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御碑亭
共 101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32
历史沿革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1393年),朱元璋为了纪念周颠仙等人建御碑亭,历史上曾多次毁建和维修。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庐山御碑亭因年久失修而圮。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九江府知府重筑。此后,庐山碑亭又遭损毁。
民国六年(1917年),信士胡瑞霖等6人集净财重修,胡氏以指头书记刻石纪念。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庐山管理局局长谭炳训再次主持修,在的四周加设石栏,地下铺岩石块。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庐山御碑亭增建月台及四周护栏。
建筑格局
庐山御碑亭为石构歇山顶方亭,坐北朝南,边长5.88米,亭通高6米。正方门上方有一横额,上镌“御制"二子,左石两段装饰二龙首图案图案雕。碑亭坐于月台之上,亭东南西三面开门,四角立方石柱,正脊两头饰鳌鱼张口吞脊中缀宝瓶,四角戗脊倒鱼起翘,铺作以浅阳刻三才升示之,卷云插拱出檐,南面中间刻有两边相向张口双龙的御制匾额,屋面石板上刻瓦楞及瓦当滴水。亭中方形石藻井,中间刻成圆形双龙戏珠浮雕。亭柱镌有柱联,云“四辟云山九江,一亭烟雨万壑松”。亭四周用石板石柱间成一方形院落。
庐山御碑亭
文物遗存
庐山御碑亭保存朱元璋的御碑。御碑高约4米、宽1.3米、厚0.23米。碑石坚白细正反两面有明代书法名家希原手书朱元璋御制诗文。正面(碑阳)刻《周颠仙人传》及“天眼尊者、周颠仙人和诗”。背面(碑阴)刻四仙文咏四仙诗,赐赤脚僧诗等。碑文刻字道劲有力,有虞世南、遂良之笔意。亭因碑而名,阔十多尺,“覆载梁柱”,亭柱及亭顶全以岩石为材料构成端凝重。
《周颠仙人传》是其与陈友谅争战鄱阳湖后夺取天下的纪功表文以示纪念。此亭所处甚高,“于此望西北湖山、东林寺塔,若杯水中浮一箸耳”。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庐山御碑亭是庐山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建筑,是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庐山为岳的实物见证。
文物保护
2013年3月5日,庐山御碑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庐山御碑亭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