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镇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3 03:02

地名由来:《壶镇吕三才公房谱》载,“古有壶隐公者,一日泛游至此,背竹杖,提玉壶,徘徊于溪之上。忽焉,缩杖归壶,入溪而沉,不得其去迹,姓氏亦复不传,但称其为壶隐公。因以名其溪。”所以在宋代到清代之间壶镇镇又有“壶溪”、“壶沉”之称,清代后期以谐音演变为今天的“壶镇”之名。古称胡陈、壶溪、壶沉、溪头等。

2023年1月,壶镇镇被纳入2022年浙江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

2022年11月,壶镇镇被确定为浙江省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创建领域为数字商贸。

2022年1月,壶镇镇被确定为2021年度丽水市红色示范乡镇(街道)。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厅认定壶镇镇为浙江省革命老区乡镇(街道)。

2021年10月,壶镇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854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壶镇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壶镇镇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壶镇镇位列第769名。

2016年7月,浙江省政府批准壶镇镇为第五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缙云县壶镇镇,位于瓯江支流好溪上游,丽水最北面,地处丽水、金华、台州三市的交界处,位于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腹地,是浙南三大古镇之一。距离县城25公里,镇域总面积228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其中外来人口2万),辖13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党支部202个。

地理位置优越。35省道、42省道纵横贯通,南距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出口仅20公里。台金高速贯通后,壶镇有了高速出口,随着县城至壶镇一级公路、诸永高速的建成通车,壶镇交通便捷的优势更加明显。

历史底蕴深厚。作为千年古镇,壶镇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唐朝就有集市。这里有千年括苍古道,有始建于五代的九松寺,宋代的惠明寺、美化书院,有明朝的阮公点将台、尚书坊,清代的崇正书院碑等古建筑,昭示壶镇往日的辉煌。

改革创新突出。壶镇镇先后荣获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省先锋工程五好党委”等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是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浙江省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首批省级中心镇、江南十大经典小镇,目前壶镇正在努力争取成为全省20个重点培育的“小城市”之一。

产业特色明显。形成了缝纫机、带锯床、工刃具、建材金属、炊具、棉纺织等主导产业,是“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浙江省机床工具品牌商标基地”。其中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被列入了全省21个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09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75.5亿元,财政收入2.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408元。工业企业总数达13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5家,超亿元企业14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家,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7个。

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中共缙云县委一大会址在壶镇镇高潮村赵氏宗祠。该宗祠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024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三进两院式砖木结构。正立面两侧分设五花山墙,门厅五开间,明次间抬梁式四柱七檩,梢间

道门进士第

在西施村道门自然村,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这座老宅是清代光绪年间武进士、福建泉州游击将军施化麟的府第,俗称“丛公堂”、“总兵府”,又称“游府”。如今,这里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史料载,施化

苍岭古道

苍岭古道起讫(途径)地点:西起缙云县壶镇镇苍岭脚村,途径黄秧树、槐花树、冷水、黄泥岭、南田等村,东至仙居县苍岭坑村。总长度:26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苍岭古道,古道开凿于唐朝之前,是古代婺州、

前岙村卢氏民居

前岙村卢氏民居为三进两天井式合院式传统民居建筑。清道光年间贡生卢汉扬(1785—1866)所建。建筑坐西朝东,整体平面格局呈纵长方形,沿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正厅、后堂三进,两侧分列厢房,总占

大溪滩窑址群

大溪滩窑址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元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壶镇大溪滩村南500米。1982年冬发现。面积约2平方公里,包括大坟山、窑山头、四叉门前、馒头山、面前山

九进厅

九进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壶镇工联村。清嘉庆末年壶镇大户吕载扬兄弟所建,坐西朝东。总面积3200平方米,有南、中、北三轴线,每条轴线为三进。中

历史沿革:

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唐朝就有壶镇集市,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壶镇镇是浙南三大古镇之一。

1930年设壶镇镇。

抗战时期,壶镇镇成为浙南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

1949年4月12日壶镇镇第一次解放。

同年7月22日第二次解放。

建政时分壶镇等八乡。

1956年撤区并乡后,分为壶镇镇、三联乡、白竹乡、三合乡。

1958年分为壶镇、三联、白六、三合管理区,属壶镇镇人民公社。

1961年改为壶镇、三联、白六、三合公社。

1981年白六公社分为白六公社和括苍公社。

三合公社析出“前路”后改称浣溪公社。

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分壶镇镇和三联、白六、括苍、浣溪乡。

1985年出台第一个城镇总体规划。

1992年,三联乡、白六乡、浣溪乡、括苍乡并入壶镇镇。

2008年,雁岭乡、白竹乡并入壶镇镇。

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