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妆楼元墓
梳妆楼元墓
共 1450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1999~2002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其地下遗存及周边遗迹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确定其为一座元代初年的蒙古贵族墓上建筑。
2010年后,“梳妆楼”元墓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立项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开始对梳妆楼元墓遗址进行了遗址保护规划。
遗址特点
梳妆楼元墓
梳妆楼元墓,墓上俗传为辽代的“”,坐北朝南,通高9.1米,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南东西三墙辟拱券门,楼顶为拱券穹隆顶。
梳妆楼元墓标志性主体建筑是其地上陵墓建筑,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青砖无梁结构,陵园长140米,宽74米,建筑高度约15米,基平面为正方形,边长9.3米,顶部为砖构穹顶,形如蒙古包。
建筑东、南、西三面正中开券洞,均为半圆券,南券为门,东、西券为窗,北壁仅内部浅券作龛状,外部为实墙。从南门进入中间,楼下为四角,上为八角。角间为圆柱,上托、普柏枋,再上为单抄四铺作斗拱,斗拱之上层层叠涩而成巨大穹窿顶,犹如天幕,顶中空,以砖覆盖。四面砖砌墙体,表卧砌白灰砖,未灌灰浆,墙厚70厘米。整个建筑通体砖构,早先内有壁画。顶上原有琉璃瓦镶嵌。建筑结构简洁稳重,为四面砖墙围合,托起半球形穹隆顶。
梳妆楼元墓地下部分为土坑砖石墓,墓内并列三具棺木。棺底全用青砖砌成,上铺一层枕木,棺与棺之间均用砖墙相隔,并有木条相衬,然后用铁条箍紧,上覆大青石,木棺均由主干较粗的树干挖凹槽制成。
文物遗存
梳妆楼元墓楼内中央发现一座蒙古贵族墓葬,并清理出具有元代蒙古族特色的衣物、金饰等珍贵文物。
梳妆楼元墓内并列三具棺木,棺底全用青砖砌成,上铺一层枕木,棺与棺之间均用砖墙相隔,并有木条相衬,然后用铁条箍紧,上覆大青石。死者服饰华丽、考究,具有元代蒙古族特色的和织金绵,并具有等级很高的龙纹带装饰,还发现朱梵文咒语及其图案。同时还出土宝剑、、铜印等若干珍贵文物。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墓中三名葬者一男二女,男居中,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二女即阔里吉思的两个妻子,身份均是公主。阔里吉思的椁是由一排排红松树桩围成,所以当地人将“树桩”作为其墓上建筑物的名称,后世则因“树桩”与“梳妆”谐音楼,故以讹传讹终于成就了“梳妆楼”之名。
价值意义
据的专家介绍,梳妆楼所在的流域,是辽、金、元三代的夏宫所在,对梳妆楼及其周围遗迹的调查和钻探,对研究辽金元史,特别是元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梳妆楼元墓的发现以及获取的大量资料为研究元代蒙古及其他民族部落的埋葬习俗、礼制、宗教信仰、建筑风格以及服饰演变为研究部落及其他民族部落的文化增添新的实物资料。
梳妆楼元墓遗址为研究北方蒙元民族部落的宗教礼制、葬俗习惯、服饰建筑等提供了充实完善的历史史实,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文物保护
2001年6月25日,梳妆楼元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2月24日,梳妆楼元墓在河北省田野考古汇报会上被纳入“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梳妆楼元墓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平定堡镇南沟村。
交通路线
北京——京藏高速——京礼高速——首都环线高速——239国道——桥东大街——梳妆楼元墓群
上海——沪嘉高速——沈海高速——长深高速——荣乌高速——京礼高速——首都环线高速——239国道——桥东大街——梳妆楼元墓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