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镇
地名由来:文化镇俗称螺蛳店,因该地有一土包状如螺蛳。据传,附近有一座坟,坟上经常布满螺蛳,取名螺蛳坟。后有人在附近修一店子,供过往人食宿,得名螺蛳店。清朝时,一个名叫唐子平的团总,时常在螺蛳店场口上的文庙里处理公务,在建乡时,他把该地取名“文化乡”。撤乡设镇时,沿用名字“文化”。
文化镇地处梁平县东北边陲,距梁平县城22公里,与开江县新街乡接壤。全镇辖8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1。7万多人,以汉族为主,幅员面积2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00余亩。
文化镇俗称螺蛳店,因此地有一土包状如螺蛳,据传附近有一座坟,坟上经常布满螺蛳,取名螺蛳蛳坟。后有人在附近修一店子,供过往人食宿,得名螺蛳店。文化则因文化乡而得名。此名系清朝时,一个名叫-平的团总,时常在螺蛳店场口上的文庙里处理公务,在建乡时,他把此地取名“文化乡”。解放前辖有13个保。1949年12月7日解放,1951年建村,将原辖13个保改为13个村,1955年改为文化乡,1958年建立文化公社。1967年更名为赤卫社,1976年又恢复为文化公社,1980年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后为文化乡,1992年,撒区并乡建镇,镇址定于螺蛳店,定名为文化镇。
全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除文化村、长春村、合家村的部分属丘陵外,其余村属低山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常年主导风向东北风。年降雨量在1100mm以上,阳光充足,日照时间1500小时以上,无霜期达26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6.7摄氏度。
镇域内现有耕地面积9300余亩,林地6174亩,水域1470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土豆、红苕为主。2005年粮食总产量6435吨。经济作物以黄豆、花生为主,梁山柚种植具有一定规模,挂果树在6万株以上,年产果80万个左右,养殖业主要以生猪、鸡、鸭等为主。预计今年农业总产值达2950万元。
乡镇企业以建材、酿酒、豆制品加工、木材、竹材加工等为主,通过招商引资建成的岩页砖厂年产值超百万元。200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7950万元。
文化镇场镇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一个较为活跃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因文化镇毗邻开江新街乡,广福镇、合兴镇、新盛镇,集市贸易活跃,赶集人数在万人以上。镇里设有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卫生院,文化农村信用合作社年储蓄达4878万元。
历史沿革:
清嘉庆元年(1796年),名螺蛳店。
民国元年(1912年),始建文化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第一区。
1949年12月,属城北区。
1953年3月,文化乡分为文化、和平、信发3小乡。
1956年12月,3小乡合并为文化乡。
1958年8月,文化乡改为文化公社,隶属新盛区。
1966年9月,文化公社更名赤卫公社。
1984年10月,赤卫公社改为文化乡。
1992年9月,由文化乡改为文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