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

联合创作 · 2023-08-03 09:18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其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

文化

文化特点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建筑特点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其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其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其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历史

建筑历史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明代,为加强西北边防,宋国公冯胜决定在此修建关城,不久,九眼泉地区平地而起一座黄土夯城,周长220丈,高两丈,宽一丈,这是嘉峪雄关的最早雏形。

19世纪30年代,由中亚输入新疆的鸦片数量大增,也通过哈密及嘉峪关进入中国内地。

文物保护

1961年,长城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嘉峪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

主要景点

戏台

嘉峪关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顶部为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八卦图”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学的综合反映。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尼姑庵的尼姑及其豢养的宠物,这些绘画内容在其它戏台上非常少见。其两侧书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概括了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演义变化及戏曲演出场所的功能作用。

光化门

光化门是内城东门,门额上刻“光化门”三字,面向东方,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门洞由自黑山开采的石条铺成。其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由时任肃州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精雕细刻,五彩装成。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虽经历了近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

文昌阁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底层两边为单间铺房,四周立红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内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的官厅;四面装有花格门窗,上部绘制山水人物彩画80余幅。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关帝庙

关帝庙明末清初从内城迁到现处。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刀房、过厅、马房和牌楼,总面积720平方米。

天下雄关碑

天下雄关碑在关西门外百余米处,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

景点指南

最佳游览时段

11月至次年2月

用时推荐

1小时以上

营业时间

08:30—20:00

占地面积

33500余平方米

地址

甘肃省嘉峪关市峪泉镇关城南路

交通

自驾:从嘉峪关市出发,全程8公里,途经体育大道、阳关路、关城南路,沿当前道路行驶940米即可到达。

门票/收费

110元/人(5月1日—10月31日);

100元/人(11月1日—次年4月30日);

具体详情请咨询景区

联系方式

0937-6396110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