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

联合创作 · 2023-07-26

地名由来:在隋朝,人们为了方面来往,就在徐、濠之间的汴水之上,搭建一座石桥,因堤岸较高,桥基搭建在堤岸上,所以就称作埇桥。

宿州市博物馆

2023年3月,埇桥区被确定为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2年8月,埇桥区入选2022年度县市夜经济繁荣百佳样本第74位。

2022年2月,安徽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公布埇桥区为2021年度安徽省建筑业10强区。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名单发布,埇桥区名列第68。

2021年8月,埇桥区上榜2021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地级市市辖区),位列第97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埇桥区人口数量为176.6万人,位列宿州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安徽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0位。

2021年4月,埇桥区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查看更多埇桥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埇桥区位于安徽省北部,与苏鲁豫三省接壤,为宿州市唯一城区,也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处黄淮海经济区腹地,东邻陇海产业带、南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邻中原经济区、北邻徐州经济圈。享有“中国曲艺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烧鸡之乡”美誉,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区国土面积2907平方公里,辖24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177.8万人。是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生态文明魅力区。

埇桥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春秋时即为古“宿国”封地,秦汉时已是“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隋朝开“通济渠”后成为“扼汴控淮”的军事重镇。孔子在此演习周礼;孔子高徒、中华民族先贤人物——“孝圣”闵子骞在此出生;白居易在此成长至青年始赴长安成名;王籍、韩愈、苏轼、袁枚等留下灿烂诗篇;近现代埇桥籍文化名人如梅纯一、李百忍、杨在葆、李炳淑等不胜枚举。这里既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旧址,又是淮海战役决胜中原的故地。

埇桥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埇桥区具有优越的区位及便捷的交通,京沪高铁、京沪铁路、京台高速、泗许高速以及在建的宿淮铁路在城区周边均设有出站口,可与全国各大城市实现铁路、高速公路互联互通,特别是京沪高铁的开通,可2个小时抵达上海、3个小时抵达北京;206国道和5条省道穿境而过,水运从新汴河经洪泽湖通江达海,空港经徐州观音机场可与全国20多个大城市通航。

埇桥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埇桥盛产粮食、蔬菜、林木、畜禽等农副产品。2017年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淮北煤田的主要矿区;符离集烧鸡、夹沟香稻米、乐石砚等地方特产千年传承、久享盛誉。

历史沿革: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置宿州于埇桥镇。

民国初期废宿州为宿县,属安徽省。

1948年底,宿县城解放,设宿城市。

1949年,划属宿县。

1951年,复置宿城市。

1953年,又并入宿县。

1979年再析出宿县城关镇及城郊、城西两公社置县级宿州市,与宿县均属宿县地区行署管辖。

1992年,宿县和县级宿州市合并为新的县级宿州市。

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国函〔1998〕102号)批准撤销宿县地区,设立省辖宿州市,合并后的县级宿州市更名为宿州市埇桥区。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