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沂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

联合创作 · 2016-04-29 00:00

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紧紧围绕“宜业宜居宜游”工作主线,以“四个三”为抓手,补短板,增优势,积极作为,推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71亿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0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95.5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6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5.7:39.3:45.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91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播种粮食作物96.6万亩,同比减少9.4万亩。粮食总产38.8万吨,同比下降7.1%。其中夏粮总产18.44万吨,下降9.8%,秋粮总产20.36万吨,下降4.67%。粮食亩产401.5公斤,同比增长1.8%。经济作物产量有减有增。花生总产9.5万吨,同比增长20.4%;蔬菜总产123.3万吨,同比下降5.04%。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新造林2.07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7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2%。
畜牧业发展良好。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55.5万头、5.1万头、36.4万只和3414.1万只;同比分别减少1%,减少15.5%,增加6.2%和减少37.3%。年末全县生猪存栏38.4万头、牛4.8万头、羊39.4万只、家禽1342.6万只;同比生猪增长5.8%,牛减少5.2%,羊增加15.2%,家禽减少14.3%。肉类总产量8.8万吨,减少33.1%;禽蛋产量3.5万吨,减少9%;奶类产量1.67万吨,增加4%。
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新建优质农产品产业园区3个,新增种植业基地面积0.5万亩,新培育品牌6个,新认证“三品一标”3个,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4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59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已有21.4万户完成合同签订,占应确权总户数的99.3%;21.4万户完成颁证工作,占应确权总户数的99.3%。生态循环农业取得显著成效,新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站56处、新增沼气用户0.03万户。
二、工业
工业经济企稳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4家,完成工业产值505.16亿元,增长4.14%。其中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468.47亿元,增长4.9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6.76亿元,下降0.8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19.93亿元,下降7.74%。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241.39亿元,下降0.49%;重工业完成总产值263.77亿元,增长8.78%。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00:109(轻工业为100),轻工业占比47.7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6亿元,增长6.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9.50亿元,增长0.91%;实现利税39.44亿元,下降2.08%;其中利润24.61亿元,增长4.21%。
三、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5.2亿元,增长23.2%;计划投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0个,完成投资123.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0.5%;高新技术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0.2%,比上年下降6.2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长平稳。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29家,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16亿元,增长9.4%;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92.05万平方米,下降13.41%。房屋竣工面积155.41万平方米。房地产企业累计完成投资额7.31亿元,同比下降64.36%;销售商品房43.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8%。
四、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1亿元,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5.7亿元,增长6.3%。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7.5亿元,增长1.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2亿元,增长41.9%。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3.1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经济零售额126.1亿元,所占比重达到95.5%。
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0.43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出口17.19亿元,同比增长17.8%;进口3.24亿元,同比下降6%。全县共有9家企业进出口过千万美元。全年完成境外投资额656.5万美元,同比增长49%。
五、财税、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今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6.1%。从四大税种看,增值税增长33.2%,营业税增长5.3%,企业所得税增长15.5%,个人所得税增长37%。公共财政支出38.6亿元,增长9.1%。其中,民生支出33.1亿元,增长7%,占全县财政支出的85.7%。国地税收入完成19.8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国税收入10.2亿元,增长22.3%;地税收入9.6亿元,增长27.2%。
金融业形势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8.78亿元,比年初增加43.15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31.46亿元,比年初增加27.3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5.78亿元,比年初增加16.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74.85亿元,比年初增加8.42亿元;中长期贷款54.27亿元,比年初增加9.24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为47.02%。
六、文化、旅游、交通、信息
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八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 第十二届“阳都之夏”广场文化艺术节、沂南邮政杯“庄户剧团大赛”等大型系列文化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实现了数字化放映,保证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要求,实现放映3060余场次。今年末,拥有各种群众文化机构2处,博物馆7处,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12万册。境内现已查明的田野古文化遗存有34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21个点),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沂南县馆藏的文物13321件,其中珍贵文物22件。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年末全县实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8家,其中AAAA级旅游景区4家,AAA级旅游景区6家,AA级旅游景区8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7家;旅行社8家;星级酒店2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1家;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处,省级旅游强乡镇6处,省级特色旅游村15处。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65.7万人次,同比增长20.8%;实现旅游总收入64.66亿元,同比增长22%。
公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新增23公里,累计达到2575公里。其中村镇公路2033公里;高速公路74公里。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2辆;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99%。
信息业稳步发展。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4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8.53万户;互联网用户12.45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6万余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85%。
七、教育、体育、科技、卫生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招收小学生10789人,初中新生8655人,招收高一新生4439人。全县小学在校学生65949人,初中在校生2488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349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全部达到100%。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举办了2016年全民健身运动会。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800余人,全县体育人口达到40%。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体育从业人员100多人,经营涉及台球、跆拳道、瑜伽、武术等多个项目。2016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4800万元。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步。申报各级科技项目30余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33万元,全年获市科技进步奖4项,组织市级成果鉴定6项;全年专利申请量为53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7件,实用新型311件,外观设计105件,发明专利授权43件,增长率为22.9%;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家;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获批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基层人才计划2项、成功备案2016年第一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三引一促”引技术工作“走出去、请进来”200余次,引进转化科技成果182项,产学研合作64项,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家。
卫生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5处,其中: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心理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处,专科疾病防治所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处,乡镇卫生院24处;民营医疗机构6处;厂矿医院1处;门诊部5处;诊所、医务室49处。全县拥有病床377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03人。
八、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县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2.7平方公里,比去年增加了1.7平方公里。财政总投入2.6亿元。实施了正阳路北通、玉泉路东通等5条道路工程等。新增道路长度2.43公里、道路面积4.3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63%,铺设雨水管网4.87公里、污水管网5.86公里,安装路灯100盏。今年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投资8.5亿元,新建续建社区8个,完成农房建设2000户,完成危房改造930户。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县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10人,其中,交通事故死亡9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1人;受伤2人;经济损失95.5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受伤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6.6%、28.6%、35.8%、33.3%。
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5元,增长9.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52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8元,增长8.2%。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609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509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年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8.19亿元,比上年增收1.13亿元,增长6.6%。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8万人、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1.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6.1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5.86万人、失业保险3.9万人、工伤保险6.7万人、生育保险2.8万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稳步发展。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658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4255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4528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2995份。劳动争议仲裁进一步完善,全年受理并结案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32起。
注:
1、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起点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为500万元。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粮食产量为全面调查数据。
4、居民收入为小样本数据。

时光轴

RAG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紧紧围绕“宜业宜居宜游”工作主线,以“四个三”为抓手,补短板,增优势,积极作为,推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71亿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0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95.5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6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5.7:39.3:45.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91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播种粮食作物96.6万亩,同比减少9.4万亩。粮食总产38.8万吨,同比下降7.1%。其中夏粮总产18.44万吨,下降9.8%,秋粮总产20.36万吨,下降4.67%。粮食亩产401.5公斤,同比增长1.8%。经济作物产量有减有增。花生总产9.5万吨,同比增长20.4%;蔬菜总产123.3万吨,同比下降5.04%。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新造林2.07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7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2%。 畜牧业发展良好。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55.5万头、5.1万头、36.4万只和3414.1万只;同比分别减少1%,减少15.5%,增加6.2%和减少37.3%。年末全县生猪存栏38.4万头、牛4.8万头、羊39.4万只、家禽1342.6万只;同比生猪增长5.8%,牛减少5.2%,羊增加15.2%,家禽减少14.3%。肉类总产量8.8万吨,减少33.1%;禽蛋产量3.5万吨,减少9%;奶类产量1.67万吨,增加4%。 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新建优质农产品产业园区3个,新增种植业基地面积0.5万亩,新培育品牌6个,新认证“三品一标”3个,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4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59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已有21.4万户完成合同签订,占应确权总户数的99.3%;21.4万户完成颁证工作,占应确权总户数的99.3%。生态循环农业取得显著成效,新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站56处、新增沼气用户0.03万户。 二、工业 工业经济企稳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4家,完成工业产值505.16亿元,增长4.14%。其中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468.47亿元,增长4.9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6.76亿元,下降0.8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19.93亿元,下降7.74%。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241.39亿元,下降0.49%;重工业完成总产值263.77亿元,增长8.78%。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00:109(轻工业为100),轻工业占比47.7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6亿元,增长6.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9.50亿元,增长0.91%;实现利税39.44亿元,下降2.08%;其中利润24.61亿元,增长4.21%。 三、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5.2亿元,增长23.2%;计划投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0个,完成投资123.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0.5%;高新技术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0.2%,比上年下降6.2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长平稳。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29家,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16亿元,增长9.4%;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92.05万平方米,下降13.41%。房屋竣工面积155.41万平方米。房地产企业累计完成投资额7.31亿元,同比下降64.36%;销售商品房43.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8%。 四、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1亿元,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5.7亿元,增长6.3%。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7.5亿元,增长1.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2亿元,增长41.9%。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3.1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经济零售额126.1亿元,所占比重达到95.5%。 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0.43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出口17.19亿元,同比增长17.8%;进口3.24亿元,同比下降6%。全县共有9家企业进出口过千万美元。全年完成境外投资额656.5万美元,同比增长49%。 五、财税、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今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6.1%。从四大税种看,增值税增长33.2%,营业税增长5.3%,企业所得税增长15.5%,个人所得税增长37%。公共财政支出38.6亿元,增长9.1%。其中,民生支出33.1亿元,增长7%,占全县财政支出的85.7%。国地税收入完成19.8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国税收入10.2亿元,增长22.3%;地税收入9.6亿元,增长27.2%。 金融业形势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8.78亿元,比年初增加43.15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31.46亿元,比年初增加27.3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5.78亿元,比年初增加16.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74.85亿元,比年初增加8.42亿元;中长期贷款54.27亿元,比年初增加9.24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为47.02%。 六、文化、旅游、交通、信息 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八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 第十二届“阳都之夏”广场文化艺术节、沂南邮政杯“庄户剧团大赛”等大型系列文化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实现了数字化放映,保证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要求,实现放映3060余场次。今年末,拥有各种群众文化机构2处,博物馆7处,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12万册。境内现已查明的田野古文化遗存有34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21个点),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沂南县馆藏的文物13321件,其中珍贵文物22件。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年末全县实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8家,其中AAAA级旅游景区4家,AAA级旅游景区6家,AA级旅游景区8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7家;旅行社8家;星级酒店2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1家;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处,省级旅游强乡镇6处,省级特色旅游村15处。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65.7万人次,同比增长20.8%;实现旅游总收入64.66亿元,同比增长22%。 公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新增23公里,累计达到2575公里。其中村镇公路2033公里;高速公路74公里。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2辆;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99%。 信息业稳步发展。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4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8.53万户;互联网用户12.45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6万余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85%。 七、教育、体育、科技、卫生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招收小学生10789人,初中新生8655人,招收高一新生4439人。全县小学在校学生65949人,初中在校生2488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349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全部达到100%。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举办了2016年全民健身运动会。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800余人,全县体育人口达到40%。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体育从业人员100多人,经营涉及台球、跆拳道、瑜伽、武术等多个项目。2016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4800万元。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步。申报各级科技项目30余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33万元,全年获市科技进步奖4项,组织市级成果鉴定6项;全年专利申请量为53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7件,实用新型311件,外观设计105件,发明专利授权43件,增长率为22.9%;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家;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获批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基层人才计划2项、成功备案2016年第一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三引一促”引技术工作“走出去、请进来”200余次,引进转化科技成果182项,产学研合作64项,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家。 卫生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5处,其中: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心理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处,专科疾病防治所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处,乡镇卫生院24处;民营医疗机构6处;厂矿医院1处;门诊部5处;诊所、医务室49处。全县拥有病床377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03人。 八、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县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2.7平方公里,比去年增加了1.7平方公里。财政总投入2.6亿元。实施了正阳路北通、玉泉路东通等5条道路工程等。新增道路长度2.43公里、道路面积4.3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63%,铺设雨水管网4.87公里、污水管网5.86公里,安装路灯100盏。今年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投资8.5亿元,新建续建社区8个,完成农房建设2000户,完成危房改造930户。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县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10人,其中,交通事故死亡9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1人;受伤2人;经济损失95.5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受伤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6.6%、28.6%、35.8%、33.3%。 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5元,增长9.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52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8元,增长8.2%。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609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509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年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8.19亿元,比上年增收1.13亿元,增长6.6%。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8万人、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1.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6.1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5.86万人、失业保险3.9万人、工伤保险6.7万人、生育保险2.8万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稳步发展。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658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4255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4528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2995份。劳动争议仲裁进一步完善,全年受理并结案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32起。 注: 1、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起点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为500万元。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粮食产量为全面调查数据。 4、居民收入为小样本数据。RAG-ES2024-10-23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