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强镇
地名由来:2004年,撤乡并镇时,撤销原城关镇、城郊乡和夏寨乡,设立吉强镇,为西吉强大之意。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吉强镇人口数量为11.02万人,位列西吉县各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
2014年7月,吉强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吉强镇镇域面积25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1万亩,辖27个行政村,176个村民小组,3个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全镇总人口18955户、66923人,其中回族人口25685人;农业人口8676户、40175人。有36个党支部,1091名党员,其中回族党员304人,女党员176人。全镇干部职工118人,其中回族48人,女56人。全镇共有非公有制经济实体2600家,(其中私营企业581家,个体工商户2019个)。2007年底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030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187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5元,人均有粮384公斤。
-吉强荣誉
吉强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按照思路,绘制蓝图,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各项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共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38项之多。连续三年被县委、政府评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集体一等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被评为增加农民收入先进集体一等奖;2006年度综合考核先进集体一等奖,劳务输出先进集体二等奖,马铃薯产业先进集体二等奖,发展草畜产业先进集体三等奖;被固原市委、市政府考评为发展劳务产业先进集体,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被区农牧厅、市政府评为黄牛养殖科技示范乡;被区人事厅、财政厅、民政厅评为社会救助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度吉强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被自治区人事厅、民政厅评为全区民政工作先进集体;被县委、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07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度计划生育“万人入户”先进集体,被宁夏军区评为2007年度基层训练先进单位、被固原军分区评为2007年度基层建设标兵单位。-特色
2007年以来,吉强镇党委、政府下大力气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以大滩、团结、水泉为核心的西芹产业基地,以上堡、万崖等村为核心的胡萝卜产业带,特色种植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初步显现,其中上堡村的胡萝卜产业今年大获丰收,仅十月份就创收一百多万元。上堡村在发展特色种植上经过多年的尝试,已逐步形成了非常实用的经营之道。首先在品种的选择上,他们通过外地客商,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将质强品优的种植信息及时送到种植户手中。今年“七寸红”就是通过外地客商介绍,农民从甘肃靖远选购进来的。其次在田间管理上,积极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通过地膜覆盖,压砂封口等技术,提高采光量和发芽率,确保苗齐苗壮;另外形成了以外地客商、蔬菜协会、网络销售和自己开拓市场等多种销售方式。同时,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基本实现了家家种植,户户经营的模式。据了解,吉强镇农民种植的“七寸红”因肉质甘甜、细嫩、无丝、个长畅销至湖北、河南、西安、宝鸡、郑州、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
-吉强镇下辖村
团结村 大营村 大滩村 泉儿湾村 高同村 苟家新庄村 夏家大路村 龙王坝村 -村 套子湾村 万崖村 芦子沟村 沙葱洼村 上堡村 袁河村 水泉村 前嘴村 羊路村 短岔村 夏寨村 杨坊村 杨河村 何洼村 水岔村 酸刺沟村 大坪村 王昭村
历史沿革:
明代初期,今葫芦河上游先后被赐为朱元璋第十四子朱校、养子黔宁王沐英之牧地,并于今西吉县城设置牧司。
明洪武三年(1370年),沐英在今西吉县城始筑城,取名曰“沐家营”。
清乾隆年间(1736—1796年),原城池倾圮,沐徽与陕西都司正千户赵嵩再次督修城垣,“周围二里,高、厚各三丈五尺”,并改营为堡。
民国时,设穆营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0月,民国政府选址穆家营设立西吉县。
1949年10月,设沐营乡,并设城关区。
1956年9月,设立穆营镇,仍属城关区。
1958年1月,城关区被撤销,穆营镇改为县直属镇。
1958年10月,撤销穆营镇,设街道大队,属城关公社。
1981年12月,从城关公社划出县城区域和团结村,设立城关镇,并改名城郊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镇),分别设立城关镇、城郊乡和夏寨乡。
2004年,撤销城关镇、城郊乡和夏寨乡,合并为吉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