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造车:一个“没人相信”的故事

泰伯网

共 3104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0-11-20 04:23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界传闻已久的滴滴定制款网约车D1,终于得到了滴滴的 " 官宣 "。
11月16日,滴滴在开放日活动中正式对外公布了一款定制款网约车产品,型号为 D1。据了解,这是滴滴与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的定制款车型,专供滴滴网约车业务,12月将率先在长沙上线运营。
滴滴创始人程维表示,D1的发布只是一个起点,2025年目标普及100万台搭载滴滴自研自动驾驶系统的迭代车型产品,2030年目标是去掉驾驶舱,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此前瑞银、毕马威等机构研报曾指出,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将达到 1~2万亿美元级别的规模。10月30日,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鸣宇预测称,2030年或将成为自动驾驶计程车规模化运营发展的标志性节点。
有趣的是,这些数字全都指向程维展望的2030年。这也表明,滴滴造D1背后,是提前10年准备行业下一段赛程的野心。
不过滴滴造车的这个故事,开始时似乎并不顺利。
" 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去寻找最好的合作伙伴,但一开始,没有人相信我们的理想。"程维坦言,滴滴最终很荣幸能联手比亚迪,展开一个重新定义网约车的未来故事。
而滴滴整场发布会两个多小时的篇幅,都在对外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息,即这个未来故事并非形大于实。

01

滴滴转型:从软件算法到硬件终端


在程维看来,D1不仅仅是一款定制车产品,也是滴滴进入发展新阶段的一个里程碑。
" 原来滴滴专注于 App、技术算法等软件方面的优化,未来则是软件与硬件一起迭代。" 程维表示,D1的诞生让滴滴与乘客、司机的连接不再只有APP。
同时程维坦言,D1首次在数据层面将整车数据与滴滴平台数据打通,实现了线下交通工具与线上运营平台的结合。未来例如司机、乘客的意见反馈等数据收集,会比 APP更为精准和及时,这也将被持续用于完善网约车服务体系中。


不过程维也表示,滴滴拓展汽车终端等硬件的布局,并不会对原本软件算法的优化迭代带来负面影响。他也分享了目前滴滴在这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果数据。
在使用体验上,滴滴平台应答率从65%提升至了90%,拼车拼成率从 27% 提升至了75%,司机接驾时间从6分钟缩短到了3分钟。
" 滴滴让出行似乎美好了一点点。" 安全方面程维介绍称,滴滴平台的交通事故降低了34%,车内冲突降低了 59%,安全功能知晓率达72.6%。
" 打车体验已经越来越好,我们希望未来用户上车之后的体验也能越来越好。"滴滴副总裁、D1首席产品官杨峻则表示,D1未来所承载的创新发展意义,离不开滴滴过去多年来的线上运营经验和能力。这些如今也全部集成在了 D1的智能运营车机系统中。
杨峻认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可以让共享出行的运营效率提升到新的阶段。例如在只有APP的时代,平台无法知晓运营车辆的剩余电量,而在D1所代表的智能车机终端时代,平台可以更好地根据每辆车的实际情况匹配更为合适的共享出行订单。
除此之外,还有一键安全求助、人脸识别登陆、语音助手、需求热力图、行程导航等多维度的大数据功能,集成在D1这样的定制网约车产品中。这无疑可以帮助平台补足线下把控力缺失的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在整场发布会开头播放了一段短片。
" 我们虽不完美,但我们用 100% 的努力,探索新的边界。" 饱受安全问题困扰的滴滴,或许也在用硕大屏幕上印出的这几行字,以及耗费三年所创造的 D1,向外传递着自身实际的努力和改变。

02

首批乘客亲测,后排座可以 " 翘脚 "


滴滴此次发布会并非只是 PPT式的讲解,还有针对D1车型的现场展示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一辆D1缓缓开上了舞台,而作为首批乘客之一的程维下车后便说:" 我亲测过了,后排座可以翘脚。"
滴滴总裁柳青(左)、滴滴创始人程维(右)

程维进一步表示,D1的创新意义在于,这是一款专为共享出行乘客和司机使用而设计的车型,区别于以往所有针对家庭用户所设计的汽车产品,这背后则是基于5.5亿用户、上千万司机所产生的需求数据及思考。
具体而言,空间上D1并未改变传统汽车的外部结构,而是调整了内在构造来实现车内更大的使用空间。这样的设计调整的灵感或许来自于用户对于后排空间过于局促的几句抱怨。
" 我们发现许多用户在乘车时不好意思跟司机提一些要求。" 杨峻表示,D1在功能设计上就已打通了与APP的连接,调节空调温度、提前座椅加热、专属颜色接驾提示灯等等功能,乘客都可以在APP上完成设置。
司机端同样如此。除此前提到的智能运营车机系统来多维度辅助司机外,定制化设计的司机专属座椅,尽可能地为长时间开车的司机提供腰部、脊椎等部位的力学支撑,同时兼顾了座椅通风性。
针对安全性方面,杨峻举例称,滴滴平台上每年都会发生数万起因开门撞到路人的事故。为此 D1采用了单侧电动滑门的设计,车门不再是往外伸展打开,而是前后滑动开启,提升了乘客开门上下车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D1是首款搭载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网约车款型,急行遇障时会自动刹车,通过系统能力来提升司机、乘客的安全性。

03

自动驾驶竞赛,比比谁更快


在发布会中,程维认为提高出行共享率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共享化是未来出行的最优方案,购买服务将替代购买工具,不必真正拥有一辆车,也可以享受便利的出行体验。
简而言之,谁能更快的推出满足未来出行需求、体验的汽车终端并率先规模化,便能切下更多的市场蛋糕。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押注自动驾驶或许能拿到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的入场券,但也同样意味着需要加入这场可能烧掉万亿资金及十余年时间的拉锯战中。
不过即便存在种种不确定性以及高门槛,谷歌、Uber、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美团等巨头也在争先恐后地入场布局。跟滴滴一样,互联网巨头们没人愿意掉队。

" 目前类似D1这样的合作,应该只有滴滴与比亚迪这一个案例。" 有汽车产业链人士对 ZAKER 新闻表示,近年来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车企的结合并不罕见。
传统车企与阿里、腾讯、华为等巨头之间的合作,更多是看中了巨头们在移动支付场景、5G通信物联网等不同领域的长板能力,强化自身汽车产品的迭代性,确保与未来人们生活场景生态始终保持强关联性,最终也是为了提升汽车销量服务。
不过目前自动驾驶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所以此前的许多所谓定制合作显得并不那么 " 上心 ",更多还是停留在外观颜色、LOGO层面,深入到车机内部层面的案例并不多。
而此次比亚迪则是为了滴滴重新设计了整套汽车语言,这是一项 " 大工程 ",通常需要花费2~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样的高定制化程度行业里似乎还没有第二家。
在这个以10年为单位的未来竞赛中,滴滴已经亮出D1,不愿掉队的巨头们或许也该有所行动了。(来源:ZAKER 新闻出品  作者:曾宪天)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华为造车,但不是现在

《精读》

⊙宿迁:“绑定”京东
⊙自动驾驶降速,汽车巨头欲转型软件商
⊙伪造签名开除员工,迷雾下的旷视遭遇了什么
⊙GIS领域迎来“万达系”,地产商转型数字经济不能靠短期冲刺
阿里车联网急于翻身,新物种斑马挑战超大KPI
浏览 4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