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寺
白龙寺
共 1186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24
历史沿革
相传始建于南朝,为南齐武帝萧赜次子竟陵王萧子良所建。
唐鄂国公尉迟敬德将寺院扩建重修,使其拥有前殿、大雄宝殿、后殿、大悲殿、五云堂,五华清憩、官房、禅堂等建筑群体。
明正德八年(1513年),嘉靖十五年(1536年),白龙寺经几番装修,基本形成现貌。
清代增修殿阁。后屡遭战火,寺院毁损殆尽,仅存的前殿和大雄宝殿两座空宇。
1949年后,各级人民政府和文物部门对这座古刹白龙寺较为重视,多次拨款维修。
2016年3月,白龙寺修缮工程启动。
建筑格局
主要建筑
前殿
前殿的正门处有一门罩,也称为坊门。前殿的平面为三间,四面没有开窗,内部光线很暗。前殿是一座重檐顶的殿宇,檐平脊正,中心部位安设了宝刹一座,作为前殿的装饰景物。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的平面三间,带有前廊,仍然为重檐歇山顶。上檐斗拱,补间用二朵,两个次间的补间各用一杂。平板柿扁而薄,三间均做桶扇。殿顶同样做檐平脊正,用小青瓦砌成瓦垅。这与北方的简瓦不同。
文物遗存
白龙寺内尚有明代碑碣三通,虽经多年风霜雨雪,文字仍清晰不漫,碑文载道:“栋楹穹隆,撑柱霄汉,丹碧辉煌,晃耀星日”。皂市镇人民政府维修古刹白龙寺殿宇,复修佛像三十二尊。前殿供有弥勒佛、韦驮、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供有如来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善才、龙女、文殊、普贤、十八罗汉。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白龙寺是湖北省境内为数不多的明代寺院建筑,其建筑形制和构件反映了明代建筑风格与地方建筑结合的特征,是研究湖北明代地方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保护措施
1981年12月30日,白龙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白龙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