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古建筑群
千山古建筑群
共 3605字,需浏览 8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早在1400年前的北魏时期,就有了佛教徒的踪迹。隋唐时有了佛堂、禅堂等小型禅修殿宇。到了辽金时期,千山已发展成为佛教胜地,这时候千山佛教大兴,寺庙建筑已达到了相当规模,有著名的“五大禅林”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群,并迅速发展。
元明时期,千山逐渐的成为了辽东寺庙的集中地。明朝时期,千山的祖越、龙泉、香岩、中会、中安五寺等基本建成,被称为五大禅林;无量观、慈祥观、青云观称为三大道观。
中会寺始建于汉朝,明清以来屡毁屡建。20世纪80年代后,历经多次重修扩建的中会寺才初显规模。
据清雍正十年(1732)《千山香岩寺重修碑记》载:“香岩寺兴于汉、唐、宋、元。”后经灾害衰落,经明正德年间开始多次维修。
祖越寺始建于汉魏,唐代又进一步扩建,到了宋代寺庙已经颇具规模。当时的建筑宽阔宏伟,大过现在好几倍。到了元代则趋于衰颓,庙宇坍塌严重。明朝嘉靖年间山洪暴发,大水冲毁庙宇,只残留玉皇阁、万佛阁。明隆庆、万历两朝和清康熙年间又重修扩建,后又在上世纪遭受较大程度的损毁。
龙泉寺大规模兴建是在明代以后。明隆庆五年(1571年),在罗汉洞和佛堂旧基修建如来堂,东西两厢修建禅堂、斋堂各一所。明万历六年(1578年)在如来堂下修建殿宇5间及配房。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建藏经阁。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修建东殿3间。明神宗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四月,重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亲率皇后、太子及诸王、大臣、侍卫等万余人,由盛京到千山龙泉寺等寺庙,并留下赞美龙泉寺的诗章。同时,比利时人费迪南特斯阜沁斯脱作为顾问,随康熙皇帝一起游览龙泉寺。这是有文字记载游览千山的第一个外国人。
无量观创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弟子刘大琳,奉师父沈阳太清宫之郭守真之命开山于此。据《辽阳县志》记载,除罗汉洞、玉皇阁之外,其它均为康熙六年(1667年)所修建,开始修建规模尚小,后经清嘉庆九年(1804年)、清道光五年(1825年)、清同治元年(1862年),相继重修并不断扩大,成现在之规模。
大安寺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修。
2016年4月,千山古建筑群修缮工程启动。
建筑格局
千山古建筑群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风景名胜区内,是由“五大禅林”即龙泉寺、祖越寺、大安寺、中会寺、香岩寺等佛教场所和无量观道教场所组成。
主要建筑
龙泉寺
无量观
香岩寺
无量观
香岩寺位于南沟香岩谷内,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香岩寺内有天王殿,多了天王殿就是香岩寺的第二重院落,内有蟠龙古松,1000多年历史。寺东山上的“双峰塔”是金代留下的古塔,是千山现存的最古建筑,塔上有砖雕飞天等图案。
中会寺
大安寺
大安寺
大安寺位于南沟文殊、普贤峰南坳中,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以建筑规模雄旷著称。寺内现存山门、正殿、前殿、后殿、钟楼、禅堂、课堂、胡仙堂、碾坊、东西配殿等30余间。山门单檐歇山式建筑,花岗岩石砌成,造型宏阔,朴素典雅。门楣上刻有“敕建大安禅林”之语,背面楣上雕有“金轮永镇”。左右两侧的“日”与“月”字,意为大安寺与日月同辉,光芒四射。门前有石狮子一对,分列两侧,是大安寺方丈童灵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所立,每只重达一吨。现存建筑具有明清时期风格。大安寺内有座白色覆钵式的妙湛大师舍利塔。大安寺通明峰的悬崖上,一处唐代以前的古庵遗址。
祖越寺
祖越寺
祖越寺位于北沟西阁之前崖下,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祖越寺殿宇后面是雄伟的弥勒峰,右侧是悬崖,前面是亭塔相峙、壑谷。祖越寺建造在蜿蜒、狭长的喇叭形山谷中,地势北高南低,庙宇低洼处全部用石块垒筑起来,建筑工程巨大。祖越寺建筑规模不是大,建筑是以四合院的构图来布局。祖越寺现有七幢建筑,经过多次修葺,现在保留下来的是明代的建筑风格,单檐歇山式建筑,雕龙透脊,垂脊和斜脊之间有吞口,斜脊上有跑兽和脊稍头,灰色筒瓦,檐上有猫头、滴水、檐下有飞子、斗拱、彩画云图。法王殿即天王殿,正面供奉着弥勒佛像,两侧是樟木精雕的四大天王像,弥勒佛背面是护法韦陀菩萨。法王殿东侧是民间建筑风格的静室和大仙堂,后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中供奉的是释迦摩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几尊佛像。在大雄宝殿两侧还有观音殿和地藏殿,里面都是由实木雕刻而成的观音像。来鹤亭位于寺前溪边,六角重檐砖尖形,悬梁吊柱结构,红琉璃瓦。来鹤亭建筑年代久远,早在明朝就有记载,曾经命名为四松亭、接官亭。来鹤亭对面的山脊上,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塔,这就是无幢塔。塔高10余米,就地取材,用千山粗粒花岗岩修成,是一座六面实心结构的13级镇山宝塔。塔上的浮雕与字迹已经看不清楚了,通过塔旁青石的字迹可以知道是明朝永乐年间出使朝鲜的官员为了壮大祖越寺的规模而修建的。
文物遗存
题刻
中会寺正门横书“妙证悟门”
中会寺山门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门,小门上额横书有“部林”“纥哩”。山门背面也有横额,正门横书“妙证悟门”,小门上横额书“祗桓”“觉场”。
“敕建龙泉”
龙泉寺山门上刻有“敕建龙泉”四个大字,是明神宗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四月重修“龙泉寺”的御笔亲题,因此龙泉寺又被称为皇家寺院,这在东北地区是不多见的。龙泉寺罗汉堂北山石崖横刻“吐符应生”为明代巡辽侍御盛泰宇题刻。意思就是龙泉寺灵验,佛祖、菩萨口吐真言,有求必应。
“独镇群岳”
祖越寺北石壁上刻有:“独镇群岳”“含泽宣气”“明隆庆三年(1569年)巡辽待御题”等字。
石碑
香岩寺内有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雪庵和尚金公塔铭”碑,为千山现存最早的碑刻。
藏经
根据明代《大明一统志》记载,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感龙泉寺高僧之德和弘扬佛法之功,慈圣皇太后宣旨:将宋版大藏经637函,计678卷,赐予千山龙泉寺。同时赐铜铸金莲花坐佛像一尊,高1.4米,重300斤,从此成为龙泉寺镇寺之宝。
文物价值
千山古建筑群,其建筑依山就势、高低起伏、结构严谨、古朴自然,特别是古建筑中的古塔、砖雕、彩塑、石刻和壁画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13年5月,千山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千山古建筑群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风景名胜区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千山古建筑群,路程约19.2千米,用时约33分钟。
评论