南沿,略呈葫芦形,靠近建筑一面大而南端收小。北水池,空间比较开阔,曲折而富变化。东临边廊,北濒石矶,西连石壁,南接草坪。在静妙堂西侧,有一泓清溪沟通了南北两大水池,使南北两个格调鲜明的空间有聚有分,相互联系。

南假山

南假山
瞻园是著名的假山园,全园面积仅8亩,假山就占3.7亩。瞻园分为南假山和北假山两组,全是假山堆叠而成,但堆造之精,面积之大,确是巧夺天工。
南假山的假山上伸下缩,形成蟹爪形的大山岫,钳住水面。进入假山内还可看到暗处有仿自然石灰岩的溶蚀景观,悬坠了几块钟乳石,造成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的山水景观。山上的植物让这座假山透出了勃勃生机,水池东北各有古树两株,栽种于明代,已饱经600年风霜,紫藤盘根错节,女贞翠绿丰满。另有牡丹、等点缀其间,衬托了南石山秀丽多姿的特色。

北假山

北假山
北假山系明代园林遗存,由体态各异的太湖石堆砌成。临水面壁,纵深山谷,谷上旱桥,桥长1.4米,宽1.18米。
北假山坐落在北部空间的西面和北端,是全园的制高点。西为土山,北为石山。两面环山,东抱曲廊,夹水池于山前。山中还有著名的普静泉,水面清澈澄静,宛若明镜。在水池的北部,有一座紧贴水面的石平桥,沟通了东西游览路线。石山体积虽大而中空,山中有瞻石、、三猿等洞壑。

西假山

西假山从北逶迤向南,横贯瞻园西边缘,达南假山西侧。西假山以土为主,仅临池一侧用湖石驳岸。

水院

水院的中心为二开间歇山顶二层楼的一览阁。阁匾额系张爱萍书写,坐北朝南,面积78平方米,居园最高处,登临可远眺近览,全园尽收眼底。

草坪区

草坪区以375平方米的草坪为中心,地面铺爬根草,周围布置太湖石,配植花木,并点缀着各式花卉。草坪北为一高出地面1.35米小亭,其飞檐翘角似鸟翼,名翼然亭,额为启功手迹。

籁爽风清堂

籁爽风清堂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附前后卷棚式。檐高3.91米,面积112平方米,“籁爽风清堂”匾额为沙孟海书。西侧与花篮厅连接,东部为一览楼,南部为小院。一览楼二层,面积104平方米,楼上北侧有一梁台,与翼然亭相对,楼下南侧为落地长隔扇,一览楼是瞻园最高建筑,登临楼阁,园中湖光山色,一览无余。
簌爽风清堂南面小院面积200平方米,鹅卵石组成“花阶铺地”图案,院东侧有“迎翠轩”,轩名为赵朴初书写,面积53.75平方米。

虎字碑

虎字碑
瞻园的观鱼亭入口处右边墙壁上有一巨形草书“虎”字碑,是王府中珍存着镇宅之宝,堪称“百年古碑,天下第一”。这块碑宽约两尺,高一米半。碑上的虎字乃一笔挥就一气呵成,字是虎,形也似虎,犹如一只猛虎在咆哮。
这虎字里暗藏玄机,虎字里藏有四个字:富甲天下。细观此“虎”字,一虎端立,雄视生威,虎头、虎嘴、虎身、虎背、虎尾,清晰可辨,仿佛仰天长啸,人称其为“天下第一虎”。
虎字碑是民国时期担任汪伪南京政府考试院院长的题写的。江亢虎是首领,民国时期的著名文人,文采斐然,思想曾一度激进。江亢虎一直附庸风雅,常刻碑题词。“”煦园内有一碑亭,内有一块汉白玉石碑。石碑正面刻有唐张继的《枫桥夜泊》。碑的背面有清末学者考证该诗的碑文。此碑就是当年江亢虎任汪伪政府考试院院长时为讨好日本侵略者,仿照苏州寒山寺碑复制的。
民间传说摸摸瞻园的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驱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虎谐音福,实乃威武镇邪之灵物。

博物馆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进门正中是一尊半身铜像,院中两边排列着当年太平天国用过的大炮20门。二进大厅上“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与“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匾额为题写。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馆园合璧的博物馆,东侧是五进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为展区部分,西侧即是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收藏太平天国文物最多、史料最丰富的文博单位,是中国惟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
主要陈列文物有天父上帝、天王皇袍、忠王金冠、大旗、宝剑、石槽等数百件,先后征集到太平天国高级将领的官服“团龙马褂”、太平天国印制的《》、《钦定军次实录》、《钦定英杰归真》原刻本等一批稀世珍品,真切、详尽而全面地反映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始末。收藏有太平天国文物2800余件,,其中有42件一级文物;各类文物及遗址、遗迹照片10000余张;清方原始档案、函札资料2000余卷宗;有关太平天国史图书6000余册;并已整理出版太平天国资料书籍30多部700余万字。

园林特点

山石布局奇巧

走廊
瞻园以山石取胜,假山是全园的主景和骨干,全园有南、北、西三座假山。以西部土堆假山为制高点,岁寒(或“三友”)亭、扇面亭隐黔在香樟、女贞等常绿乔木中。
南假山则采用土、石并用做法由绝壁、主峰、洞盒、山谷、、瀑布、步石、石径等组合而成,表现出“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艺术效果,达到雄壮、峭拔、幽深、自然的意境正是“循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
山前池畔、溪涧多植花草、灌木、藤萝,以免遮挡观赏视线山后黑松成林并兼以红枫、银杏点缀其间,这样既可形成古木参天的山林气氛,又有四季色彩的对比与变化并可遮蔽一墙之隔园外的楼房、电线杆。
北假山是以太湖石堆叠而成。临水石壁下有贴近水面的山中有纵深的山谷。谷上架旱桥还有低而平的较大石矶二层,这是中国园林中的唯一一例,可使石矶与石壁形成强烈的对比更显石壁挺拔高耸,石矶生动自然。另有高出水面9.5米的石屏置干平台之上,轮廓起伏明显气势磅礴从静妙堂远观效果尤佳。
山之东北角临池耸立峭壁假山峭壁下有池畔石径,游人行于其上向上仰视,顿觉石壁耸峭悬崖险峻,而低头俯视峭壁之倒影又反衬水池之深同时又打破了园墙的平淡呆板。其艺术处理可谓妙矣。整个北假山体量得宜,轮廓丰富,山重山水重水,佳山妙水层出不穷。

池水以小见大

瞻园是山为主、水为辅的山水园水体以聚为主,这样在较小的空间方能显出水面宽广、开朗,并为山林,亭、榭展开美妙的景色;再辅以分,使得水体漾泪曲折似断似续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
北池水面最大,与池周山林、建筑交相辉映,成为全园水景中心,在其池面处理方面则采用开与合的对比法以取得“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北池之西北角水面弯入处,架立四折平桥。桥面低矮、濒于水面既可增加游览趣味,又使水池一角更显得生动自然,产生广阔中蕴含深幽的意味。
东北角由一孔平桥分隔出一小水池,环绕至北假山后山脚下尽头处以狭窄的水湾收尾并伸入峡谷间,藏而不露有深远不尽之意境体现出“一水之漂,有江湖万里之情”。北池之西南角接一水涧经静妙堂西与南池相连。
瞻园的水体布局充分体现了孟子的哲学理念,有着深沉的文化积淀。南池位于静妙堂南池北紧贴水榭,池南濒临假山绝壁。池面也分大小二池。两池间散点步石代桥,维持小池水位略高于大池,瀑布下泻时,于步石间形成散泉。步石贴近水面,并与池周石径相通。立于步石仰头南望,绝壁高耸。洞盒幽暗,石钟乳下垂显出山景奇观。
步石造成水体远近二重空间,也增加了园景的深度。水池西南角藤萝掩映,池岸蜿蜒曲折、凹凸相间,似与东部景区的水廊、水院一脉相承。

轶事典故

白府的取景点(今昔对比)
1987年,大陆央视版电视剧《红楼梦》曾在此取景。
1992年,赵雅芝版的《》在中南京瞻园取景,即片中的白府。小青的扮演者说:“当年我们有很多镜头都是在南京拍摄的,位于南京城南瞻园路的瞻园就是《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白府所在地。我们在南京待了差不多有5个月的时间,我还记得在这里吃过,很好吃,我还带回去了。”

旅游信息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