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留镇
地名由来:昔时这里是闽西、粤东、赣南之间主要商业通道,常有商客来往。粤赣商来闽,东行至和顺乡(即今东留乡)时已天黑,要留宿一夜方能前行,因而得名为“东留”。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东留镇上榜。
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认定东留镇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芙蓉李)。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东留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东留,原名"河坑洞",宋代设和顺乡;明正德十年(1515年)为邱留东里;民国初设东留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东留乡;新中国建国初设东留区;1984年10月撤销东留公社设东留乡;2014年3月,撤销东留乡,设立东留镇。
〖地理位置〗东留镇位于福建省武平县西北部,武夷山脉最南端,东经115°59',北纬25°08',为闽赣两省三县六乡接合部,西与江西会昌县筠门岭镇、洞头乡和寻乌县罗珊乡接壤,东邻万安镇,南连中山镇,北接永平镇。
〖自然环境〗东留镇境内崇山峻岭,千米以上山峰10座,黄天顶主峰海拔1137米。泥洋村海拔706米,为武平县海拔最高的村落。东留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区,处于海拔500米黄海高程,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1704毫米),冬暖夏凉(年均气温17-19.6℃),日夜温差大(特别是夏季,日夜温差达8-15℃),是闽粤沿海少有的小气候乡镇。
〖人口民族〗东留镇2020年末有户籍5961户,总人口2.3万人,以汉族为主,-家方言。
〖市政建设及规划〗东留全镇辖黄坊、大明、苏湖、兰畲、背寨、龙溪、桂坑、小溪、新中、大联、中坊、封侯、新联、大阳、泥洋、南坊、永福、新福等18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全镇面积315平方公里,古武高速武平段途径境内,国道357线穿镇而过。
〖经济状况〗2020年,东留镇完成农业总产值7.28亿元,限额以上贸易业销售额、营业额37.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8亿元,规模以上其他盈利-务业营业收入4140万元;财政收入2060万元。另外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2元,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余额3.67亿元。
〖文化状况〗东留镇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笼式足球场、十一人制标准化足球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中小学住宿学生上下学免费接送政策,保障了中小学生返程返校人身安全;在背寨、新福、龙溪、中坊等村建设幸福院,满足村级老年服务多样化需求。
〖精神文明〗近年来,东留镇坚持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关键工程来抓,落实镇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连续获得十三和十四届省级文明乡镇,共创建了9个县级以上文明村,其中省级文明村3个,组建1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18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40支共计315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近年来,组织开展政策理论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移风易俗宣传、扫黑除恶等系列活动460多次。
〖特色产业〗做特做优产业,促进富贵籽、芙蓉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镇富贵籽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占据全国95%以上的销售市场,年产种苗2200万多株,年产值达4.5亿。培育复壮了15个富贵籽品种,6个品种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全镇芙蓉李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产值达3.1亿元,另外还发展了1.1万亩脐橙、2万亩蔬菜及年产50万盆的红掌基地。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与安兴食品对接农产品加工项目,与臻富果汁对接芙蓉李汁加工项目,引进福建梁野久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产芙蓉李、百香果等果酒40万斤的果酒厂,同时研发了10多种芙蓉李衍生产品,改变了芙蓉李产品单一现状。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共设立阿里村淘村级服务站6个、京东服务站9个,新注册电子商务企业23家,培育了25个电商网点,6个富贵籽中转站共5000平方米,极大提升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
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商务特色镇、省级文明乡镇、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武平芙蓉李”成功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武平富贵籽”成功入选原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度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度福建省名牌农产品”。
历史沿革:
建国前曾设东流里,之东留里,东留区。
解放初设东留区,乡。
1958年设东留公社。
1959年为城关公社东留管理区。
1961年改东留公社。
1984年改乡,2014年改镇,辖大明、桂坑、兰畲、背寨、龙溪、中坊、大联、永福、新中、小溪、苏湖、黄坊、封侯、新联、新福、大阳、南坊、泥洋等18个村民委员会。
下设141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