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1

共 194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6-01 07:20

正文共:1574字-7图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今天分享来自于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1》报告,该报告编制旨在科学评估人工智能科技区域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现状,分析决定和影响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动力机制,系统考察各地区促进产业发展环境状况和政策的有效性。

从创新生态的视角,本报告构建的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6 项一级指标和 10 项二级指标:

(1)企业能力方面的企业规模和企业创新能力;
(2)学术生态方面的 AI 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
(3)资本环境方面的融资和投资;
(4)国际开放度方面的核心人力资本开放度和技术开放度;
(5)链接能力方面的链接者;
(6)政府响应能力方面的政府响应。在二级指标之下,再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设立相应的 24 项三级指标。

本报告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指标计算的数据是来自包括2205 家人工智能企业、3741 个投资者(投资机构和非投资机构)、295 所 AI 大学和 123 家非大学科研机构、在中国境内召开的 1708 场会议、444 家产业联盟、31 个省市自治区出台的 577 个相关政策和 1073 家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在内的中国智能经济样本数据库。

从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指数综合排名看,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上排在第一梯队,分值分别为 82.37、65.50、36.05、27.62、24.44 和 23.35。排在第二梯队的省市自治区包括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辽宁省、天津市、福建省和湖北省,分值分别为 14.79、13.79、13.63、12.17、11.90、11.88 和 11.40。

从评价指数的分项排名看,产业竞争力排名较高的省市自治区都是人工智能企业较为聚集的区域。城市经济转型和升级过程中创造出的智能化需求,是引致创新资源集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术生态评分较高的省市自治区,例如陕西省(排名第六)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上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水平,反而是学术生态排名分别位列第八、十一和十五名的山东省、安徽省和湖南省,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上走在了全国前列。以智能化需求为导向,构建和培育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是区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对四大经济圈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总评分 101.90,位列四大经济圈首位,京津冀 100.52 分位列第二,珠三角 65.50分位列第三,川渝 24.71 分位列第四。与 2018-2020 年的评价结果相比,长三角首次超过京津冀位列第一。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进程的加速和北方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创新资源的“南移”是改变区域竞争力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

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城市(不包含直辖市)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中,深圳市、杭州市、广州市和南京市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上位居前四,分值分别为74.90、49.24、35.47 和 30.35,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是城市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除了直辖市,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前列的城市基本都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

随着新基础设施计划的实施、消费互联网的升级和产业互联网的启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开始步入全面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其中,融合产业部门的发展是未来影响人工智能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变量。应用场景的开放、产业智能化创新生态的形成、数据生态优势的提升和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发展,是决定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发展和竞争格局的关键。


如果您想下载本文的报告,可以在水木人工智能学堂(公众号:smaiedu)回复关键词“ai201”获取。

来源 |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版权声明:本号内容部分来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和作者,如有侵权或出处有误请和我们联系。


浏览 2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