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贝村
一、基本概况
1、自然条件。
甲贝村隶属于寿县安丰镇,属江淮分水岭区域,是安丰镇农业产业化试验基地。石隐路穿境而过,紧靠寿六路西侧,交通十分便利。
现有耕地面积8153亩,41个村民组,1646户6486人,人均耕地1.26亩,森林覆盖率32%。
村共3个党支部,共163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2名,党员文化程度较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共10人,包括一名选派干部。
甲贝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资源丰富,因地势较高,干旱天气较多,水源主要是来自瓦西干渠重要渠道。
甲贝村地势平坦,土壤主要性质为砂姜土,其母质为黄土性沉积物,其生产性能:耕层质地粘重,耕性较差,底土僵硬板结,爽水性差,土壤物理性状不良。经过合理轮作,施足农家肥,实行氮、磷化肥配合施用,改善了土壤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
甲贝村地处广阔农村,环境质量较好,无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符合GB3095—95一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符合GB3096—93二类标准。水质能达到渔业用水和农业用水标准。
2、社会经济状况。
甲贝村2013年共有劳动人口3565人,占总人口的75%,全村人口年平均增长率7‰,甲贝小学、位于村中心,孩子上学特别方便,儿童入学率100%,五十岁以下扫盲率达100%。还建设了敬老院、广播站、医疗室。
由于该村位于石隐路旁边,区域优势十分明显。紧邻瓦西干渠,水源条件良好。新一届领导班子,确立了抓生态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确定了以生态农业发展经济、科学兴农的致富思路,大兴种养加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种养协调配套,走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现成为安丰镇农业产业化生产试验基地。
二、生态村建设的具体指标
1、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生态环境保护指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改善物质循环系统,提高系统物质能量再生利用的效果,尽可能降低有害物质的积累,提高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和对环境污染的降解、自净能力以及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并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区域和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活力,生态农业建设应遵守绿色植被最大,生物产量最高、光和产物利用最合理、经济效益最好,动态平衡最佳的五个特点来建设,其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①保护好森林植被,森林覆盖率应大于40%;
②控制水土流失,增大区域内对降水的调蓄能力;
③改善耕地质量,把土壤看成一种生命体,尽可能地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多施用有机肥大力推广桔杆还田,培肥地力,有机肥用量增长率应在10%以上;
④解决农村能源,以有效开发利用生物能为目的,把推广沼气能作为重点,沼气的使用量增长率应在5%;
⑤科学种田,控制农业化学物质污染,推广科学施肥方法,减少化肥流失和污染,逐步推广使用有机肥,大力推广生物治虫,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积极控制白色污染,对废弃薄膜的回收,严禁在农田焚烧废膜造成二次污染,化肥农药使用递减率应控制在10%,废膜回收率应大于80%;
⑥加强开发项目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地制宜地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项目。新上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切实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项目“环评”、“三同时”、“污染防治”执行率100%。
2、经济增长指标。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根据市场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开展科技种田,尽快提高优势产业的投入产出比,增强整个经济的调节功能,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具体指标如下:
①本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②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应达10%以上;
③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的良性循环。
3、社会发展指标。
确保社会生活环境优美舒适,社会文化发达,人口文化素质较高,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实现两个文明双丰收,具体指标如下: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应符合国家要求,低于7‰;
②儿童入学率应达到100%;
③文盲半文盲占人口总数比例应符合国家要求,加大扫盲力度,力争实现青壮劳动力全部扫盲;
④本区人均住房面积应达到20平方米以上。
三、生态村建设的有利条件
1、生态村基础工作已经开展,领导重视上下同心,生态村建设条件已具备。
建设了甲贝村养殖场,该养殖场已成为生态村建设中物质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此为基础,建设养猪场、养鸡场,结合农业生产将形成一个完整的物质、能量循环链。
2、生态村规划建设的资金、政策等支持条件较为成熟。
甲贝生态村建设已初具规模,生态建设历年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安丰镇政府组织农民累计出工30万个工日,动用机械20.8万台,完成土方260万方,使甲贝村几个重要水渠(面积300亩)已有雏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绿色产业开发领导组,把该村绿色产品系列开发作为支柱性产业来抓。近年来国家以工代赈投入资金120万元加强该村农田综合治理工程,促进该村生态建设。
四、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1、指导思想。
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根据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中多因多相互作用的特点,运用生态观点指导和发展农业生产,充分提高太阳能的转化率,生物能的利用率,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再循环率,促进生产发展,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协调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农业发展中各功能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①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和农村进步为目的,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出发”,搞好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项目,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人民生活综合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②要把农业和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规范发展思想和观念,以保证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退化,不超越环境资源的承载限度。
③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提高科技含量,促进甲贝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
2、规划目标。
①尽快使本村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科技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村庄。农村生态形成良性循环,生态建设步入全县、全省先进行列。
②调整全村产业结构合理,主攻种植业,开发养殖业,注重特色产业发展,尽快使全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到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9千万元,2015年达1.5亿元,年人均纯收入10500元。
③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村庄规划建设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农村种植业结构合理,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增加有机肥,发展养殖业,桔杆回归农田及沼气生产,形成良性循环,运用生物链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生产更多的物质产品。
加强植物造林建设农田林网,2013年达到村庄园林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
④自然生态景观。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把几座大塘建成大规模渔场,建成禽畜养殖与林果开发为一体的立体农业生态景观。
⑤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完善基础设施和文化福利事业,全村村民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建成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⑥开发生物能源,大力发展养殖业:在全村境内建立畜禽养殖区,畜禽粪便物进行回收,扩建沼气池,充分利用沼液养鱼,沼渣肥田深化生物能源。对水产品进行一系列深化处理,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把项目建设关,切实保护好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国家标准。
⑧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要符合上级要求,切实做好妇幼保健工作,适龄儿童要按国家规定,达到“普九”要求。
⑨加强“红、白”事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使农民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实用、实效的农业生产上。
⑩保护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给野生动物生息繁衍提供良好的场所,禁止乱捕乱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五、生态建设领域
1、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良性循环,保持最佳平衡状态和高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针对甲贝村的土地现状和特点,合理开发种植适宜于水田、旱地作物。改进耕作制度,按照生态学原理把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农作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稳定提高粮油作物产量。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化学肥料利用率很低,氮肥的利用率只有20—40%,有60—80%浪费掉,残留在环境中,这些残留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化学合成物质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合理使用化肥,并逐步以施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增强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地养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药残留也触目惊心,在施用农药过程只有10—30%真正落到目标生物上,70—80%进入环境。在生态农业建设中要推广生物治虫,这方面技术相对来讲有一定的可行性。把农药拒之于生态环境之外。
发展环保农业也是甲贝村的一个开发方向,主要开发绿色产品,在解决农药化肥污染问题后,绿色产品生产就有了基础,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生产,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可以给生产者,特别是农民增加收入,可以向社会提供天然无污染食品,满足人民需要。
2、保护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营造路边渠道防护林带,种植速生用材林,形成多层次,多树种的林业结构,使农田林网化结构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农田小气候。
对全村的土地使用都必须坚持合理合法节约的原则,要有步骤,有规划,设立农田保护区,对违法使用土地的要恢复原状并作经济处罚。增强土地肥力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增加使用农家有机肥保护土地生态肥力。
甲贝村环境质量较好,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总悬浮物达到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水资源保护工作也做的较好,无水污染事件发生。坚持作好环保工作,提高水的利用率。确保水环境质量符合农业用水和渔业用水标准。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0,对违法行为严肃处理。
3、建设新型村庄。
做好康居工程规划,提高居民居住环境,每户投资5万元实施康居工程,限用宅基地200m2建房用地100m2,留有庭院、晒场、停车场等,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康居点实现水、路、电三通,改善居住环境。住宅建设按照生态农户的标准建设。厕所布局合理,建造生态厕所,改变农村卫生条件,农户实现通水(压井)、通电、通电话,老宅基地返耕,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房前屋后空地种植果树。
推广建设沼气池,人、畜、禽、粪便入池生产沼气,用于作能源,沼液养鱼,沼渣肥田。推广利用太阳能做能源。
六、建设重点工程
1、建设沼气工程。
沼气目前是农村使用最适合的能源,投资200万元在全村境内建设沼气池,设计达到目标:使全村农户使用上沼气,达到沼液,沼渣喂鱼或肥田。
2、建设千头猪场,万只鸡场。
投资120万元建设千头养猪场万只养鸡场,这项工程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增加了生态循环链的环节,增强了甲贝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抗灾害性,保持生态链的稳定性。
3、建设饲料厂。
鉴于养猪场、养鸡场的建成,需要饲料量很大,对农副产品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并解决养殖饲料来源,根据不同的饲料需要,生产不同的营养值的饲料,形成高产出的类型。
4、80:20池塘高产高效示范带。
采用80:20养殖模式即主体鱼(吃食性鱼类)占80%,配养鱼(黄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占20%,用渔用全价颗粒饲料进行投喂。同时,每10亩配套一台3千瓦增氧机和一台64瓦投饵机。设计达到目标:亩产成鱼1吨,亩纯效益3000元。
5、名特养殖示范带。
利用龙虾基地规模,鱼鳖、龙虾混养的养殖模式。设计达到目标:鱼鳖实行混养、千斤鱼、百斤鳖、百斤龙虾,亩纯效益4000元。
6、生态养殖示范带。
即采用水产业与畜禽业、林果业结合起来,利用鸡粪喂猪,猪粪造沼气,沼液喂鱼、猪、沼渣、池塘底泥还田,发展林果的良性循环模式,适当延长食物链条,增加吸收利用级数。设计达到目标:千斤鱼,千头猪,万只禽,万株果树。
7、浅水区水生植物养殖示范带。
发展湘莲,白花莲藕,杂交红菱等水生植物与鱼类进行立体综合养殖。设计达到目标:亩产100公斤异育银鲫,百斤铁莲或1000公斤莲花藕或400公斤杂交红菱。
8、稻田养殖示范带。
利用海拔高程在23m以上,旱涝保收的地域,发展稻田养殖模式,主要利用瓦埠湖岸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发展稻田养殖龙虾、草鱼及特种鱼类。设计达到目标:亩产千斤稻,80—100斤龙虾或150公斤特种鱼。
七、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与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甲贝村生态建设,成立生态村建设领导组,由安丰镇组织,各有关站所参加,共同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建立目标责任制,落实建设任务。
各部门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顺利开展生态村建设。
3、筹措资金,落实建设经费。
生态村建设是一项大的工程,所需资金,要多方筹措,政府投一点,镇、村拿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集一点,以保证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4、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大科技开发力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落实专人负责技术工作,保证生态村经济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5、加强计划生育和环境教育工作。
人口增长率控制在7‰,提高人口素质,搞好社会福利事业,加强生态村建设的培训教育工作,普及生态学原理,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
6、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活跃农村市场从单一的产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使生态村实现飞跃发展。
甲贝村附近有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寿县孔庙、正阳关玄帝庙公园、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寿县革命烈士陵园等旅游景点,有八公山豆腐、寿县“大救驾”、廷龙瓜子、安农水蜜桃、寿州香草、寿县草莓等特产,有肘阁抬阁(淮南市寿县)、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六安市寿县)、肘歌抬歌(淮南市寿县)、寿州锣鼓、大救驾制作工艺、寿州大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