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职业学院

联合创作 · 2023-05-23 15:25

武威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融合了武威教育学院、电大武威分校、武威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武威财贸学校、武威师范学校、武威卫生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915年的武威师范学校。学校立足职业教育,坚持厚德长技、守正创新,已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甘肃省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甘肃省文明校园。2018年甘肃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学校联合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是中科院在全国首次、也是唯一与高职院校的联合办学,为服务“大国重器”钍基熔盐堆第四代核能系统及其产业链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科教融汇的样板”。与武威重离子中心合作培养重离子方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全国重离子治疗系统产业集群发展。

学校占地面积1646亩(包含光伏电厂面积),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8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45亿元,图书馆藏书154万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专任教师66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82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316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6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专业带头人91人,骨干教师187人,“双师型”专任教师379人,省级“园丁奖”5人、“青年教师成才奖”12人,市级“园丁奖”10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建成省级各类名师工作室4个。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14人。

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学校紧密对接甘肃省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五个制高点、武威市“四大工程”和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有效对接核能、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光伏工程技术、设施农业、医学类等10个专业群,招生专业63个。申报获批的国家目录外全国首个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填补了国内空白,牵头实施国家氢能技术应用、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3个专业的简介和教学标准制定。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2个、骨干专业5个、优质专业8个、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在建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优质骨干专业群8个。形成了以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类专业为特色,国家级重点专业为引领,农、医、经、文、艺等综合发展的专业布局。全日制专科在校学生12919人。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立“工学结合,一体三通”育人模式、构建政院校企“四位一体”联合育人新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有效实现新形式,创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为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所需人才培养提供范式。现有20兆瓦光伏扶贫电厂(生产性实训基地)1所、“三级甲等”附属中医医院1家、教师实践基地100家、校内实验实训基地25个(实验实训室135个)、校外实践基地188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武威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青春通用性众创空间”1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与江苏顺丰通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顺丰学院,与山东蓝海集团共建蓝海学院。组建职教集团2个,加入省级职教集团6个。

师生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学校积极搭建竞赛平台,全力推进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获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9项,省赛获奖率达100%。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实现了该赛项国赛“零”的突破,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黄炎培杯非遗创新大赛、“互联网+”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铜奖4项,省市级一等奖98项、二等奖98项、三等奖201项,在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获优秀案例1项、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奖2项。每年向社会输送5000名左右毕业生,累计培养大中专学生17.6万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5%以上,85%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升职空间满意,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学校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教育规划项目36项、教育厅科研项目77项、科技厅等省级科研项目9项、市级科研项目15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2项,申报技术成果转化10项,创建科研平台10个,甘肃省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出版《武威职教理论与实践》112期。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4篇,出版专著86部、教材331本,获得专利162项、发明专利5项。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扶贫点古浪县黑松驿镇建成“一林一屋一基地”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有力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近五年累计完成社会培训14万余人。

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提质赋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化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升级数字校园平台,着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利用教育数字化助力“技能甘肃”“双高计划”学校建设。开展“互联网+”云平台建设,建成校园云数据中心,实现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实施“互联网+”智慧服务,建成高标准、现代化考试中心,满足教育教学及社会考试需求;推进“互联网+”智慧教学,建成开放共享的智慧教室,实现智能课堂,资源共享;实施“互联网+”智慧安防,建成校园监控系统,全力保障校园安全。

合作办学持续加强。着力推进“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工作,完成国家氢能技术应用、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3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简介研制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并发布。牵头主持全国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研制项目、第二批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新能源工程师6级职业标准的研制。为国家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干得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落实甘肃省与天津市签署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成立天津职业大学(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职业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研学基地,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推进两校间深度合作,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共同发展。按照《关于支持培黎职业学院建设发展的工作方案》,学校与培黎职业学院签订发展协议,全面对口帮建旅游管理专业。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改革成果、学校治理、联合招生、贯通培养、内涵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建立互帮共建协作机制,助推兰州——西宁城市圈建设。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发展协议》,双方将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上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16名。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质量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抢抓申办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大好机遇,以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抓手,辐射带动特色骨干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六个新武威”“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局面”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努力建成“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