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墓
共 1167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37
历史沿革
发掘现场
前蜀光天元年(918年),王建卒后葬于永陵(王建墓)。
清代,因王建墓被民间误传为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抚琴台,而使王建墓处在闹市区却没被破坏。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因王建墓一带下挖建防空室,王建墓被首次发现。
民国三十年(1941年)春,四川博物馆成立后,方由等开始拟定王建墓的发掘工作。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15日—11月,四川博物馆考古人员对王建墓进行第一次考古发掘,出土二十四伎乐浮雕,还在墓室里发现一件兔头龙身谥宝。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1日—9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考古工作队对王建墓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
1979年1月,王建墓正式对外开放。
遗址特点
文物遗存
研究价值
琵琶乐伎
王建墓的发掘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的建筑、音乐、舞蹈、服饰、朝廷礼制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出土的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王建墓棺床的东、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乐伎24人,分别演奏琵琶、筝、鼓、笙、钹、箜篌等乐器,人物造型优美,神态逼真,是中国发掘出的较完整的唐朝宫廷乐队形象,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宫廷乐队的建制、音乐史、乐器史等都有很高价值。
保护措施
保护碑刻
1973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设立王建墓文物保管所。
1961年3月4日,王建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发建设
1953年8月,历时10个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对王建墓的修复工程完工。
1954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对王建墓墓门进行修缮。
1984年3月,历时5个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对王建墓的保坎工程完工。
1990年4月12日,王建墓文物保管所更名为王建墓博物馆。
1995年1月,王建墓博物馆大门落成。
1998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同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王建墓博物馆更名为成都永陵博物馆。
2012年,成都永陵博物馆综合馆主体建筑竣工。
2015年11月,成都永陵博物馆安防监测及环境整治项目完成。
文化活动
1978年12月,王建墓《前蜀文化与王建墓文物陈列》布展完毕,并对外展出。
1990年7月,历时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对王建墓综合治理维修工程完工。
1993年9月,王建墓《永陵文物暨前后蜀历史陈列》正式开展。
1996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专家小组鉴定,王建墓出土的王建像和玉大带为国宝级文物。
2005年4月,四川省博物院、永陵博物馆联合举办“国宝回家”永陵(王建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2015年12月,成都永陵博物馆“前后蜀历史文化陈列” 展览开幕。
历史文化
参观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