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吉首市统计局
2023年3月27日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吉首市建市四十周年,是吉首历史上极具挑战、极其艰难的一年。世纪疫情与严重旱情叠加交织,发展环境严峻复杂,风险挑战超过预期。面对巨大的安全和发展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坚决贯彻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复苏、稳中向好、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首打下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1119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561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857378万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1324180万元,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为4.8:37.4:57.8。第一、二、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33.2%、63.3%。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1%。
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81587万元,比上年增长6.2%。工业增加值751046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5992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4%。
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9.7%。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2万吨标准煤,下降14.1%。
二、农 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102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农业产值132482万元,增长2.7%;林业产值2961万元,下降0.5%;牧业产值46649万元,增长3.8%;渔业产值3559万元,增长1.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451万元,增长9.7%。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86公顷,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931公顷,下降3.1%;玉米播种面积1568公顷,增长8.1%;豆类播种面积601公顷,增长7.5%;薯类播种面积1044公顷,增长6.4%。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209公顷。其中,油料播种面积5202公顷,下降0.3%;蔬菜种植面积5922公顷,下降2.0%;茶叶种植面积8100公顷,增长1.3%;烟叶种植面积301公顷,下降2.5%。全年猕猴桃果园面积447公顷,下降0.7%,柑橘果园面积3987公顷,下降4.0%。
全市粮食总产量52500吨,同比下降2.9%。其中,稻谷产量38068吨,下降3.8%;玉米产量8392吨,下降0.2%;豆类产量1238吨,增长8.8%;薯类产量4704吨,下降9.6%。油料产量8045吨,增长0.3%。蔬菜产量108463吨,增长2.1%。茶叶产量1680吨,增长1.9%。烟叶产量520吨,下降2.4%。猕猴桃产量3815吨,下降4.8%;柑橘类水果产量73520吨,下降9.6%。
全市肉类总产量7940吨,同比增长0.6%。其中,猪肉产量6000吨,增长5.3%;牛肉产量434吨,同期持平;羊肉产量440吨,下降19.9%;禽肉产量1130吨,下降5.8%。禽蛋产量1510吨,下降6.3%。年末出栏猪8.27万头,增长0.6%;牛出栏0.35万头,下降7.9%。年末生猪存栏8.02万头,下降1.4%;牛存栏0.88万头,增长6.0%;山羊存栏2.06万只,下降22.9%;家禽存笼50.01万羽,下降4.3%。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976吨。
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3家,家庭农场1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43家,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14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26家,万亩特色产业标准园区6个。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2.3万千瓦,农用柴油使用量843吨,化肥施用量(折纯)5500吨。全年完成省定改(新)建农村户用厕所3158户,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80个,完成乡镇垃圾中转站9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51046万元,增长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0.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2.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增幅较大的有:智能手机、鲜冷藏肉、泵、小型拖拉机,分别增长878.3%、112.3%、42.3%、41.3%;降幅较大的有:服装、啤酒、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组合音响,分别下降100%、100%、99.5%、99.2%。
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作用明显。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为主的六大产业集群,其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9.1%。规模以上工业大类行业中,增加值居前五位的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制品业。
全年规模工业在库企业108家。其中,亏损企业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98亿元,比上年下降9.4%,利润总额16.19亿元,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大类行业中,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为14.04亿元,0.58亿元,0.33亿元,0.18亿元和0.16亿元。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09949万元,同比增长6.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17.38亿元,同比增长15.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6.02万平方米,下降38.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55万平方米,下降5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其中,项目投资增长34.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7.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增长31.7%;非国有投资下降1.1%,民间投资下降9.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0.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7.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1%。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下降7.0%。其中,工业技改投资下降29.9%;民生工程投资增长35.9%;生态环境投资增长127.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5.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3.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22427万元,同比下降17.4%。其中,住宅投资438120万元,下降15.7%;办公楼投资111万元,下降97.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3885万元,下降10.9%。房屋施工面积737.7万平方米,下降14.0%,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3.9万平方米,下降49.9%,本年商品房销售额206317万元,下降49.5%。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4564元/平方米,增长1.9%。商业营业用房平均销售价格为7192元/平方米,下降9.2%。
全年在库房地产开发项目142个,投资项目177个。其中,亿元以上已完工项目有中驰湘郡礼德学校项目、吉首市天心庵路道路工程、吉首市智慧农业博览园一期项目、年产180万吨砂石加工建设项目、高端视窗防护玻璃及防护新材料生产线项目、吉首市乾州农贸市场一期项目、吉首经开区建筑材料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高端视窗防护玻璃生产线项目等项目。在建亿元项目126个。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72个,投资项目54个。大兴寨水库工程、武陵山智慧冷链仓储物流园、湘西州民族中医院内科大楼建设项目、为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项目、补戈10万头现代化肉猪养殖场等项目施工顺利。
五、国内外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2469万元,比上年增长2.6%。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06786万元,增长4.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98649万元,增长2.2%;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9512万元,下降0.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7522万元,增长5.5%。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30909万元,增长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1560万元,增长1.6%。在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2.1%,汽车类下降6%,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下降18%,其它类下降23.3%。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23338万元,同比增长5.3%。州高新区进出口总额111004万元,同比下降1.0%;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12334万元,同比增长146.4%。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同比增长93.5%。实际到位境内省外资金71.6亿元,同比增长12.2%。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00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3.5公里,国道109.0公里,省道13.9公里,县乡道520.9公里,村道252.8公里,专用公路39.1公里。全社会旅客周转量25593.8万人公里,下降23.2% ;客运量542.7万人,增长4.4%。2022年,吉首东站旅客发送量978792人,旅客到达量984631人。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023.7万元,增长234.4%;电信业务总量81922.6万元。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805万元,比上年下降2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1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税收收入65049万元(不含上划),下降11.2%;非税收入69067万元,增长70.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20257万元,下降4.2%;企业所得税5840万元,增长7.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5637万元,增长11.5%。其中,教育支出98942万元,增长5.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873万元,增长7.8%;卫生健康支出37844万元,增长33.1%;科学技术支出6231万元,增长35.1%;住房保障支出16711万元,增长16.3%。
表4 2022年公共财政收入与支出及增速
指 标 名 称 |
总量(万元) |
增速(%) |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 |
132805 |
-22.5 |
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合计 |
134116 |
17.9 |
税收收入 |
65049 |
-11.2 |
非税收入 |
69067 |
70.6 |
2.上划中央级收入 |
15797 |
-64.8 |
3.上划省级收入 |
-17114 |
-254.2 |
4.上划州级收入 |
6 |
-99.7 |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 |
395637 |
11.5 |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07731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0.0%;金融系统本外币贷款余额4982676万元,增长12.9%。
全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总收入178272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产险保费收入71241万元,增长21.4%;寿险保费收入107031万元,增长8.1%。保费收入中,健康险保费收入53304万元,大病保费收入17229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4511万元。全年赔付额76322万元,增长25.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162所。其中,大学3所,中等职业学校9所(另有附设中职班2个),高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1所,九、十二年制学校3所,小学28所,片完小、教学点7所(不计入学校总数),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102所。在校学生166034人,其中,小学生41179人、初中生18377人、高中生10750人、职业中专生8792人、大学生66804人(含研究生、成人、网络等学生)、幼儿园19942人、特殊学校190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5.78%,义务教育巩固率98.34%。
全力保障与落实教育民生工作,落实对学前至中职阶段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城乡低保户、残疾学生、特困救助供养以及孤儿与事实无人抚养学生进行全覆盖资助:发放各类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1642.4万元,惠及33047人次;高中和中职免学费1051.6万元,惠及9873人次;高中阶段免书费32.0万元,惠及1317人次;贫困大学生救助307.8万元,惠及1070人次;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1175.3万元,惠及1159人次;关怀特殊困难群体,对大病大灾等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和教师进行资助54万元,惠及140人次;社会捐资助学资金和物质总价值共计100万余元,惠及贫困学生8000余人次。
全市共有2312人参加高考,高考本科上线率40.0%。本科录取1041人,专科录取971人。
表6 2022年在校学生、招生、毕业生数 |
||||||
|
大学 |
中等职业学校 |
普通 中学 |
|
|
小学 |
普通高中 |
初中 |
|||||
学校数(所) |
3 |
9 |
19 |
6 |
13 |
28 |
在校学生数(人) |
66804 |
8792 |
29127 |
10750 |
18377 |
41179 |
招生数(人) |
24137 |
2664 |
10426 |
3830 |
6596 |
6921 |
毕业生数(人) |
14417 |
3661 |
8555 |
3203 |
5352 |
6525 |
全年实施科技项目37项。其中,省级7项、州级6项、市级24项。财政科技支出6231万元(快报数),项目实施完成率100%。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9.6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通过高企认证复审5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项。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15项次,新品种8个。
-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表演团体8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1个。文化经营单位(户)103家,其中,娱乐市场24家、营业性演出场所2家、文艺表演团体3家、网吧74家。
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项目12 项、州级项目20项、(县)市级项目32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6人。馆藏文物共计850件(套),其中二级珍贵文物7件(套)、三级珍贵文物96件(套)。文物保护单位4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
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公共广播节目1套,全年制作广播节目5110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4%,有电视台1座,公共电视节目1套,全年播放电视节目6205小时,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5%。无线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农村无线、有线数字电视及卫星电视“户户通”用户共6415户,全市有线广播电视光纤网450公里。全市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干线239杆公里,同轴电缆支干线532杆公里。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74家(不包含2022年底已注销注册医疗机构数)。其中,县以上综合医院2家(州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中医综合医院1家(州民族中医院),专科医院10家(妇幼保健院2家、口腔医院1家、眼科医院1家,肿瘤医院1家、荣复医院1家、康复医院1家、妇产医院2家、肾病专科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13家(含吉首市民族中医院、吉首大学医院),社区服务中心5个(峒河、乾州、镇溪、石家冲、吉凤),市级民营一级(含未定级)医院12家(含吉首市监狱医院),城区卫生服务站7家,门诊部及诊所206家(门诊部及诊所128家、医务室19家、中医备案59家),民族医诊所81家,村卫生室及村医疗点合计137个。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数779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数2696人,护士数4321人。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数4764张、实有床位数6797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不计算在医疗卫生机构内)。
全市拥有体育场地1126个。其中,全民健身路径192个、篮球场444个、乒乓球场302个、健身房19个、羽毛球场57个、田径场47个、体育馆4个、排球场10个、足球场22个、游泳场馆(池)8个;其他体育场地21个。参加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中吉首籍运动员取得5.5金3.5银1铜的优异成绩,其中攀岩项目获得3.5枚金牌。15人达国家二级运动员和5人达国家一级运动员。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耕地面积6620公顷,全市建设占用耕地34公顷,永久基本农田5523公顷。
全市已发现矿种26种,其中,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12种,水气矿产1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7种。
全市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96%。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8.1%。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3公顷,封山育林面积848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7.1%。全市城区绿地面积1526公顷。
全年发生各类事故195起,比上年下降25%;死亡31人,下降3%;受伤207人,下降29%;经济损失78.03万元,下降67%。其中,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发生12起,死亡12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320682人,常住人口428583人。其中,城镇人口321285人,农村人口107298人。城镇化率74.96%,较去年提高0.32个百分点。全市全年出生人口2477人,出生率7.82‰。全年死亡人口1214人,死亡率3.83‰。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99‰。
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21元,同比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10元,比上年增加2220元,增长6.1%。其中,工资性收入25698元,增加1374元,增长5.6%;经营净收入2903元,增加207元,增长7.7%;财产净收入2596元,增加221元,增长9.3%,转移性收入7413元,增加418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23元,增加889元,增长6.2%。其中,工资性收入7315元,增加383元,增长5.5%;家庭经营净收入3460元,增加148元,增长4.5%;财产性净收入150元,增加11元,增长7.9%;转移性净收入4298元,增加347元,增长8.8%。
全市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75元,同比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325元,增长4.6%,其中食品类、衣着、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为7463元、1769元、4302元、1505元、3270元、3221元、2209元和586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976元,增长6.0%,其中食品类、衣着、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为4546元、650元、3634元、818元、1303元、1772元、1109元、144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5%。
年末,全市城镇道路总长520.28公里,道路面积1238.8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29.56平方米,排水管道总长309公里。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8.6%,燃气普及率达89.5%。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1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8%。全市共有敬老院7所,集中供养特困人员203人。全市年末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1264人,全年累计发放资金4236.1万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255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316.8万元;农村低保对象870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919.3万元。
年末,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6995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数16095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4430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7880人;离退休人员3558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人数115957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859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9624人,参保率80.74%;参加工伤保险35003人,其中新增参保287 人;参加失业保险29500人,其中新增参保426人;参加生育保险18886人,其中新增参保1343人。
注:
[1] 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工业、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邮电、国内贸易、金融、保险、安全生产、体育、卫生、教育、城建等数据均系吉首地区口径,包含州高新区、各州直数据。其余指标均为吉首市口径。
[4]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客货运输量、周转量、公路里程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量来自州邮政管理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湘西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州保险协会;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市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工信局;质量检测、发明专利、商标注册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测绘、矿产资源、土地数据、自然保护区、造林、育林、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旅游、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卫生数据、人口出生、人口死亡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敬老院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污水处理、城市绿化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万亩特色产业标准园区、土地流转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空气质量、水质量数据来自州生态环境局吉首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吉首市统计局 2023年3月27日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吉首市建市四十周年,是吉首历史上极具挑战、极其艰难的一年。世纪疫情与严重旱情叠加交织,发展环境严峻复杂,风险挑战超过预期。面对巨大的安全和发展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坚决贯彻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复苏、稳中向好、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首打下坚实基础。 | RAG-ES | 2024-10-24 |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1119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561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857378万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1324180万元,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为4.8:37.4:57.8。第一、二、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33.2%、63.3%。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1%。 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81587万元,比上年增长6.2%。工业增加值751046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5992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4%。 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9.7%。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2万吨标准煤,下降14.1%。 | RAG-ES | 2024-10-24 |
二、农 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102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农业产值132482万元,增长2.7%;林业产值2961万元,下降0.5%;牧业产值46649万元,增长3.8%;渔业产值3559万元,增长1.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451万元,增长9.7%。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86公顷,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931公顷,下降3.1%;玉米播种面积1568公顷,增长8.1%;豆类播种面积601公顷,增长7.5%;薯类播种面积1044公顷,增长6.4%。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209公顷。其中,油料播种面积5202公顷,下降0.3%;蔬菜种植面积5922公顷,下降2.0%;茶叶种植面积8100公顷,增长1.3%;烟叶种植面积301公顷,下降2.5%。全年猕猴桃果园面积447公顷,下降0.7%,柑橘果园面积3987公顷,下降4.0%。 | RAG-ES | 2024-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