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岩摩崖造像

魁星岩摩崖造像

共 2077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0:43

历史沿革

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名僧觉圆“诛茅新之”。因乡人颜应时、陈朴曾经在此读书,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同登进士,时人以为是“此山之应”,遂易奎峰山为魁星山,改詹岩为魁星岩,并于岩后崖壁上雕琢“西方三圣”等石佛(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琢石佛三十余身”。然而,不知何时所毁,惟存“西方三圣”)。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冬,浙江乌程人王豫邀颜廷榘游魁星岩,于“西方三圣”摩崖造像右侧题刻七绝诗一首。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于“西方三圣”摩崖造像右侧题刻榜书“魁”字。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秋,江西章大任与山东翟茳同登魁星岩,于“西方三圣”摩崖造像右侧题刻“五古”唱和诗各一处。
清同治四年(1865年),桃场村上场人颜必魁带领民众进行抗捐斗争,闽浙总督左宗棠遣兵备道朱明亮率湘勇入永春剿办,肆虐上场堡(魁星岩所在地),诛民焚屋,并祸及摩崖造像,手臂尽被砍断。
1956年,《一九五六年厦门大学考古实习队报告》中,有关于魁星岩摩崖石刻的记载,书中表明,魁星岩石刻大佛像在闽南古迹中是第一次发现,值得重视。
2005年,对魁星岩西方三圣造像右侧的明清摩崖石刻和“文昌台”碑刻的铭文全部描红。
2018年,再次对明清摩崖石刻和“文昌台”碑刻的铭文全部描红。
魁星岩摩崖造像

文物特点

综述
魁星岩摩崖造像
魁星岩摩崖造像,位于魁峰山的崖壁上,北向,雕于南宋。系在峭壁间凿一简朴的拱形佛龛,面积约40平方米。龛内高浮雕三尊并列的立像,中为阿弥陀佛,左为大势至菩萨,右为观音菩萨,均赤足立于莲台上,通高3.4米,背焰高4米。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头螺髻,额嵌宝珠,面相方圆丰润,额饰毫相,大耳贴面,弯眉直鼻,双眼微睁,口含微笑,身披袈裟,袒胸裸右臂,下著裙,跣足立于仰莲座上,座之束腰饰有波浪纹,带有火焰纹的桃形头光。
大势至、观音二菩萨
大势至、观音二菩萨,均头带宝冠,面相方圆丰润,带垂肩耳环,身穿双领垂式宽袖大衣,内著僧祇支,露手腕,颈佩珠串项饰,身佩垂有蝴蝶结的璎珞,下著裙,跣足立于仰莲座上。佛像慈祥端庄,体态匀称,线条流畅,装饰华丽,衣褶清晰,雕工颇高。

文物遗存

摩崖题刻
三圣造像周边石壁上,有“迎云”“佛迹”“吟台”“崆峒元石”“文曲华世”等题刻;清初知县王宝善镌之“魁星岩”三大字,虽历经风雨侵蚀,仍依稀可辨。
造像右侧明清诗刻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浙江书法家王豫的《邀颜国史游魁星岩》七绝诗刻,面积110×70厘米,阴刻,行书,诗曰:“航海梯山兴未酬,更来泉石访清幽。人间何事须蓬岛,座有嘉宾是胜游。”落款“万历甲申冬,乌程王豫书”。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的榜书题刻,面积110×110厘米,阴刻,中为一大“魁”字,字径0.6×0.6厘米,上题:“灵岩毓秀,奎斗锺英,大魁天下,佑启天明”,下落款:“乾隆丁丑题于永春魁星岩,三韩马负书”,并镌有篆书“马负书印”方印。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江西章大任登魁星岩诗刻,面积100×75厘米,阴刻,楷书,诗曰:“桃源穷胜览,携伴陟层岩。山志魁星号,碑余佛迹嵌。嫩藤牵薜荔,浓黛老松杉。眺赏情何极,半峰落照衔。云锁峰头白,霞飞树抄红。数声清磬响,一望海天空。城郭秋烟外,村墟暮霭中。兴来贪觅句,谁剪碧纱笼。”落款:“乾隆丙申秋登魁星岩,江右章大任可堂氏漫题”。
摩崖题刻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山东翟茳与章大任同登魁星岩诗刻,面积85×70厘米,阴刻,行书,诗曰:“出城三四里,信步到魁岩。陡壁遗仙迹,鸣泉涌石嵌。茶烟凝桔柚,僧舍隐松杉。绝顶盘桓处,云栖岭半衔。日暮山含紫,林寒叶缀红。霞光明远浦,黛色淡晴空。俯视群峰下,俨游碧汉中。帝阍夜可接,奚虑雾烟笼。”落款:“山左翟茳湘芷氏题和”。

文物价值

魁星岩摩崖造像是南方地区罕见的宋代大型的石刻造像,是研究南宋佛教艺术和石雕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周边的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史料价值。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19年10月7日,魁星岩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魁星岩摩崖造像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场社区魁星山的崖壁上。

交通信息

自驾:自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魁星岩摩崖造像,程约3.7千米,用时约8分钟。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