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
共 1989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8 15:17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东端,距县城所在地浩门镇30千米,距省府西宁市108千米。北与甘肃省武威市西营河林场接壤,东与甘肃天祝县毗邻,南与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相连,西与东川镇连接,纵贯东川、仙米、珠固三个乡镇。森林公园东西长95千米,南北宽55千米,规划总面积14.8万公顷。
地形地貌
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
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地处腹地,受冷龙岭、达贩山两大山系影响,最高峰4949米(冷龙古冰川)。森林公园内冷龙山、雪龙红山、下达板山、仙米大山、龙潭掌、大直沟达坂、代乾山、白圪达、达坂亚豁、巴岭达坂等峰岭,海拔均超过4000米。
气候条件
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的,属高原寒温湿润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时数2264.8-2739.8小时,年太阳辐射130.68-154千卡/平方厘米,气温日较差11.6-17.5℃,年平均气温0.5℃,历史最高气温29.5℃(1999年),最低气温-34.1℃(1979年)。年平均降水量52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0毫米;植物生长期为100-150天,无绝对无霜期,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冰雹、霜冻、风沙等。
水文特征
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
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属湟水支流大通河流域,有大通河、五色神湖、珠牡灵泉、玉龙瀑布等水体。其中大通河在仙米峡谷穿过,在谷口处建有人工湖;五色神湖在白圪塔山巅,由108处泉眼汇成,为一大一小两个姐妹湖;珠牡灵泉在牛头同下,是9处泉眼汇集而成的温泉;玉龙瀑布跌落在宽曼平台上,悬空直下。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
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向的过渡带,有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林、高寒草甸带等植被,林木以为主,兼有祁连圆柏、白桦、红桦、紫桦、青扦、油松、华北落叶松、山杨、、报春花、迎春花、沙柳、银露梅、百里香杜鹃、粉枝杜鹃、头花杜鹃、烈香杜鹃、陇蜀杜鹃、、紫丁香、红柳、铃子草沙参、冬虫夏草、党参、大黄等灌木、草本和蕨类植物54科800余种。
动物资源
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内野生动物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棕熊、马鹿、雪鸡等十余种。
主要景点
冷龙山
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
冷龙山又名老龙湾,位于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北部,是祁连山东段的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区,主峰5254米,其中位于森林公园内的最高峰冷龙古冰川,海拔为4949米。
仙米神峡
仙米神峡位于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冷龙、达坂会垅地带,由浩门河切割而成,在森林公园内长70多千米,谷深200-300米,河床宽20-30米。
头道峡溶洞
头道峡溶洞位于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大峡谷中,是自然形成的上下两层溶洞,钟乳倒悬。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
2015年,门源回族自治县筹集省、州、县旅游发展资金和扶贫资金1650万元启动开发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聚阳沟景区,一期工程建设达摩禅音瀑布观光摄影区和达摩禅音圣湖生态观光区。截至2015年10月份,一期工程建设完工,对外开放。
表彰荣誉
2003年,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获批设立。
2016年,青海省林业厅、省旅游局为首批5个森林旅游休闲基地授牌,包括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
历史文化
民俗风情
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居民以为主体,被称为“华热巴”,意为英雄部落,视白色为吉祥,白牦牛、白山羊是独有特产,白色的民居、白色的服饰是建筑和服装的特色。他们粗犷豪放,能歌善舞。尚礼好客,家中来客全家到门前迎接,并请上席,双手敬茶、敬酒。他们尊老爱幼,走路时要让老人先行,路途遇害长者要下马问候,对幼儿不分男女精心抚育。
佛教文化
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
宋代西藏佛教传入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区域,15世纪宗喀巴创立格鲁派,僧人戴黄色帽,俗称黄教。寺院主要有仙米寺和珠固寺。其中仙米寺位于仙米峡谷的讨拉沟,建于明启三年(1623年),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建,由大经堂、小经堂、佛殿、僧舍、花园等组成;珠固寺位于珠固峡的解放村,建于清明顺治三年(1644年),因遭洪水康熙十一年(1672年)迁建于西山根,重檐歇山式大经堂是全寺的主体建筑,高达四层,宣统三年(1911年)遭火灾,民国五年(1916年)重建。两寺屡遭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出资进行复建。主要宗教活动有正月十五日法会、十月二十五日灯节、萨噶达瓦节、祭俄博等。
交通路线
交通
从西宁市出发,经过宁大高速、502县道、岗青公路到达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