岣嵝乡

联合创作 · 2023-08-13 22:27

地名由来:岣嵝乡因境内“岣嵝峰”得名。岣嵝峰是衡阳县的名山,古来称为衡山的主峰,故衡山又名岣嵝峰山。清同治《衡阳县志》载:“岣嵝峰本南岳之别名也”。岣嵝峰是衡山七十二峰之一,雄峙于县境的东陲,海拔951.5米,跨神皇、岣嵝峰两个公社。据清同治《衡阳县志》记载:“嫘祖峰稍西,一峰亚之,望若俯背,故名佝偻”。人们以为“佝偻”二字意义不佳,便把“佝偻”改称为“岣嵝”。今沿用之。岣嵝峰上有禹坛,宋代所立。到了清代重加修茸,改称禹祠。

衡阳县辖乡。1950年分属白石、双江、妙溪3乡,1956年为神皇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59年属樟木公社,1961年为岣嵝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0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2.2万。乡政府驻铁厂。李(家坳)、界(牌)公路穿境而过。辖妙溪、觉先、双江、白石、七里山、松柏、腊树、和石、杨梅、城前、凤山、印子山、杉云、高峰、福星、集云、神皇1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林场、瓷泥、饲料、服装、造纸、花炮、预制、竹凉席。农副产品有水稻、油菜、水果等。境内有“禹王碑”名胜古迹,岣嵝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属岣嵝镇。

民国时期,为岣嵝乡。

1949年10月,属衡阳县第三区。

1952年7月,属第十五区(后改为集兵区)。

1956年,撤区并乡,设神皇乡。

1958年9月,属红旗人民公社(后更名樟木公社)。

1961年12月,属集兵区。

1995年5月,撤区井乡。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