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庙

曹娥庙

共 4627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4-05-24 10:36

建设沿革

元年(151年)上虞县令度尚为孝女曹娥造墓建庙,并立石碑,由弟子邯郸淳撰写碑文。
东汉二年(195年)中郎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语“绝妙好辞”四字,为中华第一字谜。
升平二年(358年)右军以小楷书孝女于庙,并由新安吴茂先镌刻成碑。
三年(1066年)时年十岁的上虞朱回之女朱娥为护卫祖母而被杀死,祖母赖以得脱。会稽令董楷于时在庙中为她立像。
北宋八年(1093年)建正殿五间。侍郎蔡卞重书曹娥碑(今存庙中)。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郡守扩建后殿五间,供曹娥父母与朱娥配享,并于孝女墓前建“双桧亭“,题写亭匾。
五年(1339年)敕封慧感夫人,尹宫诚重修殿宇。
八年(1375年)诚意伯(刘伯温)奉敕祭奠。有诔辞书额存庙。
明洪武间,山阴诸娥,父士吉以诬罪论死,二子吁父冤亦拟大辟,娥年八岁,诣捩钉板叩阍,三冤并雪,娥归里伤重道卒。明万历间巡抚刘公立像配于庙。
五年(1510年)重修殿宇。
元年(1522年)太监赖恩集唐刺史)文字,凑成曹娥碑,为大碑于殿壁。嘉靖四年(1525年)郡守南大吉修庙廊之。
明万历十年(1582年沈东江募建高间。
六年(1649年)总漕尚书,重建殿宇,加高大焉。
十一年(1672年)刑部郎中重修殿宇(沈文奎第三子)。康熙十二年(1673年)右军后裔,王作霖,临摹王羲之曹娥碑字帖镌石庙壁。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二月,曹娥庙坏于飓风,郡守捐俸创修,九月完成。复建“沈公祠“于庙右,以褒沈文奎建庙之功。
十年(1732年)郡守、建牌坊于墓道前。
四十八年(1783年)后殿火毁,次年重建。
三年(1798年)庙前建照墙和左右两座石辕门。嘉庆七年(1802年)双桧亭(祭厅)前建“过廊”三间。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封福应夫人,于庙前建“御碑亭”恭勒徽号。又浙江巡抚阮元,属金匮(今无锡),以隶体书曹娥碑一通,由山阴县知事徐元梅捐赀上石,由陈鸿熙从杭州运石到上虞立于庙中。
十九年(1839年)仲夏,庙前上,左右两边各建一个“观潮台”。系蔡步阶之室徐氏所造。
五年(1866年)加封灵感夫人。有懿旨赐“福被曹江”匾额一块。
曹娥庙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三月,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来曹娥庙瞻拜孝女。同年七月曹娥庙全毁于大火。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当地乡绅任凤奎,募资重建曹娥庙。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曹娥庙竣工。
198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拨款三十三万仟元,与上虞县民间集资委员会募资八万多元,重修曹娥庙。于1987年基本修复,并辟为旅游点向公众开放。
1989年曹娥庙被定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上虞县文物管理所,把原来梁湖“天香楼藏帖”的书法古碑共一百二十块,集中陈列在曹娥庙。
1999年上虞市文物管理所,募资恢复双亲殿(后殿)重建双亲座像和暖阁。

建筑格局

曹娥庙坐西朝东,背依凤凰山,面向曹娥江,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40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条轴线上。北轴线为三开间,依次有:石牌坊、饮酒亭、碑廊、双桧亭、曹娥墓;中轴线为五开间,依次有:罩墙、御碑亭、山门、戏台、正殿、曹府君祠;南轴线为三开间,依次有:山门、戏台、土谷祠、沈公祠、戏台、东岳殿、阎王殿。

文物遗存

正殿

正殿是人们瞻仰、纪念孝女曹娥的主要场所,处于全庙中心,通高18米,面宽21米,进深25米,顶作,明间、次间为抬梁式梁架,梢间山墙为穿斗式构筑。明间的四根金柱净高15米,直径0.6米,木质坚硬若铁,系购自南洋的铜操木。外翻的三道卷棚,既在结构上为减柱造法提供了便利,增大了空间容量,同时又为游人进入角色创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暖阁

暖阁
暖阁位于正殿中央,通高6.5米,为三间六柱歇山重檐法式,屋面为黄色琉璃,上圆雕铁拐李、汉钟离、等八仙人物,檐檩、额坊间以斗拱,金丝走边,下置透雕花板数道,明间双柱盘降龙两条,左右对峙。孝女曹娥凤冠霞帔端坐其中,神采奕奕。

后殿

后殿
后殿又名曹府君祠、双亲殿,历史上是供奉孝女曹娥父母雕像之所,郡守汪纲建于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淳祐六年(1246年)敕封曹娥父母为“和应侯“和“庆善夫人“。
后殿的结构与正殿基本相似,只是二十二扇朱漆大门厚重严实,别具神韵。明间为三关六门,次间、梢间均作二关四门。门上部格心嵌框圆润工巧;下部中窗、裙板浮雕满布、细腻传神。特别是明间中窗花板,雕刻突破取材传统的俗套,另辟蹊径,引唐诗入画,反映了工匠扎实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曹娥碑

汉元嘉元年(151年),上虞县长度尚将曹娥孝迹上报朝廷表为孝女,并为之立碑。碑文由书写。此碑早年散失。
东晋升平二年(358年),王羲之到庙书曹娥碑,文字由新安吴茂先镌刻。此碑绢本手迹现存辽宁博物馆,上有梁代、怀充等人题名,还有等人题款。
在宋元祐八年(1093年)由女婿蔡卞重书。此碑高2.3米,宽1米,为行楷体,笔力遒劲,流畅爽利,在中国书法史上较高的地位。已历千年,弥足珍贵。

双桧亭

双桧亭
双桧亭是旧时达官贵人在曹娥墓前举行祭祀仪式的厅堂,郡守建于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因落成后亭前植有两棵桧树而名。最初“双桧亭“三字匾由著名书家手书。
双桧亭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三间,明间宽4米,次间宽2.5米,进深9米。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构筑。明间落地花罩雕“鼠偷“等缠枝花纹。迎门抱对为王震手迹,上悬“孝思维则“匾额,为旧题,任政补书。金柱阴刻手写对联。前后檐柱牛腿分别圆雕、李白四才子和貂蝉、、西施四美女。槛窗下沿镀金花板浮雕《封神榜》、《》等传统戏剧片段。刻《西厢记》、《红楼梦》人物故事,屏门上方一白底黑字“双桧亭“大匾系晚年亲书。

曹娥墓

曹娥墓
曹娥墓旧在、后因风潮损坏移置今处。旧有石刻侍女、石马、石羊在墓两侧对峙。此墓早年被毁。
曹娥墓是1982年由民资重修,1987年上虞市文物管理所根据清代曹娥墓形制作外观修整。墓高2.7米,直径7米,通体以优质石块错缝砌筑。
1988年于墓前亭立“汉孝女曹娥墓”碑,碑文由绍兴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先生手书。

文物价值

曹娥庙有近两千年的文化积淀,艺术品位相当高。如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四绝”饮誉海内外。
曹娥庙的雕刻以质地分,有木雕、石雕、砖雕,以技法分,有圆雕、透雕、浮雕,雕刻技艺精湛。
曹娥庙的壁画以置之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曹娥生前及死后传说的全过程,线条圆润流畅,构图简括,极具表现力,对研究民国绘画史极具价值。
曹娥庙的楹联数量之多,为其它庙宇所罕见。并且,楹联作者层次颇高,于右任、居正、刘春霖、熊希龄、王震、李生翁、马一浮、邓散木等都属民国文坛盛名人物。从这个意义而言,称曹娥庙楹联近集民国文坛大成不算为过。
曹娥庙的第四绝是蔡卞书的宋碑,碑书为行楷体,笔法灵动,神采飞扬,被誉为宋代行楷的典范。此碑历经千年,堪称镇庙之宝,历代书坛名流视作瑰宝。

文物保护

曹娥庙
1984年浙江省上虞县人民政府拨款三十三万仟元,与上虞县民间集资委员会募资八万多元,重修曹娥庙。于1987年基本修复,并辟为旅游点向公众开放。
1989年曹娥庙被定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上虞市文物管理所,募资重建正殿暖阁,重刻曹娥座像,重铸铜香炉,并恢复蒋中正书“人伦之光“匾。
1995年上虞市文物管理所,募资重建“御碑亭”。
1999年上虞市文物管理所,募资恢复双亲殿(后殿)重建双亲座像和暖阁。
2013年曹娥庙被列入名单。

历史文化

曹娥负父出水的传说
曹娥庙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不知名的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舜江上捕鱼。这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年方一十四岁,生得美如天仙,又聪明绝顶,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
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
娥江不管水急潮猛,江水奔腾咆哮,一到曹娥庙前面,立即变得无声无息,仿佛愧对孝女,悄悄遁去,过了曹娥庙门口,才敢再发出响声,真叫人叹为奇迹。
沈家台门的来源
早先,曹娥庙很小,庙里只有一个曹娥娘娘的神位。
一日,有人躲到曹娥娘娘的神位下,听到外面追赶的脚步声,吓得连声祝告:“娘娘菩萨救救,保佑我躲过难关,日后出山之日,一定重建庙宇。”
这人说完,听得外面人声远去,心里安定下来,朦胧进入梦乡,梦见曹娥娘娘说:“脱去我的内衣,去某当铺当二百两银子,日后上京,万事大吉……”
一梦醒来,天已五更,这人不敢多留,就照娘娘梦中吩咐,脱了她的内衣,走了。
这个小伙子,名叫沈宏奎,本地人,从小父母双亡,讨饭过日子。这天撩人家晒着的衣裳,想换碗饭吃,被人发现追赶。当日他到那爿当铺当内衣,换了二百两,去了京城。
沈宏奎招了驸马,去曹娥庙里还愿,就带足金银,到了曹娥,大兴土木,扩建娘娘庙。
沈宏奎死后,曹娥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在娘娘庙的偏殿旁为他盖了个“沈家台门”,至今还在。

旅游信息

地址:浙江省市上虞区曹娥街道孝女庙村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