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遗址

西山遗址

共 122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05

历史沿革

1984年,西山遗址被发现。
1992年9月至11月,在西山遗址举办首届考古钻探领队培训班,西山遗址大规模科学考古发掘开始。
1993年9月至1996年春,国家文物局在西山遗址又先后举办了三期全国考古领队培训班,并进行了考古发掘实习。
俯瞰西山遗址

遗址特点

西山遗址平面略近于圆形,现存面积约19000余平方米。西墙残存约为60米;北墙西段自西角向东北方向延伸,长约为60米;中段向东圆缓折转,略向外弧凸,长约120米;东段再折东南,与西北角形状略同,残长25米。由现存地段观测,其余地段得以保存的可能性已很小。城墙现存高度保存最好的约3米,宽5~6米,城墙转角处加宽至8米左右。发现有西城门和北城门。
西山遗址各段城墙的建造顺序是西墙先于北墙,北墙系倚压在西墙北端基底内收阶面上,直接夯筑起建。分块版筑法修建夯土城墙是西山古城的一大特点。北墙中段的夯窝为圆形,底部倾城倾国斜不平,直径3厘米左右,夯窝深为0.3~0.5厘米。从一组较为清晰的夯窝痕迹分析,有可能是数根一组的集束棍夯。
西山遗址文化堆积层按顺序可分为3期:第1期遗存约相当于后岗一期文化,多为零星分布,遗迹、遗物较少;第2期遗存较丰富,文化性质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第3期则为仰韶文化晚期的秦王寨类型。西山古城即始建于此期早段,废弃于此期晚段,绝对年代为距今5300~4800年。

文物遗存

西山遗址城内发掘出大量的房基、窖穴、灰坑、墓葬、瓮棺及奠基和祭祀等遗迹,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角蚌器等遗物,以及兽骨、种子等动植物遗骸数千件。

文物价值

西山遗址的发现,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开启了后代大规模城垣建筑规制的先河,其建筑方法、形制结构无疑对中国古代城址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示了巨大的进步和创造力。不仅对于探讨中国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以及中原地区在其中所起的历史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措施

1987年,西山遗址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西山遗址入选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9年10月,设立建立西山遗址工作站。
1996年11月20日,西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西山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孙庄村西。

交通信息

乘坐702路公交车至郑州技师学院站下车,步行280米后可达。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