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县
地名由来: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析邵武县始设光泽县,以光泽乡为名,乡以产银而成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地处两侧中低山夹持的长谷形盆地,古时泽池成片得名,光者大也,或谓泽水映日,光色璀璨;又据清康熙版《光泽县志》:境内群山耸立,林海茫茫,形如绿宝石,熠熠生光,故名。
2022年5月,福建省教育厅确定光泽县为福建省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
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将光泽县列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光泽县人口数量为13.03万人,位列南平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0位,位列福建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0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477位。
2020年11月,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排行榜出炉,光泽县位列第91名。
2019年11月,生态环境部授予光泽县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9年8月,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名单出炉,光泽县榜上有名。
2019年3月,光泽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闽浙赣片区)。
+查看更多光泽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光泽县(古属邵武府光泽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闽江上游富屯溪源头,与江西的黎川、资溪、贵溪、铅山及南平市的邵武、建阳、武夷山等七县(市)毗邻。鹰厦铁路和316国道由光泽入闽,邵光高速建成通车。全县总面积2240平方公里,下辖8个乡(镇)、90个村(居)委会。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城镇化试点县、省定产粮大县、一般转移支付县、重点老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
光泽县境内群山连绵,山高谷深,千米以上山峰有570座,有“一滩高一丈,光泽在天山”之说。光泽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盛产粮食、烟叶、药材、瓜类、甘蔗、荸荠等,水产养殖、畜牧业发展迅速。
光泽是福建省19个边界县(市)之一,是鹰厦铁路进入福建的第一个县,316国道横贯县境。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光泽县是”无废城市”建设特例县。
光泽县政府,下辖3个镇、5个乡(杭川镇、寨里镇、止马镇、鸾凤乡、崇仁乡、李坊乡、华桥乡、司前乡),有85个村民委员会、5个社区居委会。
历史沿革:
唐武德七年(624年),辟邵武北乡之地置洋宁镇,属建州邵武县。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改洋宁镇为财演镇,仍属建州邵武县。
至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邵武县升为军,财演镇升为县,为光泽建县之始。
因财演镇辖鸾凤、光泽二乡,取光泽乡名为县名,故称光泽县,属两浙西南路邵武军。
北宋雍熙二年(985年)改属福建路邵武军。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邵武军升为路,光泽县属福建行中书省邵武路。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陈友谅兵占领光泽,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6年)11月,光泽归附邵武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邵武路为府,光泽县属福建布政司邵武府。
清顺治三年(1646年)8月,清兵入闽,仍设府县如故,光泽属福建行都司延建邵道邵武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并县,光泽属建安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建安道,属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建瓯)。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8月,属江西省南城督察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属福建省建阳专员公署。
1949年6月人民解放军经此南下,1950年2月17日光泽县解放,属建瓯地区专员公署;10月,专区迁址建阳,属建阳地区专员公署。
1956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光泽属之。
1970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1971年改为建阳地区,属之。
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更名为南平地区;属之。
199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南平地区改称南平市,光泽属南平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