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鼓楼
开封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钟楼在今天鼓楼广场原鼓楼的那个位置上,鼓楼在“拆楼口”即今省府西街眼科医院门前,通向迎宾路口的位置,东西对称,在一条线上,十分威严、齐整,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清两代经过5次重修,是开封的商业文化中心。2013年10月16日,开封鼓楼重建工程圆满结束,鼓楼重新屹立在开封这片古老的大地上。
文化
建筑特点
开封鼓楼是一座明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
历史
建筑历史
开封鼓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清时期开封鼓楼修建、修缮年表。明代后期,河南巡抚认为钟楼、鼓楼妨碍了巡抚衙门的风水,下令将钟、鼓二楼上的钟与鼓互相调换,钟楼改为鼓楼,鼓楼改为钟楼。在卸钟进行互换过程中,钟纽断了,钟从楼上掉下来,摔个粉碎。后来将碎铁片熔化后重新铸了新钟,但新钟发音远不如老钟响亮。巡抚十分气恼,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从此,巡抚对钟楼不管不问,任其破损、坍塌也不加修缮。
到了清代,钟楼已经破损、坍塌得不成样子,康熙十年(1671年),河南巡抚郎廷相下令将钟楼拆掉,从此开封就没了钟楼。拆下来的砖瓦、木料在大相国寺内建了藏经楼。钟楼存在的时候,那个地方叫钟楼口,钟楼拆掉以后,叫“拆楼口”(谐音错叫为“车路口”)。
新中国成立后,开封多次对台基加以整修,作为节日检阅观礼台和全市广播宣传中心。1976年11月,将鼓楼台基拆除辟为广场。这座历经战火、洪水甚至“文化大革命”而屹立不倒的建筑,最终不幸被拆除。从此,鼓楼在开封消失了。
历史典故
据说,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修缮鼓楼时,将“声震天中”匾卸下,其字气势雄浑,结构神韵俱佳,历来使书人赞叹,令开封人自豪。当时,许多人围观欣赏,有人请北书店街的中原照相馆照了一张像片,两天之后牌匾又装回到鼓楼上。后来,鼓楼及牌匾均毁于战火,这唯一留下来的一张底片保存在蒿国全先生的家里。公涛先生亲自指定冲洗、放大、镌刻成碑,立于中国翰园之中,使“声震天中”重放异彩。
文物保护
2011年4月,实施鼓楼复建工程项目,先从鼓楼广场开始展开施工,然后分两组同时向东、向西分别施工,做基坑围护、边坡支护、工程挖土、主体结构、复建鼓楼等。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开封鼓楼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鼓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鼓楼的台基高三丈,砖砌瓮门,通东西大道。台上建楼两层,各三间,距地面高约七丈。上层周围有游廊栏杆,登楼远望,全城在目。楼上南间架有牛皮巨鼓一面,直径约1米,声音深沉浑厚,能传数十里。东西檐下各悬巨匾一块,西檐下额题“声震天中”,东檐下额题“无远弗届”。河南地当九州之中,开封又在河南中部,鼓楼又在开封的中心,无怪乎鼓楼的匾额要题“声震天中”。而这里发出的鼓声,自然就“无远弗届”了。开封鼓楼宏伟无比,只有后建的西安钟楼才可与之媲美,故有“中国的钟楼在西安、鼓楼在开封”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