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联合创作 · 2023-03-30 00:00

乌兰察布市2023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乌兰察布市统计局

2024年3月29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两件大事”,深入打造“五大经济”,持续扩大内需、优化结构,全市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84.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8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471.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427.5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为17.1:43.5:39.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7158元,比上年增长9.8%。

 

auto

 

据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0.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9.4万人,乡村人口61.0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94%。全年出生人口0.59万人,出生率为3.63‰;死亡人口为1.84万人,死亡率为11.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6‰。

auto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58.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69万人,乡村人口173.48万人。男性人口132.18万人,女性人口125.99万人。0-17岁人口31.87万人,18-34岁人口47.2万人,35-59岁人口103.54万人,60岁以上人口75.56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685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7372人。

全年中心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1.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0.4%,衣着类上涨1.9%,居住类下降4.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3%,医疗保健类上涨0.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8%。

auto

二、农牧业

2023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3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64万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7.37万公顷,增加0.04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14.58万公顷,增加0.01万公顷;燕麦播种面积7.05万公顷,减少1.02万公顷;大豆播种面积3.15万公顷,增加0.08万公顷;马铃薯播种面积8.67万公顷,增加1.15万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31.06万吨,增产9.6%。其中,小麦产量9.86万吨,增产5.1%;玉米产量61.06万吨,增产2.6%;燕麦产量7.22万吨,增产2.8%;大豆产量3.28万吨,增产3.4%;马铃薯产量34.59万吨,增产23.5%。

auto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409.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8家,增加值增长12.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9%,股份制企业增长14.2%,民营企业增长1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5.1%,制造业增长1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增长12.0%;分行业看,五大主导产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3.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6.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8%,农副产品加工业增长12.4%。

auto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90.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利润总额48.1亿元,下降4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9%,增长0.1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6000千瓦以上电厂发电装机容量2147.5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973.6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966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77.4万千瓦,储能发电装机容量32万千瓦。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年末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在库单位数76家,实现利润总额1.1亿元。

四、服务业

2023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增加值47.6亿元,比上年增长0.9%;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20.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10.4%;金融业增加值43.2亿元,增长6.0%;房地产业增加值24.2亿元,增长5.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20.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7.3%。

全年公路交通运输业完成公路客运量4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3%;公路旅客周转量6066.4万人公里,增长51.2%;公路货运量完成12387.8万吨,增长15.5%;公路货运周转量3056785.1万吨公里,增长10.4%。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774.4万件,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932.3万件,增长63.6%;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1842.1万件,下降5.8%,其中函件业务5.1万件,包裹业务2.6万件,订阅报纸1548万份,订阅杂志64.1万份。快递业务收入3亿元,增长44.9%。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3.7亿元,比上年增长5.1%。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1.4万个,其中5G基站0.4万个。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02万户,其中5G电话用户达到140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7万户,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13.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201万户。年末每百户家用汽车37辆、移动电话207台。

五、国内贸易

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0.3亿元,比上年增长8.4%。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1.1亿元,增长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3亿元,增长9.0%。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215.8亿元,增长6.9%。餐饮收入34.5亿元,增长19.2%。

auto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8.6%;饮料类下降7.3%;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3.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0.9%;化妆品类下降8.1%;日用品类增长68.7%;书报杂志类增长14.7%;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43.0%;中西药品类增长38.0%;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4.5%;通讯器材类增长88.1%;石油及制品类下降8.6%;汽车类增长5.9%。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上商品零售额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占限上商品零售额比重为4.2%。

六、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3.4%。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8.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1%。按控股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增长8.5%,民间投资增长38.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2.7%。年开复工项目784个,开复工率75.2%。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完成额48.4亿元,比上年下降18.4%,其中住宅投资完成额38.7亿元,下降18.7%。商品房销售面积62.6万平方米,增长20.2%,商品房销售额28.4亿元,增长16.9%。

auto

七、对外经济

2023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进口总额15.7亿元,增长42.9%;出口总额23.1亿元,增长16.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4038万元,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家。年末全市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174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9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6.9亿元,增长17.3%;非税收入完成21亿元,下降7.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6.2亿元,增长10.8%。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44.1亿元,比年初增加202.8亿元。从存款主体看:住户存款余额1463亿元,增加150.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34.8亿元,增加26.3亿元;机关团体存款余额219.2亿元,增加34亿元;财政性存款余额25.4亿元,减少9.3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22.2亿元,比年初增加112.1亿元。从贷款类别看:住户贷款余额416.5亿元,比年初增加39.4亿元;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605.7亿元,增加72.7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5.7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0.6亿元,增长2.3%;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5.1亿元,增长7.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4.7亿元,增长9.7%。其中:寿险业务赔付支出为4.7亿元,增长1.7%;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9.9亿元,增长14.0%。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2023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54元,比上年增长6.4%。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3157元,增长6.1%;经营净收入7128元,增长7.6%;财产净收入793元,增长6.5%;转移净收入7075元,增长5.9%。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18元,比上年增长5.8%。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3745元,增长5.5%;经营净收入6815元,增长7.4%;财产净收入1182元,增长5.7%;转移净收入7776元,增长5.3%。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84元,比上年增长9.0%。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3412元,增长8.7%;经营净收入7480元,增长9.1%;财产净收入313元,增长7.7%;转移净收入5779元,增长9.2%。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70元,比上年增长27.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842元,增长27.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821元,增长27.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1%,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居民恩格尔系数32.1%,下降6.7个百分点。

auto

auto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2.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2万人,其中,离退休领取待遇28.84万人,增加0.4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4.92万人,减少0.17万人,其中,领取待遇45.11万人,增加1.81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5.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0.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1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8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252人。年末全市共有4.7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7.88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725元/月,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514元/月。

全市运营的各类养老机构、光荣院共41个,拥有床位5147张,各类机构入住人数2690人;拥有幸福院359处,入住户数2.36万户。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3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4所,全年招生1.16万人,在校生3.72万人,毕业生1.0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4所,招生0.28万人,在校生0.95万人,毕业生0.37万人。普通高中27所,招生1.18万人,在校生3.32万人,毕业生1.01万人。普通初中51所,招生1.20万人,在校生3.89万人,毕业生1.33万人。普通小学100所,招生1.15万人,在校生7.46万人,毕业生1.24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79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5.2%。

全年科技项目中,国家及自治区级科技项目安排66项,经费5521万元;市本级科技项目安排158项,经费1764.3万元。年内登记各类技术合同数26个,技术合同成交额16873万元。全年专利授权量102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3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91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54件。截至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310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93件,有效实用新型专利4006件,有效外观设计专利282件。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2023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其中,乌兰牧骑11个。现有文化馆12座,公共图书馆12座,博物馆9座。年末全市有综合档案馆13座,已开放各类档案88.6万卷(件)。年末全市广播、电视节目人口覆盖率均为99.5%。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089.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0.6亿元。

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136个,其中医院6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2个。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1290张,其中医院9159张。全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5526人,其中医院9484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778人,注册护士7119人。

全市体育健儿参加国家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2枚;参加自治区比赛获得金牌57枚,银牌59枚,铜牌89枚。

十二、资源和环境

2023年,全市用水量6.5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8.9%。其中,生活用水0.72亿立方米,增长4.1%;工业用水0.49亿立方米,增长9.8%;农业用水4.88亿立方米,增长29.3%;人工生态环境补水0.49亿立方米,增长15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67.8立方米。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68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3.4亿千瓦时,增长18.3%;第二产业624.4亿千瓦时,增长11.6%,其中工业用电量623.3亿千瓦时,增长11.6%;第三产业40.4亿千瓦时,增长30.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0亿千瓦时,增长8.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等价值)253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清洁能源发电量为179.8亿千瓦时,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总量的27.4%。

全年全市共完成营造林面积50.69万亩,其中新造林完成18.11万亩(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4.2万亩,造林补贴造林项目9.81万亩,地方重点区域绿化及义务植树基地建设1.81万亩,蚂蚁森林公益造林2.3万亩);营林完成32.58万亩,其中退化林修复28.8万亩,森林抚育3.78万亩。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修复38.19万亩,其中,退化草原改良30.79万亩,人工种草1万亩,围栏封育3.4万亩,草种基地改良3万亩。

全市自然保护地共2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6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地11个,盟市级自然保护地7个。全市自然保护地面积26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面积7.8万公顷。

全年全市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62天,其中优良天数321天,污染天数41天,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7%。

 

注: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时光轴

RAG16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乌兰察布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乌兰察布市统计局2024年3月29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两件大事”,深入打造“五大经济”,持续扩大内需、优化结构,全市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一、综合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84.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8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471.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427.5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为17.1:43.5:39.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7158元,比上年增长9.8%。RAG-ES2024-10-23
  据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0.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9.4万人,乡村人口61.0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94%。全年出生人口0.59万人,出生率为3.63‰;死亡人口为1.84万人,死亡率为11.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6‰。RAG-ES2024-10-23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58.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69万人,乡村人口173.48万人。男性人口132.18万人,女性人口125.99万人。0-17岁人口31.87万人,18-34岁人口47.2万人,35-59岁人口103.54万人,60岁以上人口75.56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685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7372人。全年中心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1.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0.4%,衣着类上涨1.9%,居住类下降4.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3%,医疗保健类上涨0.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8%。RAG-ES2024-10-23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