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鲁山庄

共 5407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4-05-24 12:25

山庄简介

谢鲁山庄
山庄奇花异木有200多种,尤以、四季、百年金(银)、四季玉兰、百年罗汉不老松等为珍贵。在山庄数百亩林中,点缀着古雅的亭台楼阁,令人流连忘返。谢鲁山庄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名庄之一。

实用信息

门票信息
A.免票政策:1米以下免费。
B.优惠政策:60周岁以上老年人持、学生、军官持相关证件购景区优惠票

建管沿革

谢鲁山庄坐落在西南24公里的,号称中国四大私人庄园之一。谢鲁山庄原名,始建于1921年,历时7年建成,据传庄主有藏书数万册,建书院意在宣扬精神,孔孟之道,后被自治区设为重点,国家重点旅游景点,书院更名谢鲁山庄,谢鲁花园。1988年,定谢鲁山庄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13年,谢鲁山庄列入它位于陆川县城南乌石镇谢鲁村寨子屯,距陆川县城20多公里。占地面积1。原名叫树人书屋,又因园内花卉品种繁多,也称谢鲁花园,1980年更名为谢鲁山庄。
山庄始建于民国9年(1920年),历时7年方建成。原为国民党少将(芋农)的岭南型园林别墅,是著名的。民国23年,曾到该山庄游览。
解放后山庄收归国有。1980年改名为“谢鲁山庄”并对外开放,1994年公布为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现由谢鲁山庄管理所管理使用。
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对谢鲁山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03年,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决定每年从财政拨专款4万元作为山庄维修,并从山庄门票收入提取10﹪作为文物本体。2006年,自治区批准了由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做的山庄总体维修方案,并拨款30万元。2007年1月至6月,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对山门、围墙、过廊、迎履、湖隐轩、水抱山环等危塌部分进行抢修。2009年自治区文化厅又拨专款10万元对留墨亭长廊等进行了维修。由于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加以保护,使谢鲁山庄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

建筑格局

庄内亭台楼阁,回廊曲径,依山构筑。所有均为砖墙瓦顶,保持着浓郁的乡风民俗。山庄的建筑布局依照苏杭园林特色,依山而建,迭迭而上,造型幽雅别致。占地面积26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65平方米,游览道路5000多米。全庄园贯以“一到九”的设景,每字各建其景,每景各含其义。园内门景、长廊、小桥、池塘、石山、房屋错落有致,曲径通幽,融中国各庄之大观于一炉,素有“八桂第一庄”之称。庄园内的花草树木因地而种,因物而配,因意而设,品种之多,花色之众,300多种的松,80多龄的树,高耸云天的草,低如,大逾双抱的,小似火柴的文丝竹等,共有150多种,盆花数以千计。既有乔木性与灌木性的综合,又有木本花载与的结合;既有四季常青的园林特点,又有色、香、味、美互相配合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整座山庄山与水,花草与树木的相互衬托、相互制约的建设艺术。
山庄外貌与普通农舍相似,庄内房舍则是依山构建,因地设景;全部建筑物都是砖墙瓦顶,小巧、通俗。山庄分为琅环福地、前山和后山3个层次。琅环福地为山庄中心区,包括湖隐轩、水抱山环处、树人堂、倚云亭、半山亭等;前山包括大门、二门、折柳亭、迎屐、含笑路;后山包括白云路、白云深处、梅谷等。其由六处房舍构成,即门楼、迎屐、湖隐轩、水抱山环处、树人堂、庄园。整座山庄可概括为一股山泉,二重围墙,三个层次,四门,五座假山,六处房子,七口池塘,八座凉亭,十二个道口。
门楼是进山庄的头门,比普通家舍稍高,瓦面竖有一匾——“树人书屋”。下有对联:“安得奇书三千车,娱兹白首;再种名葩十万本,缀此青山。”紧接着是二门,二门挂着一副:“绿树碧檐相掩映,小桥虚阁自高低”。联语点明山庄的建筑特点、本色。
迎屐为迎接宾客之处。进二门过小桥,沿登山小道靠左上,约30米处,是一座普通农家式的大门,门额为“迎屐”。进门后是—个20多平方米的小院,院东面一道“十”字式。正面是进入山庄中心区之门,上书“琅环福地”。
湖隐轩位于山庄中心区。一座质朴的砖瓦平房居中,房的下边有眼镜塘,上边有荷包塘。房形好似隐泊于湖中之船,故名“湖隐轩”,又称“船厅”。
树人堂位于山庄中心区半山上。是一座二层小阁楼,正门上方有一块“树人堂”匾额,阁楼旁边有遮荫大树。楼下是书童的课堂和教师卧室,门的两侧有一副对联:“花色欲迷仙半阁,书声常伴月三更。”阁上是藏书的地方,曾收藏过《》、《》、《》、《五经》和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诸子百家之类的书,还有历史、自然、建筑工程、冶金铸造、美术等类图书以及等。
民国33年(1944年),日军入侵时,陆川乌石中学曾搬到这里上课。
山泉山泉出自树人堂左上方,终年长流,水温46℃,日流量296吨,泉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钾、钙、镁等微量。通过管道,可流到各需用水的地方。
假山山庄内有5座假山,均为建山庄时所筑。以块石、堆砌而成,高的达2米多,低的也有1米多。第一座在树人堂旁边,第二座在“湖隐轩”门前,第三座在登高道口,1米多高,背靠一棵树,前有一鱼池,第四座位于“邀云竹径”处,第五座位于眼镜塘上方,起着装点景观作用。
池塘山庄内有7口池塘,如泥鳅塘、园塘、眼镜塘、荷包塘、金鱼池等,均为山沟、洼地改造而成。平时可用来养鱼、种荷,防旱;大雨时,又可容纳多余之水,防止洪灾。
凉亭山庄内有8座凉亭,即折柳亭、赏荷亭、小兰亭、留墨亭、听松涛阁、倚云亭、棠阴亭、半山亭等。其形式、坐向均根据地形及环境的需要而作出不同的设计。留墨亭有一对联对整个山庄形胜、景观作了概括。是:“左襟琼海,右带,形胜占西南,又岂但地枕苍梧,山连勾漏;修竹体檐,杂华生树,林泉饶景物,却喜从梅边放鹤,柳外听莺。”
游门口山庄的各个游道之门除“琅环福地”门和“含笑路”门是牌坊式空门,“邀云竹径”门为山石造成外,其余的9个门均属砖瓦结构,这些门除了按地形需要及游道要冲布设外,主要是象征性的给所在地安上一个名字,使之成景并有名称可呼。

庄园轶事

吕芋农(又名吕春瑭),外号芋头嬷,1871年生于陆川县乌石镇。他五短身材,大约只有1.57米,体重约80多斤。有“三喜”(即文喜、武喜、屋喜),正因为有屋喜之嗜好,故动用了大量财力起建谢鲁山庄。
吕芋农是个文人,从他六十岁生日写在半山亭里的一副对联“若问才到此山一半,寄语来者所期树人百年”便知他的文字功底和远大的理想。虽说,他只是个附贡生(贡生是从秀才里经考试考核选拔出来预备推荐的人才)从考试途径选不上贡生的,还可以向政府捐钱的方式取得,这就是附贡生。虽然花钱,但吕芋农的文字功底还是足以让他在陆川乌石镇这个偏僻的地方尽显风骚的。
吕芋农是个武士,尽管统率过正规军队(但他得过不少荣誉,得过少将衔头),统领民团维护一方治安的功劳也不能一笔抹去。
吕芋农还是个,他把他的喜爱通过表达出来,令人们知晓他的和对他家世进行炫耀。谢鲁山庄的第二重门的门上,画着一幅南瓜图,这幅南瓜图绝妙地表示了山庄主人吕芋农的家境。一条主藤表示主人自己;藤上结了三个金黄色的南瓜,吕芋农是客家人,里“家”与“瓜”同音,三个瓜就是表示他有三个家,实际上指他在三个地方置有家产——陆川本地,罗城和。藤上八张黄色的瓜叶表示他有八个老婆,五朵瓜花则表示他有五个儿子。枝叶茂盛象征他的家境兴隆。
据传说,谢鲁山庄是吕芋农根据《螂嫘记》与《红楼梦》中所述,仿,依山势跌起而建。青砖沟壑,九曲回环之中的确也有一番情趣,然而在现代花式的度假村的陪衬下,庄园只不过是一间破败的民国时期的旧宅子。吕芋农的愿望已随同他的尸骨被埋葬了.
如此庞大的,耗资是可想而知的,区区一个附贡生怎么有如此的财力,实在令人生疑。
其实,早在统辖着广西最大的通道时,吕芋农一次就受贿于得二十万大洋,应该说他开始做这个山庄时是财力厚实的,南瓜图表明的三处产业也暗合了这点。有了钱的人自然会变得财大气粗,吕芋农也不例外,但两年后,他才开始动工兴建谢鲁山庄。吕芋农的真实想法是什么,7恐怕要他自己才明白了。但无论如何,吕芋农的谢鲁山庄使陆川扬名了,这点是事实,这种扬名不仅是建筑物的显摆,更是温藏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
谢鲁山庄原名树人书院,据传庄内有藏书数万册,建书院意在宣扬儒家精神,孔孟之道。树人书院大门前有一对联:安得奇书三千车娱兹自首,再种名花十万本缀此青山。民国九年(一九二O年)一月建园,已将近百年历史了。书院内藏书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被“焚书坑儒”,只有院内青砖白墙,繁花仙草,还依稀记得当年主人的豪情壮志。清静素雅,陶然怡世的书院中没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只有“人声、车声,谈笑声声声恼人”.
吕芋农死后,庄园充公,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重点旅游景点,书院更名谢鲁山庄,谢鲁花园。
吕芋农民国时期曾任陆、博、廉、化等地剿匪总司令。当时广西省出现了一支抗日游击队伍,吕芋农出面镇压抗日队伍,杀死几百人。据说解放后,陆川地方县长抓到吕芋农,向当时驻广西的大将张云逸请示,张说,“他杀了那么多共产党的同志,就把他干掉吧。”可是,吕芋农毕竟是国民党方面的一名少将,曾在受训,与周恩来总理是校友。周恩来接到消息,告诉张:“吕芋农年事已高,要枪下留人。可留作。”可周恩来的口喻传达到地方,吕芋农早已被枪决。
谢鲁山庄有一半山亭,寓意山庄的规划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层意思也暗示着庄主的遗愿未了。书被烧毁,我们已无法考证这场劫难让我们失去了多少。树人书屋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依然阴翳如水。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钱财、权势只不过是显赫一时,唯有文化才能流芳百世。吕芋农虽说是个附贡生,但他有钱之时能够与沽连在一起,兴建“树人书屋”并使院内藏书数万册,真是难能可贵。
说起吕芋农,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下当时的广西要人李宗仁。李宗仁曾到过“树人书屋”据说在山下吕芋农以办学的名义,已经说动李借给他十万大洋,但到了这个半山亭,看对联“若问前尘才到此山一半,寄语来者所期树人百年”,才看了上联李宗仁就知道了吕芋农的真实意图,结果下联也懒得看了,借款的事也泡了汤。这事有没有什么依据呢?据知情人说这只是一个传说。吕芋农在这副对联里表露出来的期望,也终归只是期望。这个山庄终于只是做到规划中的一半再没有能添加,在此后的大约20年间,他的官职也绐终停留在一个厅级干部而已。也许,这也是应了这块地的风水说吧——前面的山太近,地的主人不会发工减料的原故?后来翻阅了有关资料,又听了当地人对吕芋农的一些传说故事,才知吕芋农是个矮小的人:他的八个老婆也都是矮矮小小的——当然是小巧玲珑的那种,就连他的,同样也是些矮小的人。听说他的一个轿夫还活着,一百多岁了,确实也是个矮小的人,至此我的疑团解开了,吕芋农是不愿意看到某种反差。那么,这个山庄缺少大气,缺少华丽,也许跟他的身材有关吧?这恰恰对应着那句“物出人形”的谚语。
吕芋农的谢鲁山庄究竟是建来做什么用途?授学育人,?……纵观全局,我们很难理解它的真正用意。进门口的那副对联,“安得奇书三千车娱兹自首,再种名花十万本缀此青山”,似乎表明这里是他个人休闲的地方,而“树人堂”的那副对联“花色欲迷仙半阁,书声常伴月三更”,也不像是学堂对联,写的更像是个风雅骚人闲居之所。大概很多人都看到了这点,因而解放后这里先后改名为“谢鲁花园”、“谢鲁山庄”。那么,吕芋农做个山庄最本质的意愿是什么呢?让人如云里雾里。
不管吕芋农建造山庄的本意是什么,时至今日都无关重要。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些许的文化财富和为我们提供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1944年,乌石镇合平中学因为受到日寇飞机日夜骚扰无法上课,当时校方征得原庄主同意后,六个班学生曾迁到这里继续上课,以维持教学的正常秩序。

山庄主人

吕芋农(又名吕春瑭),外号嬷,1871年生于陆川县乌石镇。原庄主吕春琯(1871-1950),字芋农,陆川县乌石镇谢鲁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巳亥(1889年)贡生,历任县丞、知州、、广西陆军中区步兵第一司令(陆军少将)、副总指挥等职;1932年成立“有限公司”开采合山煤矿;1942年倡建合平中学(今)。因吕芋农是吕谢鲁第七代孙,故给山庄取名“谢鲁花园”。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