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福街道

联合创作 · 2023-08-12 23:30

地名由来:双福街道因境内有两条小溪汇合于此,取福寿延年之意而得名。

双福街道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最北部。前扼地势平坦的津马要塞,背靠风景秀丽的缙云山脉面积66平方千米, 人口50798人(2007年),其中非农业人口21197人;其中集镇面积4平方千米、人口10157人。辖双河、享堂2个社区,阳坪、罗盘、怡云、三界、黑林、滴水、高浒、破石、土堡、长岭10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双(溪)(走)马公路与成渝高速公路衔接,渝(重庆)东(胜)公路过境。原来叫双福镇,2008年7月14日,撤销双福镇,设立双福街道,双福街道管辖原双福镇行政区域,街道驻地双河场。被纳入重庆“半小时经济圈”,同时被规划为重庆城市副中心。境内拥有2万亩森林、10余个大型生态湖泊点缀其间。九江大道、重庆绕城高速(二环)、津马大道等高等级公路在新区交汇。距成渝高速走马出口2公里,距重庆内环10分钟车程,距江北机场仅35分钟车程。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地理条件,优美的自然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双福新区已逐渐成为最具投资发展潜力的一片热土。 [1]

-

经济发展

已有金龙精密铜管集团、重庆润通动力、广州恒大集团、广州嘉裕集团、隆鑫集团、重庆科技信息学院等123个 项目入驻,累计合同引资达450亿元;现已初步形成重庆的“一区三基地”即汽摩产业基地、科教信息产业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和会议休闲高尚住宅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和重庆统筹城乡大发展的快速推进,作为江津经济建设“十大战场之首”的双福新区必将乘势而上,秉承“只争朝夕、开拓进取”的新区精神,紧紧围绕“倾力打造重庆城市副中心和四百亿新区”的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力争到2012年,引进各类项目300个,实现技工贸收入500亿元,初步建成重庆城市副中心框架。街道建有工业园,现在已建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共有聚翰电子等9家公司进驻生产,已出租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如果在没有标准化厂房的情况下估算,这些企业的总投入费用约为30000万元。而现在,这些标准化厂房投入只需7570万元,9家公司进驻标准厂房共用整套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建设成本,减轻了政府负担。企业入驻园区,直接进入标准化厂房生产能为企业赢得时间、减少了资金成本,以此企业能把主要精力都用于生产经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

基础建设

平安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区委、区政府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围绕“建设平安双福,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深入开展村(社区)、部门、校园、企业平安创建,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推进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重点推进和完善“两新”组织、企业、高校、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和群众工作室建设,着力构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一体化”机制,维护和保持新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为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步入快车道奠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街道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逐条分析了“创模”指标达标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提出要围绕新区建设,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面完成“创模”工作任务。为稳步推进“创模”工作,从各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其中,成立了“三创”(创建重庆市文明城区、重庆市环保模范城区和全国卫生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创模工作专题会,研究解决创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以确保“创模”工作的有序开展。 根据江津区府办《关于的通知》及各项创模工作部署规划,新区结合实际,对创模各项目标任务及重点工程项目逐项进行分解,层层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到人,不定期召开创模工作推进会、调度会,专题研究推进中的重点、难点工程。[2]

历史沿革:

明洪武四年(1371年),双福街道境域属移风乡三峰里。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属杜市里;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属杜市里二都;清宣统二年(1910年),改都为镇,属二守镇。

民国十年(1921年),撤都设区,属第二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分区设署,属第五区双河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销双河联保设立双河乡。

1950年,属第二区。

1958年,福寿乡与双河乡合并设立双福公社。

1962年,由福寿公社析设双河公社。

1980年12月,双福公社因重名改称双溪公社。

1984年3月,双溪公社改为双溪乡。

1993年12月,双溪乡改设双溪镇。

2001年3月,双溪镇、享堂镇、津福镇合并为双福镇。

2008年7月,双福镇改为双福街道。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