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城彝族傈僳族乡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1:52

地名由来:木城彝族傈僳族乡古称平安山,相传明代以前,乡里人为防野兽侵袭,伐木构筑城墙防御,故名。

2019年3月,云南省科协确定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为2019年云南省“科普小镇”项目实施单位名单。

"木城乡位于县城南部怒江下游北岸,距县城153公里。东与临沧地区镇康县隔江相望,西与德宏洲潞西市中山乡接壤,南与缅甸果敢县隔江相望,北与象达、平达两乡接壤。有国境线19.71公里,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乡。全乡有国土面积226平方公里,100%属于山区。最高海拔2721米,最低海拔(万马河口)535米(全市海拔最低处),日平均气温18度,年降雨量1100至1400毫米,呈典型的立体气候。全乡辖5个村委会,51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共有1917户,总人口8661人,少数民族人口3128人,占总人口的36.1%,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2003年末全乡共有耕地面积21928亩,其中稻田6789亩,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002万元;财政总收入353.5万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本级财政收入73.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完成财政总支出215.3万元(不含教育、林业部门上划经费);农民人均纯收入898元,比上年增加11元;金融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6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51万元,比上年增长12.9%;乡镇企业总收入390万元,比上年增长8%; 粮食总产量405万公斤,人均生产粮食486公斤。是典型的“边、少、穷”地区。

尽管我乡地处偏僻,财政困难,科技落后,但经过历届乡党委政府及全乡各族人民的积极探索和努力,近年来已有较快的发展。在基础建设方面,“龙等”公路已开通;二期农网改造“一户一表”安装1209户已通过验收,通电质量不断提高;通信事业发展加快,70%的村已辐射移动信号;“村村通”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建设解决了1200多人收看电视难的问题;投资110万元的木城街集市建设已竣工。投资1900万元的安定大沟、光坡大沟、安平大沟、麻场洼大沟等农田灌溉渠系于2004年4月25日全面竣工,木城水利化程度将得到较大改观;投资413万元的乡内外易地搬迁工程正在进行。在产业结构调整,全乡逐步建立了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粮、烟、糖、茶、林、畜、咖啡、木薯八大支柱产业。2003年末,全乡种植烤烟3508亩,收购烟叶6020担;有甘蔗面积3311亩,产量7000吨;茶叶1977亩,产量34万公斤;咖啡2760亩,产量105吨;有核桃面积3500亩(尚未投产);黄山羊存栏6665只。

历史沿革: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属平戛土舍。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属平安山伙头。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三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平戛乡。

1950年3月,为第三区安达乡。

1954年,更名安定乡。

1958年10月,属平达公社。

1959年10月,从平达析出成立安定公社。

1962年12月,改安定区。

1969年5月,改称前哨公社。

1970年10月,安定区驻地由乌木寨迁到木城。

1971年6月,复称安定公社。

1981年8月,更名木城公社。

1984年4月,改木城区。

1987年12月,改木城彝族傈僳族乡。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