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店杨氏民居

共 161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42

历史沿革

亭店杨氏民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系旅菲侨商杨阿苗(原名杨嘉种)住宅。
清宣统三年(1911年),亭店杨氏民居完工。
亭店杨氏民居

建筑格局

格局

亭店杨氏民居为5开间双护厝3进大型民居建筑,占地面积1349平方米,坐北向南,采用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为二进五开间带双护厝建筑,前有石逞并围以砖墙。主体建筑为硬山式屋顶、燕尾脊、五架梁带前廊、穿斗式木构架的五开间,前后两进院落,东西两侧各带一组护厝。除中间为大天井外,厢房与门屋、正屋之间又形成4个小的天井,当地人雅称为“五梅花天井”,正屋与护厝合壁,构成更为丰富的院落空间。门屋前有三面围以红砖墙的大石塌,构成前导空间。中轴线上依次有斗门、门厅、天井、大厅、后轩,每进大小厅和后轩的东西翼各有房间2间,天井两侧有厢房带前廊、通廊,设6个边门通东西护厝。东西护厝各有独立通外的斗门,内有花厅,东护厝还有一座方亭。花厅后为卧房,并配有天井,各自成一独立的小庭院。全部建筑有大小厅堂(包括后轩)7间、大小房间26间、大小天井9个,方亭1座,布局严谨。

特点

亭店杨氏民居建筑内部装修做工精细,主要体现在木构件的雕刻、彩绘以及石构件的雕刻上。宅内槛窗、隔扇多用楠木、樟木制作。梁架的木构件,柱头斗与梁通下的圆光(痹)、雀替、垂帘柱等亦皆浮雕或透雕。
杨氏民居外部装修也精致,门、窗、裙堵、墙体、水车堵等方面是装饰的重点,尤其正立面外墙。门斗与外墙以白花岗岩浮雕为墙裙,马柜台、墙堵、门楣、窗棂、柱础嵌以辉绿岩浮雕或沉雕,墙面贴红砖拼花,檐下水车堵有辉绿岩浮雕和交趾陶、灰雕等,色彩丰富,相互映衬。石雕、木雕、砖嵌、交趾陶、灰雕的图案有珍禽异兽、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历史故事、博古图案等,还摹刻有唐颜真卿,宋苏轼,明张瑞图,清吴鲁、林鹤和曾振仲等著名书画家的书画作品以及各类诗文、对联等。其中的石雕技艺巧夺天工,所雕神仙和历史人物形象优美;所雕珍禽异兽、花鸟虫鱼姿态不一、生动活泼,有的花枝、鸟脚、鸟嘴、鸟尾的厚度仅有2毫米左右,所摹刻的历代书画家的作品逼真,具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感。

文物遗存

亭店杨氏民居厅堂内有粉彩画、描金画和灰雕(塑)。正厅金柱悬挂木雕对联“乐善有旌好施有旌雀馆重开慈念,赐福增耀赐寿增耀饟堂永颂皇恩”。地上铺有从南洋进口的花砖和大量使用从国外进口的“洋钉”,至今一百多年,依然色彩鲜艳。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亭店杨民民居作为闽南民居院落式的典型,集中体现“皇宫起”民居建筑封闭而有院落,中轴对称而主次、内外分明,以及艺术造型优美、雕绘装饰丰富等特点。其营造技艺集中展示闽南民居的特点、建筑装饰的精华和闽南文化的底蕴,被誉为“闽南传统民居的稀有珍品”。其他在文化内涵上,处处散发传统文化的气息,既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的封闭式主次尊卑尚礼氛围,又让人感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

文物保护

2013年3月5日,亭店杨氏民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2月25日,鲤城区召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亭店杨氏民居保护修缮项目专题会议。同年3月下旬组织进场施工。

所获荣誉

2008年,杨阿苗民居(亭店杨氏民居)营造技艺于以“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鲤城)”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9月,亭店杨氏民居由文化部合入《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旅游信息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