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庙

共 121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09:52

历史沿革

元至正元年(1341年),三官庙始建。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咸丰九年(1859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 ,三官庙重新修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三官庙再次重修。
1987年,由山西省文物局、省财政厅拨款,新绛县博物馆主持,对三官庙进行翻修。
2015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开展对三官庙塑像及壁画的维护。
三官庙

建筑格局

三官庙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63.05平方米,献殿与正殿同在一条轴线上,献殿是十字歇山顶,正殿是悬山顶,两座建筑的南、北山墙相连(南侧山墙交接处设便门,北侧置槛窗),檐口搭交形成天沟,献殿前檐置装修与街道相邻,建筑面积总计95.2平方米。

主要建筑

正殿

正殿创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面宽两间,进深一间,单檐悬山顶。四铺作单下昂斗拱,五花山墙,悬山式筒瓦顶,正殿设“三官”(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太上道君)及天蓬、黑煞诸将彩塑,并有仕士4尊,长者2尊,兽面人身守护神2尊。

献殿

雕花
献殿位于正殿前檐,两山墙与正殿山墙相连,是一座四柱单开间的十字歇山顶建筑,清代咸丰年间在两山角柱外围砌筑山墙,并在四角另增设撑檐柱,柱头施雕花花替,其上叠承檩子撑于檐椽下。主体结构为清代早期风格,建筑面积63.3平方米。

文物遗存

三官庙保存有元代彩塑15尊,清代壁画约2平方米。三官庙献殿南北山墙内嵌有清咸丰九年(1859年)立的《三官大帝像碑》、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碑、1987年重修碑共计七通。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三官庙是山西省新绛县古城历史上最大的宗教建筑之一,庙内正殿建筑与泥质彩塑是元代道教信仰文化鼎盛时期的实物例证。彩塑在修造规制、道教人物印相、服饰等方面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为研究中国晋南地区元代道教传播及本土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官庙殿内正中三清像无明显褪色,彩塑的衣褶、衣袖,表现出较好的质感,体现了元代当地工匠的雕塑彩绘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文物保护

1996年1月12日,三官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三官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三官庙位于山西省韩家巷与仁义路交叉口。

交通信息

在运城市乘坐绛县特快专线,到侯马汽车西站换成公交36路,在桥头广场站下车,步行520米即到达三官庙。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