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化
文化特点
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著称于世。创始人丹巴泽仁虽信奉红教,但他井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经典。这使德格印经院超过其他几个印经院,形成特色。
建筑特点
德格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
历史
建筑历史
德格印经院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1729年,在八邦寺大喇嘛司徒·却吉穷乃(1700~1774)的鼓励下,却吉·丹巴泽仁在他52岁时决定修建德格印经院,到他61岁去世时,印经院尚未建成。他死后,他的儿子彭措登巴·索朗贡布和洛珠加措3人继承父志,继续扩建印经院,经16年才告竣工,后经历世土司扩建,终于达到后来的规模。2020年,德格县印经院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物保护
1979年,德裕县文物管理所成立,负责印经院的维修保护和书版的清理工作。1980年,印经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修葺。1982年春起,印经院恢复经书刻版印刷,对残缺和少量遗失的书版重新雕刻、补齐。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
主要景点
壁画
壁画是德格印经院文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壁画主要分布在大、小经堂内和大、小经堂外部墙壁上方。此外,在进门廊道左右和顶部,以及藏经库中的个别墙壁上也绘制有少量壁画。壁画总面积大约为950平方米,其中有95%壁画为古壁画。在众多壁画中,除藏经库有一幅《绿度母》壁画为早期“门”派作品外,其余均为“噶玛噶则”画派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康区“噶玛噶则”画派的最高艺术成就和风格特点,同时也使印经院成为早期壁画保存较完整的地方之一。
雕塑
德格印经院的雕塑主要是表现佛、菩萨、罗汉、护法神、历代高僧和历史人物的泥塑像,分别安置在大、小经堂之内,大经堂内有14尊,小经堂内有6尊。这些塑像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充分显示出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审美情趣和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