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成立,是东莞市唯一一所公立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学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办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目标,凝练了“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确立了“服务学生成长,支撑东莞制造”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快速发展:建校三年成为万人大学,四年成为省第三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六年位居全省83所高职高专院校第18位、全国1335所高职高专第286位,七年成为省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八年迈入高职高专院校全省13位、全国166位,十年成为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大中城市社科先进工作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教育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广东高校优秀后勤服务实体”、“世界莞商大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东莞市社科先进工作单位”、“东莞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松山湖、大岭山、道滘3个校区,校本部位于松山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总面积76.5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88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14.38亿,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3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14万余册,中文报纸50种,中文期刊1000种,拥有31个中外文数据库,中外文电子期刊达4万余种,电子图书180余万种,建成校园网万兆主干、千兆接入、百兆到桌面。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6000余名。教职工893人,其中专任教师623人。专任教师中,有双师素质教师426人,高级职称212人,中级职称316人,博士69人。现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广东省教学团队3个,南粤优秀教师5人、省技术能手3人、省专业领军人才2人、省优秀青年教师4人,东莞市优秀教师10人、市特色人才(四类)7人。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在省级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累计获奖47项,在2018年广东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我校总成绩居全省第一。2020年,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立为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学校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发展战略,对接东莞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需求,完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电商物流、数字创意、康养护理等“1+7+N”的专业群布局,开设了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57个专业。现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7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建设专业2个、省重点(品牌)专业6个、高水平建设专业6个、省高职教改项目31个、国际工程认证专业1个。
学校根据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高职教育办学规律,创新实践“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主动融入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推动产教科城融合发展。牵头成立东莞市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与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建大朗毛织产业学院、力嘉包装产业学院,与华为、北京精雕、安世半导体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先后开办3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有1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68个校外实训基地、276个校内实训室和46个校内实训基地。
近年来按照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均在第一志愿100%满档,连续5年新生报到率位居广东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左右,东莞本地就业率保持在60%左右,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以上。学校是省教育厅批准的自主招生、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试点、专本协同育人试点院校,成功开办3+2、4+0专本协同育人专业,与广东医科大学等公办本科院校开展本科插班生协同育人合作,为学生搭建起了成长成才“立交桥”。近年来,我校学生技能竞赛获奖累计近80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
学校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不断增强社会培训和科技服务能力。与松山湖管委会联合共建松山湖社区学院,与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签约共建东莞市城市管理培训学院,与厦门大学合作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东莞工作站。设立16个成教校外教学点、6个技能鉴定机构,年均培训3万人次以上。目前,学校已建成各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25个,培育科研创新团队11个、技艺能手21名,初步形成了功能分层、项目分类、团队分组的立体服务架构。
建有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12个科研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决策咨询、政府智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学校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7项,获市级以上项目立项300余项、省科学技术奖1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东莞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3件、实用新型专利360件;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项、广东省自科基金项目6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6项。2020年,学校技术服务到款额1581万元,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技术服务到款50强”;在2021年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科技创新活力榜中排名第43位;在2021年中国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名第38位。
学校积极响应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办学彰显活力。与美、英、加等2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30多所高校(机构)交流合作,开设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海外基地建设、师生交流、专业认证等合作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BCIT)合作举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等专科学历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合作举办学分互认项目。在英国拉夫堡学院设立教学基地,面向英国学子开设文化课堂。引入英国“学徒制”和德国“双元制”培训团队,开展教师理念和教学技能培训。成立了“互联网+”中泰国际学院,招收留学生近40名。发展新阶段下,学校大力推进“中文+技能”和“鲁班工坊”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化内涵式发展水平。
2013年,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莅临学院,考察学校校企合作情况;2016年,中国工程院院长、原教育部部长周济院士莅临学院参观考察。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原副秘书长丁向阳、教育部原副部长孙尧一行莅临学校调研指导,对学校建设发展表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