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古崖居

延庆古崖居

共 3196字,需浏览 7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延庆古崖居约开凿于唐代,最晚也不会晚于元代。辽金是主要使用时期,主要用于居住、储藏和宗教。
1984年,延庆县文物管理所进行北京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延庆古崖居被发现。
1991年,延庆县文物管理所对延庆古崖居进行发掘,清理了洞窟13座,出土遗物多属金、元、明、清四代,唐辽遗物也有少量发现。
远眺延庆古崖居

遗址特点

规模

延庆古崖居全貌
延庆古崖居是由先民在陡峭的山崖上凿建的洞窟,海拔666米,分布于10万平方米的崖壁之上,在一条不到10米宽的山沟两侧,距离谷底近10万平方米的陡峭花岗岩石壁上,遍布人工凿刻的石室147个。。洞窟内的高度一般为1.5至1.8米,深为1至6米不等。洞窟之中,火炕的长度很不一致,有1米多的,也有2.4米的。大多数的宽度都在1.6米左右。

布局

古崖居
延庆古崖居分成前、中、后三个区域,前沟南、北、东三坡凿有91处,后沟东坡一处凿有26处。洞窟的洞口毗邻,位置错落有序,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类型有居室、储藏室、马厩、议事厅等。房间有单间、两套间、三套间不等,以一明两暗的三套间居多。山体最下层多为马厩,上层为居室,上下层间有阶梯相通。居室结构巧妙,与今天北方民居相似。全部洞窟分布成楼层状,层与层之间有石蹬、石梯和栈桥相连。
延庆古崖居房间都是坐东向西,火炕的分布不平均,前山洞窟面积比较大,但都没有火炕,而后山火炕、马圈都比较齐全。整个山体都是花岗岩石结构。洞窟内有门、窗、壁橱、灯台、火炕、排烟道、石灶和马槽。门较矮小,里外双门。排烟道上方凿有放置雨搭的人字形刻槽。有炕的洞窟是居室,炕宽可容二人。炕内凿有火槽连接灶台和烟道,石炕上铺设石板。部分保存较好的洞窟石板上还遗存炕泥,在一些高层居室中甚至还装有下水道。有马槽的为马厩,一般可容四五匹马。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小的仅为3—4平方米。
延庆古崖居中区西侧崖壁的豪华洞窟,残存部分可分为上、下两层,至少有八个洞室。下层平面呈“凸”字形,面阔最宽达11米,进深8米,高3.6米。大殿前出廊,原由两根粗大的岩柱支撑。洞窟后部凿成神龛,龛前有两根粗岩柱撑住洞顶,台前有摆放供桌的凹槽。主室两侧有石炕

文物遗存

综述

古石碾
延庆古崖居分布着147个座人工开凿的石室,面积大小不等,小的2—3平方米,大的20多平方米,门、窗齐全,室内有火炕、烟道、灶台、灯台、马槽、壁橱等设施。延庆古崖居出土有一批陶器,有黑釉折肩罐、子母口灰陶盖罐、酱釉小口罐等。从形制上讲,这批陶器带有明显的辽代器物的特征。

洞窟石室

古崖居洞窟种类
延庆古崖居面积约10万平方米,有编号洞窟约120座,包括大小洞室约201间;坍塌或无法登临观测的洞窟14座;待开凿洞窟11座。按洞室数量多少,洞窟可分为单室、双室、三室和多室等类。单室洞窟面积为7~12平方米,较小者3~4平方米,高1.60~1.80米;双室洞窟面积为11~15平方米,高1.66~1.75米;三室洞窟面积为15~16平方米,较大者为30平方米,高1.80~2米;多室者主室最大者面积约44.4平方米,高约2.46米。洞室门、窗齐全,室内凿有火炕、火道、灶台、灯台、壁龛、坛和牲口槽等设施。火炕分为石凿炕和石砌炕两种,整个遗址共发现石凿炕41座,石砌炕17座,长1.60~2.50米,宽1.10~1.60米,有三座长度较短者为1.30~1.40米;有两座最窄为0.78~0.80米。灶分为石砌、石凿和半凿半砌三种,共发现56座,多为圆形,个别为方形,灶眼直径为0.40~0.60米。牲口槽高0.55~0.65米,在一端或两端凿有排水孔;石槽上方凿有亚腰形石锁,锁下有圆形穿孔。

陶器

古崖居陶器遗迹
洞室内清理出的遗物以灰陶器为主,器形有直腹罐、卷沿盆、器盖等。另外还清理出绿釉陶罐、酱釉陶罐、黑釉陶罐和绳纹砖、沟纹砖等。直腹罐共6件,均为泥质灰陶,圆唇,子母口,直壁,腹部微鼓,平底。有的上腹部刻三道弦纹,弦纹间饰一周波浪纹。器盖共3件,平沿,斜壁,平顶。应与灰陶罐配套使用。卷沿盆,泥质灰陶,卷沿外翻下垂,腹直壁。绿釉罐为2件,黄褐色胎,小卷沿,圆唇,直颈,溜肩,鼓腹。圈足外削,内外施釉,外壁施釉至下腹部。口径10.8厘米,腹径29厘米,底径14.8厘米,高28.2厘米。酱釉罐1件,黄褐色,小唇口,溜肩。圈足外削。内外施釉,外壁施半截釉,肩部刮去一圈釉,其上下各有两道凹弦纹。口径9.6厘米,腹径16.8厘米,高31.6厘米。黑釉罐为1件,敛口,圆唇,直领,折肩,腹下内收,圈足。内外施釉。口沿与足部不施釉。口径23.2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16厘米,高25.7厘米。

文物价值

延庆古崖居的产生和形成与人的生存,尤其是与人的政治生存有着至密的关系,为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等范畴提供了参考资料,延庆古崖居住房的开间大小、地理位置、朝向等,这些构造均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价值。

保护措施

保护碑刻
1990年,延庆古崖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项目对延庆古崖居进行第一次大规模保护修缮工程。
2013年5月,延庆古崖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同年,延庆文物部门开始了对延庆古崖居实施第三期岩体化学保护工程,进一步防止花岗岩体自然风化,达到保护文物的效果。

历史文化

年代争论
古崖居局部
延庆古崖居开凿年代及用途,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屯军说”、“躲避瘟疫说”、“盗匪巢穴说”等。
说法一:延庆古崖居是唐朝至五代时期(7世纪—9世纪)的少数民族——西奚族聚居的崖居山寨。奚,古民族名,是东胡族的一支,南北朝时称库莫奚。分布在饶乐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游牧于辽宁西 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地区,他们依山射猎或放牧,种田,收获后将物品藏于石屋内。 经常向中原朝廷进贡,也进行交换。唐末,中原地区战火纷飞, 奚人又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在首领去诸率领下西徙妫州(延庆区),别称西奚,一部分称东西奚,先后附辽,多居于中京地区 (内蒙古宁城县西南),渐渐与契丹人相融合。西奚是个弱小的民族,无力与其他部落抗争, 平原地带也没有他们的落脚点, 迁徙到妫州(延庆区)后就在山崖上凿洞定居下来。历史文献记载:奚人在北山生活了大约30年,之后被契丹发现,强行遣返东北故乡。斯人已去,空留石屋。时光荏苒,后来山体表层坍塌,露出了山崖石屋。
说法二:延庆古崖居和其他几处崖居遗址是汉长城烽火台遗址。
说法三:延庆古崖居是唐朝政府的粮仓。延庆古崖居规格一致,必有极为严明的组织纪律和统一行动,开凿大规模的石洞群必需数量极多的铁器工具和巨额的经费支出,少数民族或汉族普通民众都不具备这种条件。唐朝政府在幽州驻扎有大量的驻军,曾为驻军从漕运和海运输送过大批粮食等军用物资,而幽州城里却没有建造大规模的仓库。延庆是当时驻军的重镇之一,也没有大规模的仓库。驻守幽州和延庆等城堡的九万军队的粮食只能存放到古崖居及其周围类似的石窟之中了。

旅游信息

位置

延庆古崖居位于北京市延庆区东门营村北,八达岭长城西北20千米处,毗邻龙庆峡景区

门票价格

延庆古崖居成人票:54元/人;学生票(不含成教、研究生)、老人票(60—65周岁):27元/人。

开放时间

延庆古崖居开放时间:08:00—17:00(淡季,11月份至次年4月份);07:30—18:00(旺季,5月份至10月份)。

交通

途经延庆古崖居的公交线路有北京公交Y40路。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