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
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其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文化
文化特点
法门寺文化博大精深,涉及考古、历史、艺术、佛教四大领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建筑特点
法门寺保持了塔前殿后的格局,以真身宝塔为寺院中轴,塔前是山门、前殿,塔后是大雄宝殿,这是中国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寺院的西院是法门寺博物馆,有多功能接待厅、珍宝阁等建筑。
历史
建筑历史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
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岐州牧拓跋育修复阿育王寺和舍利塔。并于西魏恭帝元魏二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法门寺由此名声大振,始成为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
唐太宗贞观五年,岐州刺史张德亮在塔基上修筑望云殿,以殿代塔,殿楼4层。唐高宗显庆五年迎佛骨于东都洛阳,供养3年后,于龙朔二年送归法门寺地宫,并诏令和尚惠恭、意方等重修法门寺塔。
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原唐节度使、岐王李茂贞修葺木塔,添置塔心樘柱,并在塔顶覆盖绿色琉璃瓦。
文物保护
200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主要景点
真身宝塔
真身宝塔因塔下藏有佛祖真身舍利而得名,初为“圣冢”,唐代建四级木塔,明代改建砖塔。此塔见于典籍记载,均称其为“古塔四层”、“木塔四层”,金人称为“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1981年8月24日明塔的一半崩塌,剩下半壁残塔。
法门寺地宫
法门寺唐代地宫于1987年发现,是世界上发现时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地宫所保存的大批文物,不仅等级高,品种多,有的甚至完好如初,是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种学科提供了实物证据,对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存在的文物代表了唐文化的金字塔尖。
法门寺佛学院
法门寺佛学院是西北地区一所汉传佛教高等院校,2004年11月在方丈学诚法师主持下筹建运行。2010年5月,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为本科学制,另特设三年制研究生班。学院秉持“志、道、德、才、学”的办学方针,吸取传统丛林培养僧才的经验精华,借鉴现代学院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培养解行并重的优秀僧才。
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博物馆又称法门寺珍宝馆,陈列大厅设在珍宝阁二、三层内。设有陈列《法门寺出土文物展》,展出文物160多件,全部是地宫出土的文物精品,为唐皇室文物精华的集群性陈列,另外还在地宫设有《地宫珍宝展》。法门寺博物馆正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高标准的陈列展览精品呈现出千年辉煌,每年100多万海内外各界人来这里参观学习、观光旅游,进行文化学术探访。其已成为大西北独具特色的大唐文化和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内颇具影响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
合十舍利塔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始建于2004年,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塔高148米,呈双手合十状,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筑,塔内供奉着举世闻名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其总建筑面积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为60225平方米,地下约为16465平方米。
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1代表这里供奉着世界上唯一释迦摩尼指骨舍利,2代表新旧两座宝塔,3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宝的设计规划,而0就是万物一切所有的众生。而108呢,比如说法师手持的念珠就是108颗,每拨去一颗佛珠就代表看破放下一种烦恼。
景点指南
最佳游览时段
全年皆宜
用时推荐
2小时以上
营业时间
旺季:8:30—19:00(3月1日—11月30日)
淡季:9:00—18:00(12月1日—次年2月28日)
占地面积
1300亩
地址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宝塔路008号
交通
自驾交通:从宝鸡市出发,全程92.0公里,途经宝鸡过境高速、连霍高速,再沿S209行驶400米即可到达。
门票/收费
旺季:120元/人(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
淡季:100元/人(每年12月1日至次年2月29日)
(具体价格,还需咨询售票处)
联系方式
0917-5254002
官网
http://www.famens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