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关林

联合创作 · 2023-07-23 01:29

洛阳关林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是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有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

建筑布局

洛阳关林的建筑规格按照宫殿形式修建,布局严谨壮观。庙前有戏台,中轴线建筑依次有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关墓。中轴线两侧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对称建筑物。其中最具特色的当数舞楼,前台的歇山式和后台的硬山式组合在一起,重檐楼阁,构筑之妙属全国罕见,也是“洛阳古代艺术馆”所在地。

历史

建筑历史

公元219年冬,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大义归天。公元220年春正月,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将传关羽首级于洛阳曹操处,但被曹操识破,曹操敬慕关羽为人,将计就计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城南十五里,并建庙祭祀,即今洛阳关林迄今已有1800余年。

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关林庙,扩建成占地200余亩、院落四进、殿宇廊庑【wǔ】150余间、规模宏远的朝拜关公圣域。万历三十三(公元1605年)年敕【chì】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关羽始封“圣”。

清朝,顺治五年敕封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五年敕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始称“关林”,成为与山东曲阜“孔林”并肩而立的两大圣域。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诏改武庙。清乾隆年间加以修建,形成现今占地180亩的规模。关林是明清时期皇帝遣官致祭、地方官吏和百姓朝拜关公的场所。

1980年在关林设立有洛阳古代艺术馆,陈列古碑志、石刻艺术珍品。

2001年3月,关林被评为国4A级旅游景区。

2006年05月25日,关林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关林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992X-85)“关公信俗”的遗产地。

2016年,关林景区成为洛阳市智慧旅游试点单位。

文物保护

2006年05月25日,洛阳关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大门

大门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中间大门上有九九八十一颗金色乳钉,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最高品级的标志。大门东西两边为八字墙,分别篆写“忠义”、“仁勇”4个大字,概括了关羽忠君、义友、仁爱、勇武的一生。

仪门

仪门建于明万历年间,取“有仪可象”之意,是当时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的场所。原为明代关帝庙大门,清代改称仪门。门额上的“威扬六合”匾,则是慈禧皇太后的御笔,十分珍贵。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西侧的“关帝诗竹”,为关羽亲手所绘。这幅竹画的全部竹叶点缀成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大殿

大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26米。庑【wǔ】殿顶,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正门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记录的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故事。

平安殿

平安殿又称启圣殿,是关林的主体建筑,位于整个庙院的中心,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殿内供奉有贴金关圣帝君像,关平、周仓、王甫、廖化侍立两侧。

浏览 1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