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梅艳芳:给培训经理的五个启发

知识产品经理思维

共 3862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11-17 11:59

电影《梅艳芳》你看了吗?


上周末,去电影院看了电影《梅艳芳》。
今天,从电影中几个镜头,从企业培训的视角,谈几点感受。

1.人才成长靠什么?
天赋+功夫+机制
梅艳芳是有唱歌和表演的天赋的,她的生命是在舞台上绽放的。她多次获奖是跟天赋分不开的。
梅艳芳有强烈的成就欲和自信心,电影中首次选秀,要起一个英文名,梅艳芳选的就是Anita,英文的首字母,这种自信心是成才的基础。
有天赋是基本条件,但还得自己下功夫。
想成为行家,一万小时定律少不了。
有个历史故事叫《伤仲永》,一个很有天赋的小孩在展示天赋后到处走穴,结果七年之后,神通就变成普通人,泯然众人矣。
梅艳芳在专业上非常下功夫,好像是成龙说过,她为了一个镜头拍摄了7个小时。(章子怡为了拍一个雪花挂在睫毛上的镜头,也是在雪地里站了几个小时,优秀的人都是追求精益求精的)
天赋激发兴趣,功夫形成能力。
兴趣与能力形成正循环,这就是人才加速成长的先决条件。
说了内因,再说外因。
一颗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固然在贫瘠的土壤中能生存,但如果在肥沃的土壤中,当然更快更茁壮地成长。
香港的流行音乐和影视节目的繁荣,离不开各种选秀节目,这就是人才培养机制。星探发掘人才、选秀节目PK实战中赛马、然后打碟、拍电影电视变现,整个人才培养的链条及配套机制比较成熟。

回到企业中,
企业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体系化的培养机制。
企业人才培养,要通过测评、关键任务、他人反馈,找到员工的天赋所在,而不是盯着员工的缺点。
胜任力模型,最大的用处就是镜子,是发现员工的优点,而不是只盯着雷达图中缺的短板部分。
发挥长处比避免短板更重要,可惜人性的弱点就是盯着别人的短处,老想改进缺点。
比如培训,老想教火鸡上树,教松鼠游泳,以此来证明培训效果,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一个培训项目,发掘了多少学员的闪光点,有时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很多时候,就把有天赋有棱角的天才,变成了全面发展的庸才。
个人不要求完美,团队配合才要求没有短板。

而人才培养的土壤,比如企业的考核机制指挥棒、组织架构设计、企业文化、学习文化氛围,这是比人才培养项目本身更重要的外因。
这是都是培训经理培训专业之外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比如一个培训项目设计最重要的是合适的对象、合适的目标、合适的方法。
而培训运营,最关键的是机制。
要学会换位思考,知道老板最关心、业务部门最关心、学员最关心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通过机制形成合力,让大家愿意围着你的方案努力,而不仅仅是不参加培训要惩罚。
这些都需要对绩效、薪酬设计有所了解,对人的需求的洞察。
而不是抡起培训的锤子,见钉子就砸。
功夫在诗外:培训人应该知道的两个28定律
培训人的新思维:技控革命与产品思维

这都需要培训经理、人才发展经理去识别,去设计去推动落地。

ATD的人才发展经理能力模型,真的建议培训经理去学习一下。
从ATD模型看培训人的职业发展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梅艳芳的成功,当然也离不开前辈的提携。
比如慧眼识珠,发现她唱歌特色的星探、她的唱片公司的老板,还有给她设计服装,才有了百变天后美称的设计师。
正是她得到了这么多的帮助,她才明白左手获得,右手分享的可贵。
在体育场中,她说:
前辈提携后辈,是我们的本分


我想,她心中涌动的是感动,她脑海闪过的,是点点滴滴别人的帮助。
如果培训经理听到业务经理说这句话,估计该感动哭了。

企业人才生生不息,要靠师傅薪火相传。
管理者要有传承的自觉。
但这个需要以身作则,上行下效。
变革从来都没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说法。
这是笑话,或者是拍电影。
而是靠眼前的利益驱动,靠员工关心的点滴烦恼做起,然后是靠机制,靠文化自觉。
重要的是老板是源头,上行下效而不是从底层发起。
老百姓不用讲奉献

3.培训经理如何赢得业务部门的信任?
电影中有个镜头,梅艳芳在临上台的时候,她还因病直不起腰,她还穿着纸尿裤上台。
但当音乐响起,她又精神焕发了。
我是个病人,但不是弱者。
她坚持要演出,不能对不起歌迷。
刚好上周重读了一本书,马成功老师在书里面谈到带培训团队,第一年就是服务,搬桌子,什么都做,就是服务生的心态,这样大家才愿意给你讲话,才能走进别人心里。
其实就是一个运营商的角色,把苦活累活给自己,流程标准化,把简单友好的协作界面给对方。
培训人应该具有的“运营商”思维模式
一个成功的培训经理,也一定是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因为好的产品要洞察人性,还要用户界面友好。
如果你觉得业务部门不配合你培训工作,先要思考一下,
对方跟你熟吗?
对方信任你吗?
然后才能谈培训专业度。
用做粉丝的心态来服务业务部门和员工,这是马老师给我的启发。
我想,在那个年代,港台文化繁荣也离不开资本的推动,但究竟是什么机制和文化,让歌星与粉丝形成良性互动,而不是现在的动不动倒牛奶,当然还有更恶劣的,想到已经进号子的吴签签,我不禁感慨万千。

4.专业致胜。你足够专业吗?你足够热爱和敬畏吗?
辛苦只能博得同情,要获得尊重,最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好。
我越来越不敢给外卖小哥打差评了

这句话很对。

电影中有个场景,梅艳芳去歌厅救场,关键时刻显示出她的天赋。

几桌客人要闹翻天了,怎么办?

梅艳芳该唱什么歌?

她分别唱了粤语歌,国语歌,日语歌,这就是针对三桌客人,相当于定制化产品。

那桌日本人是相当震惊,异国他乡听到母语歌,那还不热泪盈眶?

于是一场危机就轻松化解。

你看这个铺垫做得多好,接下来张国荣一开唱,该喝酒的喝酒,该猜拳的猜拳,相当于把歌手晾在一边,好不尴尬。

面对失落的张,梅艳芳告诉他,歌选得不对。


培训中,经常也有老师台上讲,台下沉寂一片,大家都进入梦乡或元宇宙(迷失在手机中了),该怎么办?

你得有方法,起码知道ASK吧,知识、技能、态度类培训的设计方法。

电影中最感动的是梅艳芳的最后一次唱《夕阳之歌》,在唱歌之前,她的几句话,我觉得是最后的告别,也是她内心的价值观反应,也是非常好的开场白。

几个关键词:热爱舞台,嫁给音乐,嫁给歌迷。



其实哪有那么多的演讲技巧,真诚本身就是道路,就足够有感染力了。

80%的培训新人可能会忽略的一个技能:培训开场

演讲就是几个常用的套路比如SCQA讲故事法练习熟练了,有结构了,更持久的就是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可能是一时的,背后的热爱才能更持久。


演员成于舞台,讲师成于讲台。

要有热爱,也要敬畏。

热爱才能持久精进,敬畏才战战兢兢,做好每一次培训。

我选培训团队成员,就是看价值观、是否有学习力、有好奇心、有客户意识、有同理心、有改进意识等,而这些与大学专业都无关。


专业度不仅体现在讲课上,更重要是清晰了解培训经理的角色定位。

培训的重要资源不仅是课程,这是产品;
而培训产品是深度依附在师傅、讲师、管理者、员工脑海中的。
培训经理最重要的工作是知识生产和知识传递。
但如何生产?如何传递?
可能还不仅仅是经验萃取,而是搭建场域,让员工绽放自己的风采。
比如马成功老师在《构建学习生态》中提到的京东TALK。
在互联网时代,还要靠线上平台。
培训经理,你如何让员工随时随地随需学习?
如果培训经理只做一件事,那就把讲师团队带好。
讲师有了能力,再通过培训平台,就可以充分扩大培训产能。

5.形式就是内容,是很重要的内容

人靠衣装马靠鞍。

对于歌手或影视明星,包装当然很重要。

梅艳芳的“百变天后”怎么来的?

很重要的是她的服装设计师。

当然在拍照手机普及之前,还有摄影师。


一个十几万的LV包,你要用一个菜市场的塑料袋提着,那怎么看都像假货。

没有人有耐心从你不修边幅的外表之下,看到你的一颗热烈的心。

尤其是年轻人,要看颜值。颜值即正义。

个人形象识别很重要,企业形象识别也很重要。

对于培训产品,其实再高明的培训经理,设计出来的都是半成品。
培训产品的四个特点

为什么?

因为培训产品要学员深度参与才有效果、培训产品是面向人的产品,需要人的情绪体验。

不要说形式不重要,内容为王,有时候形式就是内容,形式本身就有意义感。
形式本身就传递出你的专业度。
对于培训经理,你要注意点滴之美。
可以把你的培训海报做得漂亮一些。
你可以找摄影师把讲师的照片拍出大片效果。
你看这还用不着PS,用PPT就行。
发给内部讲师的卡,请摄影部门同事帮个忙拍摄,不花钱就搞定的事。


你可以把学员手册设计得更好一些。


当然,从电影《梅艳芳》中还可以解读很多内容,后期再讲。
总结一下
1.人才成长靠天赋、靠努力、靠机制,培训经理可做的很多。从整体视角、结构视角入手。之前温耀南老师说过销售的结构和节奏大于销售技巧本身,我当时不解,后来越发体会到这句话很对。
2.公司的人才体系要能识马、养马、赛马,甚至借马。
老板以身作则是人才培养的基石。
3.培训经理先要做好服务,赢得客户信任,为培训项目打基础。
4.人人为师。
做好服务好不够,还要靠专业致胜。要热爱有敬畏。培训经理要讲好课,更要创造场域,建立机制,让讲师不断涌现,让企业人人为师,人人可分享。
5.光像老黄牛一样吭哧吭哧干活还不行,还要让你的培训有设计感、有美感、对于培训这种高度依赖人的积极参与的产品,产品的颜值非常重要。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在B站上也搜了视频,有一句话印象深刻。
总结一下就是梅艳芳成功,始于作品,成于人品。
我翻译一下,这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德才兼备吗?
但你说德才兼备,大家就不爱听了。
下一篇,我就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谈一下
始于作品、成于人品。

浏览 4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