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底沟遗址

共 3032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0:17

历史沿革

1956年9月至1957年3月,因建设,中国国家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发掘。此次发掘面积4480平方米,共发现房屋3座、灰坑194个、窑址11座、墓葬156座,丰富。而这些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遗迹和文物,却与此前发现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房基布局更加合理,器具制作、纹饰更为精美。经过对出土的690多件陶器进行碳化测定,考古专家们不仅确立了年代为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还发现了年代为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800年属于早期的。困扰考古界多年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衔接问题,在庙底沟遗址上得到了初步揭示和佐证。这一极具重要价值的考古发现,立即震惊了当时的整个考古界。这次发掘规模之大、发现之多、收获之丰,在全国文化遗址发掘中尤属罕见。
2002年,随着三门峡市“一城三区”组团式大中型城市格局工程的实施,庙底沟遗址处在了连接三门峡市区与三门峡西的“快速通道”重点工程的起点处。为配合工程建设,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考古科研人员组成了联合考古工作队,进驻庙底沟遗址,对其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据专家介绍,在已发掘的1.6万平方米范围内,考古部门共布探方200余个,高峰期发掘现场曾动用了500余人开挖土方。联合考古工作队的30余名考古科研人员“倾巢而出”,在现场指导发掘。在半年时间里,发掘面积如此之大、参与人员如此之多的大规模发掘,不仅对庙底沟遗址是最大的一次,在全国的文化遗址发掘中也极为罕见。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发现的遗迹有房基5座、灰坑700余座、陶窑10余座、墓葬近200座,出土的遗物也极其丰富:陶器、瓷器、骨器、石器、铜器等比比皆是、精美绝伦。站在现场西部即将拆掉的后土祠上,阡陌纵横、错落有致的发掘现场一览无余,一幅远古村落的框架图呼之欲出。

遗址特点

庙底沟遗址位于三门峡市南岸二层台地上,东至火烧羊沟东崖,西至庙底沟西崖,南至召公路以南,北至仰韶大道以北,面积约为36.2万平方米。遗址内包括遗存(仰韶文化)和仰韶文化向的遗存()。其中,庙底沟类型文化的分布范围包括陕西、山西南部以及河南西部的广大地区,而且影响范围很大,是仰韶文化中最为繁盛的一个类型。庙底沟二期文化则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后来发展成为。遗址内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陶器等遗物。陶器以红地黑花为特点,其纹饰、造型已显示出礼器的先兆。
自从第一次发掘确立以来,考古界对其认识一直仍在争论中。而在第二次大规模的发掘中,发现不少属于庙底沟二期文化的灰坑,从中出土了不少器物,这为明确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内涵,揭示仰韶文化与地区龙山文化之间的传承发展关系,提供了更加翔实的依据。
庙底沟类型的是以彩陶为特征向东西南北四方扩散,西至青海,东抵山东,北至中部,南越长江,在燕山南麓和江苏北部都有其造访的身影。

文物遗存

庙底沟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遗存(公元前3900年)的有房址2座、窟穴168座,屋内还发现有。出土的工具以打制、石铲为代表。陶器多为,也有少数黑陶、,彩绘则以黑色为主。
彩陶盆 庙底沟出土 国家博物馆藏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图案规范,特征鲜明,覆盖面积辽阔,跨越文化障碍的强劲,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
庙底沟彩陶的传播,不仅只是一些纹饰题材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包含在这些纹饰中的,彩陶作为古礼的象征,可能是中国的第一代礼器,为后来的文明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遗址窑室呈圆形,直径约1米。在南边,分两股火道,向上通入窑室底部。还有,此次发掘的灰坑众多,其中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部分袋状窑穴极为规整,出土物也较为丰富。经初步复原,一些、曲腹钵、等庙底沟一期文化器具都重现人间。由、圆点纹、等组成的彩绘图案纷繁复杂、精美无比。灰精美的骨器、石器等数量众多。
在遗址中同时发掘出的大量唐、宋时期墓葬。在这些墓葬中,出土有、铜镜、、瓷樽等制作工艺好的艺术品,还发现有罕见的

历史文化

庙底沟遗址出土陶器
仰韶文化中期以类型为代表,因首先发现于河南庙底沟而得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当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址中所出土器物特征与黄帝时代所发明使用的器物等等是相一致的。其在河南、陕西、山西三省,范围较大。陶器以深腹曲壁的碗、盆为主。
庙底沟遗址发掘现场局部
庙底沟文化有灶、釜,甑、罐、瓮、钵及等,不见。彩陶数量较多,颜色黑多红少,全为外彩而无内彩,纹饰主要有、钩叶纹、、三角涡纹、条纹、网纹和圆点纹等,亦有动物纹饰。这些纹饰交互组成,并不均匀周整,也无一定规律。较多,骨器出土较少,种类也显得简单。
遗址分为二期,一期(下层)为仰韶文化遗存,命名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二期(上层)遗存属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性质的遗存,命名为,它是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又发展为河南的龙山文化。已出土仰韶文化和上千件,在中国考古界引起轰动。

文物价值

庙底沟遗址的发现,为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解决了的年代早晚及源流关系。
庙底沟遗址的发现,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分期,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的祖先从起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直至商周,在不断地发展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和第一次发掘相比,第二次发掘收获更丰。其中最重要的收获仍属仰韶文化庙底沟一期文化遗存,该时期遗迹主要有房基、灰坑、陶窑等。清理出来的房基为圆形地穴式结构,门道朝东,竖穴四周有整齐的,底部偏东设有灶膛。从房基中部的柱洞来判断,房屋应为尖椎顶状。有的房子柱洞底还垫有砾石柱础,建造技术比有所进步。这次发掘的陶窑比第一次发掘有了更重大的发现:陶窑相对集中,极有可能是当时。这些陶窑结构均保存较为完整,由窑室、火膛及火道等组成。

文物保护

庙底沟遗址文保立碑
1963年6月,庙底沟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庙底沟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庙底沟遗址被中国国家文物局评为“”。

旅游信息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