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2017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17
2017年县政府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主动应对各种挑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有效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年度任务。
一、综合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5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33.5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249.8亿元,同比增长11.9%。
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18.8:28.3:52.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490元,同比增长10.8%。
二、农业
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夯基固本、体系创新和产业带动,编制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规划》,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已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区。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有效应对春季低温、亚洲飞蝗等自然灾害,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全年粮食产量307.0万吨(省核定反馈),同比增长0.68%。其中:玉米产量281.0万吨,同比下降1.1%;大豆产量3.3万吨,同比增长50.0%;水稻产量9.2万吨,同比增长30.5%。调减玉米种植面积69万亩,发展特色经济作物140万亩、棚膜经济3.4万亩,打造高标准农田21.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10万亩;投资近4亿元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防汛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
农业经营体系日益完善。积极争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资金,逐步构建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9万亩,有31个农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000多家,带动农户1.5万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发展到1165家和690家,培养致富带头人2654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近千元;全县流转土地20.8万公顷,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12.3万公顷,占比60%。
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培育陈家店等5家市级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春江堰家庭农场被确定为全国数字农业试点,并在全省三产融合试点评比中排名首位;培育农业品牌近5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9家,康大、华正、众品等畜牧深加工企业保持平稳增长。在全省率先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无疫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0.4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16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医药制造业总产值116268.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总产值31058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汽车制造业总产值15625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总产值74704.9万元,同比增长21.6%;酒饮料制造业总产值143010.1万元,同比增长22.2%;通用设备制造业154489.4万元,同比增长20.6%。
全年新增2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0户。
201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同比(%) |
饲料 | 吨 |
306000.0 |
-30.8 |
其中:配合饲料 | 吨 |
125000.0 |
-12.6 |
鲜、冷藏肉 | 吨 |
329000.0 |
-11.8 |
冻肉 | 吨 |
5000.0 |
66.7 |
冷冻蔬菜 | 吨 |
9023.0 |
16.6 |
饲料添加剂 | 吨 |
114000.0 |
58.3 |
饮料酒 | 千升 |
156000.0 |
-6.0 |
啤酒 | 千升 |
139000.0 |
-7.3 |
饮料 | 吨 |
7000.0 |
-61.1 |
包装饮用水 | 吨 |
7000.0 |
-61.1 |
服装 | 件 |
1403600.0 |
-34.2 |
梭织服装 | 件 |
1403600.0 |
-34.2 |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 | 吨 |
46000.0 |
17.9 |
钾肥(折氧化钾100%) | 吨 |
19000.0 |
111.1 |
合成橡胶 | 吨 |
62000.0 |
-3.1 |
塑料制品 | 吨 |
11000.0 |
10.0 |
水泥 | 吨 |
1171000.0 |
-65.6 |
其中:强度等级42.5水泥 | 吨 |
1013000.0 |
-67.5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59000.0 |
18.7 |
预应力混凝土桩 | 百米 |
120.0 |
-7.7 |
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平方米 |
85000.0 |
18.1 |
泵 | 万台 |
5.5 |
1.9 |
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 | 台 |
14648.0 |
33.5 |
其中:土壤耕整机械 | 台 |
2936.0 |
84.5 |
种植施肥机械 | 台 |
2227.0 |
23.8 |
收获后处理机械 | 台 |
9485.0 |
25.1 |
2017年末全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7家,较去年增加4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110.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8亿元,同比增长69.39%。其中:工业投资332.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0.1%。500-5000万元以下投资完成270.7亿元,比上年增长67.7%;500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184.1亿元,增长26.6%。
2017年年末全县共有房地产企业34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1亿元,比上年下降29.5%。销售面积5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销售额18.1亿元,同比下降11.6%。
五、贸易和服务业
贸易与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依托现有商贸产业,重点发展以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健全,现代物流业、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6亿元,同比增长10.3%。
六、财政和金融业
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稳中有升,圆满完成本年任务。
财政:2017年,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42,9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1,308万元,同比增长8.6%,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00%。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45,49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29万元,同比下降0.01%,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00%。
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128,868元,比上年同期增收804万元, 同比增长0.6%;地税部门完成91,3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5,240万元,同比增长6.1%;财政部门完成25,232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6,073万元, 同比下降19.4%。
从主要税种收入完成情况看:增值税(100%部分)完成67,6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2,280万元,同比增长22.2%。消费税完成34,622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16,283万元,同比下降32.0%。企业所得税(100%部分)完成29,0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4,606万元,同比增长18.8%。个人所得税(100%部分)完成6,6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759万元,同比增长35.8%。
2017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计完成794,3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6,316万元,同比增长39.8%,完成年度预算的185.4%。
金融:全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47.5亿元,同比增长4.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6.4亿元,同比下降5.4%。
七、民政优抚
全面实施《幸福农安建设行动计划》,各项民生实事有效落实。
精准扶贫稳步实施。突出产业带动,主动开展“回头看”和“走遍贫困村、访遍贫困户”活动,全年投入扶贫资金2.3亿元,落实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会兜底政策,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8个,统筹解决贫困户危房改造、子女乘车补助、医疗保险等问题,实现脱贫8307人、贫困村出列34个,超额完成“双85”任务。
文教卫生事业创新发展。投资3.4亿元,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温馨村小”建设被央视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五段式”校本研修模式应邀到上海等多地做专题介绍。在全省率先启动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被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成功举办全民运动会,黄龙戏《粘豆包》代表吉林省进京汇报演出。
社会保障能力大幅增强。开发就业岗位7500个,新增就业650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9%以内;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事业,新增民办养老机构9家、床位488张;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助2986万元;全面开展城乡低保核查,保障标准分别达到年人均5160元和3650元。
八、教育和卫生
教育:2017年末全县共有5所高级中学、34所初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283所小学、90所幼儿园和1所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人数共12606人。全县所有在校学生111212人,其中高级中学14768人,初级中学22888人,完全中学6513人,小学56078人,幼儿园10823人,特殊教育122人。
卫生: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医院+乡村卫生所)629处,其中医院48处,乡镇卫生所(站)581处。全县卫生从业人员共有54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151人,拥有高级职称328人,全县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6人。全县共有床位3336张,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床位2.9张。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201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达到1127677人,同比下降1.7%。其中,城镇人口220753人,非城镇人口906924人。
全县年末在岗职工33649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1261元(初步统计),同比增长23.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100元,同比增长7.0%;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29元,同比增长6.0%。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17年县政府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主动应对各种挑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有效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年度任务。 一、综合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5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33.5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249.8亿元,同比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18.8:28.3:52.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490元,同比增长10.8%。 | RAG-ES | 2024-10-23 |
二、农业 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夯基固本、体系创新和产业带动,编制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规划》,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已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区。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有效应对春季低温、亚洲飞蝗等自然灾害,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全年粮食产量307.0万吨(省核定反馈),同比增长0.68%。其中:玉米产量281.0万吨,同比下降1.1%;大豆产量3.3万吨,同比增长50.0%;水稻产量9.2万吨,同比增长30.5%。调减玉米种植面积69万亩,发展特色经济作物140万亩、棚膜经济3.4万亩,打造高标准农田21.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10万亩;投资近4亿元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防汛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 | RAG-ES | 2024-10-23 |
农业经营体系日益完善。积极争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资金,逐步构建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9万亩,有31个农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000多家,带动农户1.5万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发展到1165家和690家,培养致富带头人2654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近千元;全县流转土地20.8万公顷,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12.3万公顷,占比60%。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培育陈家店等5家市级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春江堰家庭农场被确定为全国数字农业试点,并在全省三产融合试点评比中排名首位;培育农业品牌近5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9家,康大、华正、众品等畜牧深加工企业保持平稳增长。在全省率先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无疫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