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中心,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力度,较好的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但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下降,工业企业脱困基础不牢,失业和下岗职工较多,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仍很突出。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0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增加值43.0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45.0亿元,增长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47元, 比上年增长6.3%。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0亿元,比上年下降6.3%。其中农业产值50.1亿元,下降13.2%;林业产值1.0亿元,增长9.7%;牧业产值33.2亿元,增长l.7%;渔业产值0.7亿元,下降1.8%。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农业战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扩大了非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以蔬菜为主的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4.5万公顷(地方口径),蔬菜总产量达227.2万吨,比上年增加20.3万吨,增长8.9%。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的比重由上年的75.4:24.6调整到67.3:32.7。
粮食产量下降。在调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6万公顷(统计口径)的情况下,又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使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79.4万吨,比上年减产124.2万吨,下降40.9%。其中水稻产量32.5万吨,比上年下降17.8%;玉米产量117.0万吨,下降50.4%;大豆产量6.5万吨,增长92.2%。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7万吨,比上年增长7.7%;甜菜产量2.8万吨,比上年增长11.3倍;水果产量6.9吨,下降23.1%。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807公顷,其中,经济林1146公顷,防护林1292公顷,用材林 215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2.58%。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1.8万吨,比上年增长6.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3.4万吨,增长0.4%;禽肉产量8.9万吨,增长22.5%;牛奶产量0.9万吨,增长11.6%。
渔业生产下降。全年水产品产量1.1万吨,比上年下降17.6%。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推广5项综合配套的抗旱节水、高产高效低耗栽培技术,无公害瓜果监测面积已达到0.4万公顷。全市商品粮基地县已发展到4个;乡镇级生猪生产基地达到28个,乡镇级黄牛生产基地达55个;蔬菜保护地面积3.7万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村机械总动力100.2万千瓦时,比上年末增长10.4%;全年农村用电量4.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2%;化肥施用量(折纯)18.8万吨,增长6.3%;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动力1.98千瓦,比上年增长17.9%;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4.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3%;节水灌溉面积1.6万公顷,增长50.3%。
【工业】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0.8亿元,增长51.7%;轻工业完成产值19.9亿元,比上年增长47.2%,重工业完成产值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中省直工业完成产值51.4亿元,比上年增长9.7%;地方工业完成产值32.7亿元,增长35.2%。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得到新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大幅度提高。其中:食用油产量1.9万吨,增长17.5%;混合饲料产量16.2万吨,增长43.7%;方便主食品81.0吨,增长32.8%;乳制品883吨,增长36.7%;饮料5282吨,增长1.5倍;布131万米,增长20.9%;亚麻布132万米,增长21.1%;家具16万件,增长25.1%;机制纸5.1万吨,增长10.5%。部分产品产量下降,其中,金属切削工具下降75.0%;铸件下降43.5%;起重机械下降8.3%。
新产品开发向纵深发展,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2.0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2.3%。开发新产品75项,其中2项达到国际水平,有1项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改造投资7.7亿元,新增利税1600万元。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6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实现利税7.0亿元,增长33.0%,其中,实现利润2.2亿元,增长1.4倍;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1.3%,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施工面积20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8%;房屋竣工面积14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0%。建筑行业全年实现利税7144万元。
【邮电通信和交通运输业】全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及仓储业增加值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完成2090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5496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0.4%;旅客运输量2440万人,客运周转量76180万人/公里。
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公路4270公里,比上年增加5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 32.9公里。在各级公路里程中,有路面里程达4270公里。其中:黑色路面1623公里,晴雨通车里程4270公里;绿化里程3116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完成函件553.6万件,比上年下降24.9%;特快专递6.3万件,增长36.5%;包件10.2万件,下降1.5%;邮政储蓄平均余额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1.6万线,比上年增加8.8万线。城乡电话用户达到29.7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4.9万户,增长19.8%;城乡电话全线普及率达每百人9.96部。
【房地产业】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房地产开发保持适度规模,积极引导住宅消费。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3.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9.5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3.3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5.9万平方米,占商品销售面积总量的82.9%。
【旅游业】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13人,旅游外汇收入14万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1.5亿元,下降6.5%;非国有经济投资14.9亿元,增长58.9%。基本建设投资14.3亿元,增长31.5%;技术改造投资7.7亿元,增长5.5%;房地产开发3.9亿元,增长10.4%;农村投资4.7亿元,增长16.8%。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发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比重有所上升。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以水利业为重点的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2亿元,增长64.0%,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6.7%上升到39.0%,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1.3亿元,增长3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4亿元,下降6.9%。
投资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33.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92.9%,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竣工各类房屋建筑面积208.9万平方米,竣工率84.4%,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水泥年产量4万吨;食用植物油年产量15万吨;肉加工品年产1000吨;冷饮品年产3800吨;程控交换机7.2万线;二级电路130公里;中小学生席位3936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5万册;影剧1014个座席;医院病床60张;宾馆18间;自来水供应日产量5万吨;城市供热每小时4吨;城市永久性桥梁1座。
【国内商业】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6%。
国内贸易进一步扩大。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49.4亿元。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10.l亿元,同上年持平。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商品批发额9.0亿元,增长1.1%;商品零售额10.7亿元,下降14.4%。
消费品市场稳中渐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亿元,比上年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费品零售额3.6亿元,比上年增长1.l%;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3亿元,下降7.8%;股份制经济消费品零售额0.2亿元,增长7.5%;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0亿元,增长18.0%;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6.6亿元,增长9.2%;从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3亿元,增长14.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1亿元,下降13.6%。
商品交易市场继续发展,集市贸易成交活跃。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65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2.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4个,成交额9.8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42.8%。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4%。其中,食品类为98.5%;衣着类为100.4%;家庭设备日用品类为98.6%;医疗保健类为98.8%;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为9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为91.7%;居住类为101.1%;服务项目类为111.3%。
【财政、金融与保险】财政运行平稳,金融秩序良好。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8亿元,为调后预算的100.8%;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15.6亿元,为调后预算的85.7%。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吸收存款,努力增加信贷投放。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3.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亿元;储蓄存款余额123.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亿元,增长 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4.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2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2.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5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现金支出5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现金累计净投放26.0亿元,比上年同期少投5.5亿元。
保险规模不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8亿元,增长14.3%;人寿险保费收入1.7亿元,增长30.8%。全年赔付金额0.8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6539万元,增长33.6%;人寿险赔付金额1714万元,增长57.0%。
二、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到2000年末,112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已实施各类形式改革的企业83户,改革面达74.l%。其中,68户一、二类国有工业企业中,有33户完成了公司化改革,占一、二类企业总数的48.5%,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40%的改革目标。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3亿元,实现利税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倍和25.9%;亏损面控制在26.8%。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力实施“社保一号”工程,进一步完善“三条保障线”制度,妥善解决了下岗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困难群众保障等难点问题。全年共筹集1.7亿元资金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安置下岗职工2.2万人;收缴基本养老金1.9亿元,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9亿元,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和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保障人数达到4.2万人,发放保障金2400万元。
【再就业工程】全年有4.5万名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的37.2%;有2.2万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全年培训下岗人员2.l万人。
三、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全年外贸出口总额3918万美元,增长59.3%。其中,自营出口企业11家,出口创汇13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0 %。全年对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40多个,列前五位的是: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香港。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成果显著。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3项,协议外资额6632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6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6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5%。到年末,全市已注册三资企业254家,其中,当年新增13家,累计投产开业96家。
【对外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持续发展。全年新签技术出口合同5项,合同金额3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5.0%。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项目10项,比上年增长75.0%;合同金额15.0万美元,为上年的5.0倍,完成营业额336万美元,增长5.0%。全年出国劳务人员700人,比上年增长11.1%。
四、社会事业
【科技】科技事业成效显著。年末全市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1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454人,全年科技事业经费支出661万元,其中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83万元。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2项,其中达到省以上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19项。得到推广与应用的29项,推广应用率达90%,新增产值19146万元,创利税3689万元。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5项,成交金额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 20件,授权专利17件。
【教育】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580所,在校生40.2万人。其中,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学生1058人,在校生2928人;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918人,在校生3639人;初中在校生11.1万人,初中入学率达98.3%;小学在校生25.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7%。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全市成人高等专业学历教育共招收学生1094人,在校学生3092人。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新建、维修校舍11万平方米,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文化]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事业繁荣活跃,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全年演出1000场次,观众1221千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图书流通37.6千人次。文艺作品不断出新,全年获省以上奖励的文艺作品50余件。广播电视事业有新发展。全市有市县级广播电台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电台开办节目7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6.8%;全市有市县级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7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7座,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开办节目8套,电视人口覆盖率97.6%。
【卫生】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98个,个体诊所420个;医疗床位7919张;卫生技术人员11812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3853人,护士2944人。预防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3个,卫生技术人员991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206人。年末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01个。推广和完善了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办医模式,全市甲级村卫生所达到85%。
【体育】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市组队参加省年度比赛获奖牌56牧,其中,获金牌19枚。全民健身活动稳步推进,全市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90.0万人;学校体育运动活跃,有98.3%的在校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设施床位3745张,收养2794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年末城镇已建立各种社会服务设施30个,农村已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06个。
五、就业和人民生活
【就业】年末全市全部从业人员122.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6%。其中城镇从业人员56.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1%。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总数26.7万人,比上年减少2.2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3.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5.8%。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7%。
【居民收入】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019元,比上年增加6O5元,比上年增长9.4%。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2元,比上年增长7.6%;人均消费性支出3326元,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2元,比上年下降3.9%;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611元,比上年增长15.6%。
【居住水平】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86.2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52.9万平方米。据住户调查资料,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8.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1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20.9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8平方米。
六、土地、城建与环保
【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市实有耕地50.6万公顷,全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万公顷。
【城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日供水能力达30.05万立方米;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288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实施了一户一阀;引铁法煤层气一期工程竣工,煤气用户6.4万户,城市用气综合普及率达94.0%,其中:煤气气化率64.0%。绿化、美化的标准和档次有新的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6%,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6平方米。
【环境保护和治理】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单位23个,其中,环境保护监测站6个;全年完成污染治理项目267个,投资1.5亿元,其中工业老污染源完成治理项目78个,投资1.4亿元。
注: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年快报数。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中心,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力度,较好的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但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下降,工业企业脱困基础不牢,失业和下岗职工较多,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仍很突出。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0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增加值43.0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45.0亿元,增长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47元, 比上年增长6.3%。【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0亿元,比上年下降6.3%。其中农业产值50.1亿元,下降13.2%;林业产值1.0亿元,增长9.7%;牧业产值33.2亿元,增长l.7%;渔业产值0.7亿元,下降1.8%。 | RAG-ES | 2024-09-11 |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农业战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扩大了非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以蔬菜为主的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4.5万公顷(地方口径),蔬菜总产量达227.2万吨,比上年增加20.3万吨,增长8.9%。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的比重由上年的75.4:24.6调整到67.3:32.7。粮食产量下降。在调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6万公顷(统计口径)的情况下,又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使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79.4万吨,比上年减产124.2万吨,下降40.9%。其中水稻产量32.5万吨,比上年下降17.8%;玉米产量117.0万吨,下降50.4%;大豆产量6.5万吨,增长92.2%。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7万吨,比上年增长7.7%;甜菜产量2.8万吨,比上年增长11.3倍;水果产量6.9吨,下降23.1%。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807公顷,其中,经济林1146公顷,防护林1292公顷,用材林 215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2.58%。 | RAG-ES | 2024-09-11 |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1.8万吨,比上年增长6.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3.4万吨,增长0.4%;禽肉产量8.9万吨,增长22.5%;牛奶产量0.9万吨,增长11.6%。渔业生产下降。全年水产品产量1.1万吨,比上年下降17.6%。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推广5项综合配套的抗旱节水、高产高效低耗栽培技术,无公害瓜果监测面积已达到0.4万公顷。全市商品粮基地县已发展到4个;乡镇级生猪生产基地达到28个,乡镇级黄牛生产基地达55个;蔬菜保护地面积3.7万公顷。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村机械总动力100.2万千瓦时,比上年末增长10.4%;全年农村用电量4.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2%;化肥施用量(折纯)18.8万吨,增长6.3%;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动力1.98千瓦,比上年增长17.9%;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4.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3%;节水灌溉面积1.6万公顷,增长50.3%。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