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上游积石墓群
鸭绿江上游积石墓群
共 3075字,需浏览 7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1960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东甸子墓群。
1984年,浑江市文物普查队又对东甸子墓群进行了再次调查与测绘。
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对东甸子墓群进行了复查和测绘。
2015年6~9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联合对鸭绿江上游东甸子墓群进行了考古调查与发掘。
鸭绿江上游积石墓群
2016年6~11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联合对坡口墓群进行了主动性考古调查和发掘。通过调查工作,明确墓群所属墓葬的分布范围,初步确认坡口墓群现存墓葬数量为18座,在原有记录10座基础上增加了8座;在调查的同时,清理墓葬7座。
遗址特点
综述
鸭绿江上游积石墓群分布图
鸭绿江上游积石墓群由12处高句丽时期墓群组成,在吉林省长白县和临江市境内沿鸭绿江上游右岸呈点状排布,绵延分布约200余千米。12处墓群分别为七道沟墓群、龙岗墓群、西马鹿泡子墓群、东甸子墓群、贾家营墓群、坡口墓群、十二道沟墓群、金华墓群、良种场墓群、下崴子墓群、安乐墓葬、十五道沟墓。
东甸子墓群
东甸子墓群位于吉林省临江市六道沟镇六道沟村东甸子屯,东距六道沟镇4千米,鸭绿江自东向西经过东甸子南端,在屯西折而向西北流去,历经江水多年冲刷、淤积,在江右岸形成了一块狭长的冲积台地,东西长约2.5、南北宽约1千米。墓群即坐落于江边一级台地和屯北山坡上,临江市通往长白县的沿江公路在此穿过。东甸子墓群由东、西两个独立墓区组成,西侧编号为Ⅰ墓区,东侧编号为Ⅱ墓区,二者相距约1.5千米。Ⅰ墓区分布于东甸子屯东西两侧耕地内,整体位于沿江公路南侧;Ⅱ墓区分布于六道沟镇福利院后身的山坡之上,整体位于沿江公路北侧。经调查确认Ⅰ墓区现存墓葬42座,Ⅱ墓区现存墓葬32座。
东甸子墓群的两个墓区的地层堆积均较为简单,表土层下即是生土,墓葬均起建于生土之上。其中Ⅰ墓区地表现已辟为耕地,表土层为灰褐色现代耕土层,厚约10~20厘米。Ⅱ墓区处于山坡林地内,表土层为黑色腐殖土层,厚约8~15厘米。
坡口墓群
坡口墓群,位于吉林省临江市四道沟镇坡口村西南约0.5千米,五道沟沟口南侧朝向西北的山坡和坡下的平地中,墓群所在地西邻鸭绿江,北濒五道沟河,东、南倚靠山体,由于墓群距离现代村屯较近,且处于现代耕地范围内,破坏较为严重,墓葬多发现于坡地上的耕地内,坡下的平地中仅发现3座墓葬,位于旱田之内,水田区域未发现有墓葬。
坡口墓群所属墓葬类型有方坛积石墓、阶坛积石墓、阶墙积石墓和积石串墓,其中阶坛积石基仅发现于山坡下的平地内,坡上的墓主要为阶墙积石基、方坛积石基和积石串基。另外,M1结构较为特殊,从墓葬的构筑方式来讲应属于阶墙积石墓,但其在外观上来看更近似于阶坛积石墓的结构,或许为阶墙向阶坛过渡时期的一种墓葬形制。
坡口墓群M1
7座清理的墓基葬中,有4座发现火烧的迹象(M3、M4、M5、M6),应该是火葬习俗的一种反映。此外,M1还存在带有附属墓扩的现象,附属墓扩与主墓为依附关系,形制较小应该是附属于主墓的陪葬墓,连续两个年度在鸭绿江上游区域发现此种墓葬类型,而在集安地区却鲜有发现,是该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丧葬习俗的一种反映。由于坡口墓群出土器物较少,通过陶器之间的比对,在陶质和器形上,坡口墓群出土的陶器与更接近于东甸子墓Ⅰ墓区,另外,坡口墓群出土的铁斧制也与东甸子Ⅰ墓区更为接近。坡口墓群的年代应与东甸子墓群Ⅰ墓区更为接近,整体上早于东甸子Ⅰ墓区,时代下限应该在公元4世纪前后。
文物遗存
坡口墓群出土文物
坡口墓群出土文物较少,主要有铁锔钉、铁斧、铁刀、铁镰刀、铁镞、铁矛等;铜带饰;陶器口沿、陶罐残片等。
文物价值
鸭绿江上游积石墓群是吉林省除了集安洞沟古墓群以外最大的高句丽墓葬分布地,鸭绿江上游积石墓群中发现了多种不同的形制,这些墓群为研究东北地区积石墓葬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及对古代丧葬习俗、意识观念等诸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鸭绿江上游积石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鸭绿江上游积石墓群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江源区、临江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交通信息
自驾:自吉林省白山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鸭绿江上游积石墓群,路程约113千米,用时约120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