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古镇
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它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该镇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平乐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平乐古镇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平乐古镇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平乐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植物资源
平乐古镇盛产竹木,竹林资源尤为丰富。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蔡·蒙履平,和夷底绩。”将穿镇而过的白沫江用飞沙堰分为“内江”、“外江”,形成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到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火井县治设在平落达二百多年之久,元代后属邛州直隶州,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建置平落乡,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此名。1950年镇、乡分置,1983年4月撤乡建镇,称平落镇,实行镇管村体制,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镇
2004年9月,邛崃市实施区划调整,撤消紧邻平乐的下坝乡建制,将原下坝乡行政区域并入平乐镇,统称平乐镇。
历史典故
相传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演绎的“凤求凰”就是发生在此处。古镇的主街乐善街,是的水景风情街,街的尽头就是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为七孔石桥,桥洞一改普遍的半圆型,改用桃型,堪称川西一绝。
主要景点
古镇九景
平乐自古便成为“茶马古道第一镇、南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在今天的平乐,依然可以看到历史的足迹——九古: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
古镇明清建筑23.54万平方米,鳞次栉比,古风蔚然,素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著称。古镇共有老街33条,七弯八拐,曲径通幽。
平乐古镇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古街两边的房屋多数为一楼一底的木结构建筑,一般为下层作铺面上层作居室,体现了浓郁的川西风格。千年古巷两边的店铺虽然已经是几经易手,却还在经营着。平乐镇政府正加速旅游业的发展,向世人展示千年古镇的风采。
民俗风情院
风情院里的主要建筑是天工别院,又叫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的主人原来是清朝河北定县州判王治统,他的后人后来迁居洪雅县,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洪雅城隍街57号修建了一座四进合院,西南交大乡土建筑研究所所长季富政教授称誉他是“洪雅瑰宝”
2003年,洪雅县搞城市建设,虽然有阮仪三、冯骥才、季富政等著名人物呼吁留住这座古宅,但王家大院仍被拆除,主人将拆下的木料编号登记堆放在一起。三年后,平乐镇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决定购买王家大院,异地搬迁保护,这样,王家大院就从百里之外被搬到了这里重建。
推荐玩法
古镇河里时常有茶船停泊,每船50元/小时,送四杯茶,可以乘船游览湖光景色。古镇附近可玩的地方也很多,镇外的金鸡谷户外运动基地可以玩攀岩和速降;古镇西部有万亩竹海和仿建的古代造纸坊,可以观赏古老的造纸术,这些景点距离古镇都很近,有1天时间即可玩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