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塘土家族乡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0:16

地名由来:因境内大小山塘均构筑了堤堰而得名。

2020年12月,铜仁市爱卫办公布堰塘土家族乡为2020年度铜仁市市级卫生乡镇、村。

堰塘乡由1992年撤并建前的龙塘、堰塘、露青三个小乡合并而成,位于县城南部,东邻共和,南接思南东华,西南界合兴、煎茶,北抵青龙。土地总面积101.75平方公里,有汉、土家、苗等民族。土地构成情况:耕地面积25785亩:其中田12960亩,地12825亩,林地44715亩,牧地42450亩,园地480亩,水域1020亩。组织情况:乡政府驻地在水平村梅子坝组,经度(108 06 19),纬度(28 13 27)。全乡东西长15.75千米,南北宽15.18千米,平均海拔718米,辖14个行政村,112个村民组,2004年乡村户数3925户16590人,劳动力资源11247,政府财政供养人员127人。资源情况:境内有莹石矿、重晶石,朱家沟水库风景区,2千多亩林场。经济发展概况(一)农业经济。农业占全乡经济问题的78.4%,以种养业为主,乡村农户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养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烤烟、玉米、洋芋、红苕、油菜、花生等,其中烤烟为主要支柱产业,占农业收入的42.86%。养殖以猪、牛、羊、鸡、鸭为主。农业结构和区域分布情况: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位一体的格局,优质农产品推广率达92.86%;畜牧业呈现出优良品种广泛推广、走向市场、种草养畜等发展态势。特色经济初露头角,天麻、养兔、养蜂等产业逐步扩大。在区域分布上,朱家沟水资源丰富地区以优质稻、优质油菜、优质烤烟等为主;露青高寒地区以红苕、洋芋、玉米、烤烟为主,并辅以天麻栽培;堰塘片区以烤烟、花生、辣椒等为主。(二)工商业。由于缺乏集镇,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工商业发展相对滞后。境内工商业发展以石料开采、运输、小型加工、日常生活用品零售为主,几乎没有乡镇企业。(三)劳务输出。全乡在全国各地务工人员达3267人,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外出务工总收入在2800万元以上。务工收入在全乡经济总收入中占有重要比例。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48亿元,农业总产值5486万元,财政总收入180.4元,人均纯收入1250元。二、社会事业发展概况(一)教育事业。全乡有1所国立初级中学,1所私立初级中学,11所小学,1所私立幼儿园。全乡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72%,初中以上文化占47.6%,高中以上文化占18.4%,小学文化占21.5%,文盲半文盲占13.5%。

历史沿革:

明代属水德江长官司大堡图。

清代属安化县大堡图第二甲(清水塘)、第四甲(大堡)等。

民国二年(1913年),龙塘划入中区(玉溪),堰塘划入东二区(长堡),露青划入东一区(潮砥)。

民国十九年(1930年)8月,置龙塘、堰塘、露青、清水塘4个乡,下置闾、邻。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龙塘乡并入文新乡,堰塘并入共和乡,露青、清水塘乡并入潮砥乡。

1950年2月,龙塘从文新乡划入玉溪镇。

1953年1月,置龙塘乡,隶属城关区;置堰塘乡,隶属共和区。

1956年,撤销共和区,堰塘乡划属城关区;置露青乡,属潮砥区。

1959年1月,露青乡与中坝乡合并为高峰生产管理区。

1961年9月,成立龙塘、堰塘公社,隶属城关区,露青仍入中坝公杜隶属潮砥区。

1963年3月,置露青公社,仍隶潮砥区。

1984年12月26日,龙塘乡改名朱家沟乡。

1992年10月,朱家沟、堰塘、露青乡合并成立堰塘土家族乡。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