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鼓楼衙署遗址

共 2778字,需浏览 6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老鼓楼衙署遗址是南宋四川制置使余玠组织抗蒙时期的衙署遗址。南宋二年(1235年),元军大举侵宋,攻破成都,宋军只得退守川东川南。南宋二年(1238年),彭大雅出任四川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决定抢筑重庆城,使得元军多次在重庆城遭遇败仗。接任四川防务的余玠吸取了彭大雅的经验,接受了播州(现遵义)人冉氏兄弟的建议,采取依山制骑、以点控面的方略,在四川各地建起了几十座规模或大或小的山城,包括青居城(在现南充)、大获城(在现苍溪)、钓鱼城(在现合川)、云顶城(寨)(在现金堂)、多功城(在现渝北)、龙崖城(在现南川)、天生城(在现万州)、磐石城(寨)(在现云阳)等,依山为垒,据险设防,形成了完整的山城防御体系。
2010年3月,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渝中区文物管理所配合主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对文物进行调查,发现该遗址。
2010年~2012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连续开展了考古工作,发掘总面积约12360平方米,发掘清理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各类遗迹261处,其中高台建筑F1是老鼓楼衙署遗址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2019年8月~12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老鼓楼衙署遗址南区高台建筑基址开展了主动考古发掘,新清理面积约810平方米,揭露台基、房址、道路、排水沟、灰坑及石(砖)墙等各类遗迹29处。

遗址特点

老鼓楼衙署遗址地处金碧山下、长江左岸的台地之上,背山面江、坐北朝南。遗址兴建于宋蒙战争的历史背景之下,且曾为南宋川渝地区的军政中心。该遗址规模宏大,宋元、明代、清前期三个时期的衙署建筑叠压分布,纪年明确,文物遗存丰富,地层关系清晰。其中,宋代夯土包砖式高台建筑是最重要的发现,为清代晚期张云轩所绘《重庆府治全图》中标记的建筑“老鼓楼”,老鼓楼衙署遗址由是得名。
F1高台建筑
F1位于遗址发掘区南部,南邻解放东路,西邻巴县衙门街,北邻清代巴县衙门,部分压于解放东路下。F1顶部被近现代建筑破坏,台上建筑已毁坏不存,高台内部分夯土亦被取走,外部砖墙后期利用频繁,修凿取直痕迹明显。
F1高台建筑
F1形制为大型夯土包砖高台建筑,大部暴露于地表,基础部分叠压于第8层下,方向236°。揭露部分平面形状近长方形,残长24.3米、宽24.7米,残存最高处约7.65米,包括台基和高台两部分。台基高约3.05米,夯土包石构筑,大部分包边石墙可见8层,以楔形条石错缝丁砌垒筑,由下至上层层收分,内部以夯土填实。台基所用条石长0.9~1.62米、宽0.25~0.5米、厚0.27~0.42米。高台残高约1.7~6.35米,夯土包砖构筑,长方形青砖以一丁一顺或一丁二顺错缝砌筑,厚0.3~0.8米,墙体外壁由下而上层层收分,倾斜度约79°。砖墙内以黄褐色粘土夹杂小型鹅卵石层层夯填,残存31层,夯层厚0.2~0.22米,夯窝直径0.03~0.09米、深0.01~0.02米。夯土内夹杂大量陶瓦、白釉瓷、黑釉瓷、青釉瓷及缸胎器等遗物残片。青砖呈长条形,长约36~38厘米、宽约19~19.5厘米、厚约9.5~10.5厘米,侧面多模印阴文或阳文的“淳祐乙巳,東窑城磚”“淳祐乙巳,西窑城磚”铭文。
门道(北→ 南)
高台建筑东南部发现门塾,揭露部分平面近长方形,长14.06米、残宽8.85米、残高1.08米。周边砌筑挡土墙,墙体以青砖丁顺交替,错缝平砌构筑,内墙笔直规整,外墙残损,由下至上层层收分,被高台建筑内部夯土覆盖,残宽1.16~2.4米、残高0.3~1.08米。门塾东北部墙体内发现三个圆形柱洞D1、D2、D3,直径0.3~0.58米、深0.2~1.08米。
H43元代水池
H43东部为明代衙署区,方向约307°。由水池及附属的排水沟、阶梯踏道三部分组成。水池略呈长方形,长11.75米、宽9.7米、深1.2~2.55米。坑壁整体保存较好,下层多利用基岩,上层由錾凿较规整的砂石层层垒砌而成。壁面凿痕规整,錾纹多斜向,缝间用白灰黏接。坑底凸凹不平,可能与采石有关。排水沟有两条,分别位于水池的西南部和南部。其平面均呈长条形,剖面筒形平底,为暗沟。保存较差,大部分被现代混凝土柱破坏。西南部排水沟,残长2米、宽0.2米、深0.25米,坡度约1°。盖板不存。出水口略呈方形,边长约0.15米。南部排水沟,残长3.8米、宽0.25米、深0.45米,坡度约1°。盖板保存较好。出水口呈不规则状,长约0.3米、宽0.12~0.17米。阶梯踏道位于南部排水沟西侧,平面呈长方形,外高内低。现存三级台阶,保存较差,多挤压变形。踏面宽约1.55米、进深约0.4米、阶高约0.15米。

文物遗存

铭文砖
老鼓楼衙署遗址筑墙砖上发现有“淳祐乙巳(1245)东窑城砖”“淳祐乙巳西窑城砖”等阴、阳模印纪年铭文。
瓷器
F1出土瓷器
老鼓楼衙署遗址出土遗物瓷器包括青白釉、白釉、青釉和黑釉瓷器等,可见窑口有景德镇窑、彭州窑、邛窑和涂山窑等。

研究价值

老鼓楼衙署遗址的发现,不仅对研究重庆城市沿革变迁、宋代营造技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也为山城防御体系找到了发源地。它的发现不仅填补了重庆城市考古的重要空白,而且对研究重庆城市沿革变迁、川渝地区古代建筑及宋蒙战争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13年5月,老鼓楼衙署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老鼓楼衙署遗址位于重庆市解放东路望龙门街道巴县衙门片区。

交通信息

自驾:自重庆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老鼓楼衙署遗址,路程约3千米,用时约12分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