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掌玉皇庙

共 1193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石掌玉皇庙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重修,清咸丰四年(1854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增修扩建,增修下院东西,并创建舞楼,直至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工程全面竣工。
民国六年(1917年),石掌玉皇庙进行了维修,新增修山门前
1990年,石掌村村民自筹资金对该庙进行了全面的修缮。
1998年9月10日晚,石掌玉皇庙发生被盗案件,盗窃分子将看护人员捆绑,盗走若干琉璃构件。
2012年7月始,国家出资对石掌玉皇庙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修缮工程。

建筑特点

石掌玉皇庙建筑依山势成阶梯状排列,前后3进院落,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进深6。正殿面阔3间,进深6,单檐九脊歇山顶屋脊龙吻对峙,顶铺灰色筒瓦,饰琉璃剪边。梁架用材较大,通橡用沙石柱,斗栱铺作等,基本保留金代建筑特征。
石掌玉皇庙

主要建筑

山门
石掌玉皇庙
石掌玉皇庙坐北朝南,前为山门并上承倒座戏台,山门外正中为三开间抱厦两侧为耳殿。山门为附建式山门,三开间,四根檐柱均为石质柱子。柱头科采用五踩单翘单昂斗棋,翘为刻为象头造型,昂为刻花,造型复杂。各开间均施平身科斗栱1攒,额杨均有木雕刻。平身科采用五踩单翘单昂斗栱,昂为龙身造型45°方向各出斜棋,翘为刻为龙头造型。斗栱皆施彩绘。
戏楼
戏楼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一南北通道供行人通行,有行走演出两不妨碍的功能。戏楼面阔三间,通檐用四柱。柱子为石柱,不施斗栱,柱间刻做龙形,雕刻工细。
戏楼建筑总高11.93米(地面至屋脊高度),戏台下层通道高度3.12米,戏台高度(地面至檐口高度)4.5米。戏楼为七架梁,戏台正面为三架,较清式建筑做法小。
戏楼为悬山顶灰筒瓦覆盖,绿色琉璃瓦剪边,正脊南立面凤凰莲花图案,北立面是三组二龙戏珠图案,垂脊置垂兽、摒、龙及仙人等。
正殿
正殿为金代建筑,石台基,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梁架为前乳袱对四橡袱,殿内减去两根后内柱,扩大了祭拜空间。大殿为单檐歇山顶,灰色筒板瓦铺制。此殿梁袱用材较大,前檐为四根石柱,檐柱侧角明显。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石掌玉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人民政府所立石掌玉皇庙文物保护碑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石掌玉皇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城东南10公里的潞城镇西。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