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梁坝

联合创作 · 2023-07-22 12:28

渔梁坝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村,渔梁坝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有近1400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渔梁坝的地位是极为重要,一是泄洪防旱,二是截流行船,三是美化环境。历朝历代都把坝之兴衰作为徽州兴衰的标志。作为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兴旺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

文化

文物价值

渔梁坝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如此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至今仍在发挥着它的功能,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文物遗址

紫阳桥:此桥长140米,高14米,宽10米,因桥的上游即为徽商行舟的码头,所以桥孔建得比一般桥要高大得多。
渔梁坝: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

历史

历史沿革

渔梁坝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该坝始建于唐代,距今有近1400年的历史。隋唐时期,徽州人祖先、越国公汪华徙新安郡治于歙县,并筑坝截流,为水上军需民用。
绍定二年(1229年),袁甫复指挥江东,乃委派本州推官赵希恕督办渔梁坝修建事宜,得闽工甚精,开始凿山取石。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尽去坝心灰沙”,成为全部砌石的重力滚水坝,此后又多次修茸。 
明万历三十三年(1670年),重建渔梁坝,修坝记事碑可考。 

文物保护

2001年06月25日,渔梁坝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5年,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歙县徽城镇渔梁村等24个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推荐玩法

渔梁坝的地位是极为重要,一是泄洪防旱,二是截流行船,三是美化环境。历朝历代都把坝之兴衰作为徽州兴衰的标志。作为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兴旺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